乾隆皇帝为什么宠信和珅?
乾隆十三年,青梅竹马的富察皇后去世之后,悲痛欲绝的乾隆皇帝在“百日丧”时写下一篇《述悲赋》“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天生念旧,却深知“帝王最是无情人”的乾隆皇帝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虽有后宫三千佳丽,但心只有一颗……
初见
二十五年后(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赏游清漪园时随口问了一个典故,随行官员面面相斥纷纷摇头,曲高和寡的乾隆大为不悦,三等鸾仪卫和珅答了一句“典守者不得此其责”。
乾隆听后笑着用手虚扶一下,随后对和珅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和珅“男身女像”仪表堂堂谈吐不凡,而且竟然与死去的富察皇后有几分相像…不禁想起了那一句“夏日冬夜兮复何时?”
正所谓“爱屋及乌”,乾隆四十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和珅便成为了正蓝旗副都统。
仕途
和珅天生就是一个做官的材料,他深知旗下满人整日游手好闲、打架斗殴,俨然已经成为了乾隆的心病。和珅以怀柔的手段整顿管辖区内的满人,每天忙到三更半夜才休息,闲暇时间还刻苦学习梵文、蒙文、藏文,并且以“报答君恩”为口号训诫手下官员,将正蓝旗督府衙门管理的井井有条,而这一切都被乾隆皇帝默默的看在了眼里。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和珅被任命为军机大臣,掌管军机处事物,执掌大权的和珅从此开始了“满清第一贪官”的不归之路。
君臣
和珅深谙“为臣之道”,官居高位却十分低调,能力出众却颇为谦逊,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和珅几乎事事都将乾隆放在第一位。
大清律法被和珅视为侧纸,诸天神佛在和珅眼里一文不值,只有给予他知遇之恩、信任之情的乾隆皇帝,才能住进和珅高傲而孤独的心中。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皇帝巡游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一众御史言官纷纷反对,唯有和珅亲自下江南调度、筹钱、动员当地富商为乾隆建行宫、修龙船,没动国库一文一厘便将乾隆下江南的路线、食宿、娱乐安排的妥妥当当。
乾隆修四库全书,和珅出人、出力、出钱;
甘肃大旱,朝廷配发的赈灾粮杯水车薪,乾隆束手无策之际,和珅将米袋子里掺了几把糠,瞬间解决了灾荒;(灾民们并不在乎米里有糠!)
镇压白莲教,和珅恩威并用办的漂漂亮亮;
太后过大寿,和珅通过官员富商们的“孝敬钱”,没动用国库,便把寿宴办的风风光光;
西藏的六世班禅过世,和珅代替乾隆出访西藏,一言一行尽显天朝风范,令西藏达赖心口臣服。
和珅虽然贪,但是对于乾隆来说,和珅即是“银行卡”又是“万事通”,并且没有谋反之心,一心一意的当奴才,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呢?
倾颓
嘉庆四年,乾隆太上皇龙驭归天。 同年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列出和珅二十条大罪,和珅犯下的每一份罪证,几乎都被嘉庆皇帝掌握着,此时的和珅已经心知肚明,一切罪证都是乾隆爷生前收集好的………
和珅被下了大狱后,嘉庆抄得和珅家产足足白银八亿两!相等于当时清政府整整十五年的税收!一举填补了乾隆晚年被败光的国库。
嘉庆帝有意将和珅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和珅一生的死敌“铁将军”阿桂王爷,请出了一道乾隆生前为和珅留下的密旨,密旨上只写了三个字:“留全尸”。 嘉庆念及和珅与先皇三十载的君臣之情,赐和珅白绫自尽。
和珅这一辈子贪到了什么?他只不过是乾隆皇帝棋盘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君赐臣一世荣华富贵,臣替君背覆千载骂名。金满箱,银满箱,转眼牢中之囚人皆谤。 君荒唐,臣荒唐,到头来,都是为嘉庆做嫁衣裳……
(上文参照百家讲坛《纪连海正说和珅》、书籍《贿赂风云—和珅》)
臆想
正大光明殿内,嘉庆皇帝望着乾隆爷为他铺好的帝王之路,心中五味杂陈。黄泉路上,奈何桥边,帝王的龙撵前跪着一个人。
“皇上臣冤枉啊!”
龙撵内伸出一只手:“朕知道,上来,陪朕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