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问: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抵抗不过,不能说不抵抗。两者性质不同。如果不带偏见,我们会发现,清朝晚期,虽国力衰微,但统治者是敢于同列强开战的,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中的慈禧宣战,都是抵抗列强的事例。而且,清朝在中法战争中是打了胜仗的。这些简单的历史知识,中学历史课本里就有了,不能简单地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

再说为何“敢消灭太平天国”。很简单,没有统治者会容忍“内乱”的发生,况且太平天国志在夺取清朝江山,两者之间没有妥协和议和的空间。不是清朝“死”,就是太平天国“亡”。在这样的情势下,清朝统治者不积极去消灭太平天国,难道还要客客气气地请它吃吃喝喝吗?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图说:关天培血战虎门)

1.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有失偏颇

“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这样的观念不是题主独有。在我玩头条写问答的日子里,只要说一点清朝的好话,就有人私信或者留言骂我。我认为,我们讨论事情不能被情绪左右,你不喜欢清朝,不代表就可以乱给它“扣帽子”!

怎么能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呢?

鸦片战争中,清军和英军进行的较大的战斗有十几次:比如①1840年7月5日发生的第一次定海之战;②1841年1月7日发生的沙角和大角之战;③1841年2月26日发生的虎门之战;④1841年2月27日发生的乌涌之战;⑤1841年5月22日至27日发生的广州之战;⑥1841年8月26日发生的厦门之战;⑦1841年10月1日发生的第二次定海之战;⑧1841年10月10日发生的镇海之战;⑨1842年3月10日至15日发生的浙东之战;⑩1842年5月18日发生的乍浦之战等等。我觉得,清军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它驻防分散,机动作战能力差、军费筹措难,这使得它在以上战斗中,面对远道而来的英军时,在兵力对比上并没有占到优势。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图说:虎门海战)

别忘了,清朝还有在鸦片战争中慷慨赴死的关天培——在虎门一战中,“天培督兵据炮台拒战,自巳至酉,兵溃……英人自后台上,天培格杀数人,枪箭雨至,负创奋战,力竭没于阵。”(《清史列传》)

还有阵亡于吴淞炮台的提督陈化成——当英国人涌入炮台之后,76岁的陈化成以重伤之躯再起扑击,枪弹洞腹,“伏地喷血而死”。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图说:陈化成守吴淞口)

鸦片战争中,像关天培、陈化成这样甘愿以头颅抵抗敌人枪炮的人并不是个别的。梁廷楠作《夷氛闻记》,以沉重的笔调写下了这样一句:

夷寇一役,提镇大员皆死疆场。

虽说这样的说法过于夸张,但毕竟反映了身负守土之责的清朝军人死事之多。他们用鲜血昭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怎么能忍心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有勇猛的僧格林沁,它的马队朝着英法联军的火炮阵地发动自杀式攻击,人马在血泊中倒下。以至于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回忆:“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

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70岁的老将冯子材躬亲陷阵,带头杀敌,大破法军与镇南关,克复谅山,伤法军统领尼意立,毙法军数百,是为谅山大捷。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图说:冯子材身先士卒)

怎么能忍心说“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

2. 清朝不去消灭太平天国,难道要把江山拱手让给洪秀全吗?

以我们现今的观点来看,清朝和太平天国是敌对的两方。清朝视太平天国为叛乱,必欲剿灭;太平天国视清朝为寇仇,一心推翻它。双方之间没有讲和的基础,只能是二存一。所以,清朝敢于消灭太平天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空间。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图说:太平军)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这是清朝首都第一次陷落。签了条约之后,英法联军竟然退出了北京,把首都还给了清朝。这让清廷非常意外——首都都落入敌手,本来以为要亡了的大清,又活了过来。

为何清朝晚期不敢抵抗列强却敢消灭太平天国?

(图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劫掠并焚烧了圆明园。)

这让清朝高层对列强有了重新认识,奕䜣认为:

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似与前代稍异。

应该说奕䜣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既然英法不贪图清朝的土地,那清朝就没有覆灭之虞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奕䜣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以清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确为高论。太平天国和捻军旨在与清朝争夺统治权,是心腹之患;俄国对清朝国土虎视眈眈,为肘腋之患;英国旨在通过通商获取更大利益,是肢体之患。

按照清朝统治者的逻辑,即使“肘腋”生疮,“四肢”断掉,起码还能活着呀!如果“心腹”出了问题,大清岂能不亡?在这样的“三观”指导下,清朝肯定把消灭太平天国当成第一要务。

3.结语

外战行不行是一回事,打没打是另一回事。公允地说,清朝是敢于同列强作战的,虽然它几乎是屡战屡败。历史上哪个王朝不去对付“起义军”呢?清朝不去消灭太平天国,难道要客客气气地把江山拱手相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