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在投降前还有几百万军队,为什么不拼死一战?
在德军宣布投降前夕,德国本土已经动员了数百万的民兵,配合当时德军溃逃的散兵游勇及外围继续驻扎作战的德军正规部队,希特勒当时的家底还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在德军投降前,希特勒选择了自杀,接手的领导人也宣布投降。那么,希特勒当时为何不做困兽之斗,而是选择失败呢?
首先,德军当时虽然仍有数百万的部队,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兵,其中甚至还有很多孩子。这种参差不齐的质量与盟军及苏军数百万的老兵相比,毫无疑问是"以卵击石"。以当时德国境内的反抗为例,很多都是散兵游勇的"老兵"一边实战一边教导这些昨天还是平民的士兵。在猛烈的炮火和高强度的冲锋下,德军的伤亡与日俱增。盟军和苏军虽然仍旧有着大量伤亡,但是与战争初期和中期相比,已经好了太多。尤其是苏军,在初期经常是数万人,数十万人成批成批的投降,但是后期却越来越少。
其次,德军当时的工业资源已经枯竭,坦克装甲车因为没有燃料而荒废在路边,民众手中的武器也十分简陋,自杀性质的武器开始增加。按照这样的趋势继续顽抗的话,德国在战后重建时,将会损失大量的劳动力,不利于德国未来的发展。况且,柏林已经被包围,苏军和盟军已经兵临城下,希特勒即使是想顽抗,他的部队最多也只能在巷战中最大程度的消耗苏军和盟军的实力,但这样的消耗对于苏军和盟军来说,完全是"隔靴搔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希特勒预料到自己兵败后的场面,自然是各种羞辱和审判,一向自傲的他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他在狼穴内与自己的情人办完简单的婚礼后,便双双自杀。当然,这也不代表他本身就已经失去了斗志,当时的他仍想着如何"推倒重来",重新将战争导向有利于自己的一边。但是,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工业体系被完全摧毁,战争资源已经枯竭,无论是谁,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无力回天的。
不过,也需要指出的是,德军之所以输得一败涂地,和希特勒本身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权力太过于执着的他,经常干涉一线指挥官的指挥,造成了大量的战斗损失。而且,他本人也太过于自傲,坚信自己的做法永远是正确的,对于前线指挥官的建议常常是置若罔闻。而且,一旦有指挥官经常反驳他的时候,他便立马翻脸。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愿意向他提供更好的建议,这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另一方面,美军庞大的工业机器已经开动,从战争毁伤阴影走出来的苏联,也开始了"爆兵",这些都是直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