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农村一个工值大概2毛钱左右,为什么能养活一大家人?
七十年代,农村一个工值大概2毛钱左右,为什么能养活一大家人?谢邀。
看到题主提出的悟空问答题后,我一个土生土长50后,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一些往事,好似电影似的,一幕,一幕总在脑海里出现,一时还真不知从何开始说起。
说起这些往事真的是一言难尽,如今的我们,走上一个新的时代,过得像蜜一样甜的生活,一些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和了解我们这些老一辈,遭的那些罪,和受的挫折。
所有的人,也都需要从儿童时代过来,想想回忆起我们哪个年代的儿童,那可真是,和现在的儿童,天上地下两重天。
现在的儿童平时,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享地么福,我们哪时过个六一儿童节,也是看节目,去完小,中午也要带饭,记得有一年,老妈起早也精心为我准备了带的中午饭,也是唯一最好的午饭,用棒棒面,就是玉米面和上点黄豆面,包的文登当时美食,菜粑粑,但里面,不是菜,全家人当时都舍不得吃的,晒干的咸带鱼干,泡好后,一个菜粑粑,只搁一块里面,然后包好,蒸熟,当我中午吃午饭时,拿出来吃的时侯,同学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到如今使我也终生难忘。
那时,每家都是如此,虽然每年都是辛苦劳动一年,到年终,到分配时,咱也不知为什么,谁家也剩不下多少钱,尤其是,我们家老父亲还长年有病,每年挣的工分也并不多,只有老妈一人干点活,老父亲,就是到秋后,看个场啊,搓点稻草绳挣点工分,多亏每年喂头猪,呕上点猪粪,弄个猪圈底,挣个工分,每到秋天或冬天,我记得特别清楚,腌上一大坛子辣菜,就是现在的疙瘩头,打成丝,放上食用盐,腌上,吃上一冬加一春天,还烀上些黄豆,弄的粉好的麸皮子拌好,握成圆球,放篮子里,挂在做饭的大锅上面,让热气腾着,让它发霉,弄成酱曲子,到了舂天,再用水刷去,外面一层发霉的东西,上碾子上压碎,放进大坛子里用水泡上,盖紧盖子,封好口,让它发酵几个月,就变成能食用的面酱,等天暖和时,放太阳底下凉晒,慢慢的变色,年年如此,日复一年,谁还知道拿钱去买酱吃呀,也没钱哪。
有一年,上学时,过个沟,一个小心把脚给扭伤了,顿时肿得老高,疼痛难忍,回家给老妈说过,那时侯缺医少药,根本也不知道吃个药,老妈还真有法,用喂猪的铁长把勺子,倒点人尿的尿,放上哪种,我们文登人叫做火垒子石头,在长把勺子里烧,烧开滚几滚,然后用棉花沾着往伤处上抹,热呀,烫啊,疼的我一个劲的叫唤,妈妈心疼的也一个劲的掉泪,一个劲的告诉我忍着点,忍着点,一会儿会好的,那土方子还真管用,连弄几回便消肿,也敢走路了。
现在回忆起,也都成为故事,也许有人不相信这些事吧,没经历的人,有时说起来大都不相信。
慢慢地也长大,下学后,开始学即墨花编,用挣的钱换取工分,10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