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清朝出了很多戏剧,阎崇年、二月河等人也推崇清朝,为什么还有些人是反感清朝的?

问:清朝出了很多戏剧,阎崇年、二月河等人也推崇清朝,为什么还有些中国人是反感清朝的?

讲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讲究客观、公正。最起码的三观还是要有的,不能因为自己极其崇拜某一朝代就去拼命洗白这个朝代的一切。作为公众人物,阎崇年粉饰太平,拿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来说,他粉饰称“促进民族文化融合”,这套理论、这个三观,笔者实在是不敢苟同。

清朝作为封建制度最后一个朝代,它之所以能够引起部分人反感、甚至是痛恨,在笔者看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在文化上,清代实行剃发易服,屡兴文字狱,重满抑汉,这无疑对传统的汉文化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清代初期的皇帝们都很聪明,他们深知以小族而驭大国,光靠刀子是行不通的。所以他们从自身出发,积极融入到汉文化,屡兴文字狱,将奴性思想深深地注入到汉文化中。在修纂《四库全书》时,清政府大量销毁对自己不利的文献、书籍,并在修纂明史的问题上,充满了大量的主观臆断。《四库全书》确实是一部百科全书,一旦成为了统治者的宣传工具,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百科”的本质。所以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中就曾辛辣讽刺《四库全书》:“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第二,在军事上,清政府屡败屡战,最后竟割地赔款,置国家权益不顾。

提起清朝,就不的不说近代史上一系列的耻辱。

1841年,《中英广州合约》,赔款670万两。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赔款670万两。

1844年,《中美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相继签订,这无疑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建立了上海租界。

1856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法国借马神甫事件,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相继签订。其中,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熊趁火打劫,强行侵吞中国东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赔款四百万两)《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法天津条约》(赔款二百万)相继签订。《瑷珲条约》规定割让东北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1300万。《中法北京条约》,赔款800万。《中俄北京条约》,割地40多万平方公里。

1864年,《中俄堪分西北界》,割地44万平方公里。

1868年,《中美天津条约续约》签订。

1871年,《中日修好条约》签订。

1874年,日本借琉球“牡丹社事件”,公然出兵台湾,清国以仅有战船、陆军应战。10月31日,中日签订《台事专条》,也就是《北京专约》。专条规定清政府付给日本五十万两“抚恤银”。12月20日,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赔款二十万。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赔款900万卢布,割地7万平方公里。

1884年,法国为争夺清国在越南的主权,发动中法战争。1885年6月中旬,《中法新约》签订,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清国西南门户大开。

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1886年,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清政府既越南之后,又失去了缅甸。

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英烟台条约续增条约》签订。

1887年,《中葡北京条约》签订。

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签订。

1894年,《中美华工条约》签订。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大清帝国北洋海军陆军全线战败。早年镇压太平天国长毛的淮军早已没了锐气,被小日本打的一路溃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赔款2亿,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清政府失去在朝鲜所有利益及宗主国身份。花甲老人李鸿章在行馆里捂着被枪打烂、还在流血的脸颊想着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1895年,《中日辽南条约》,三千万赎回辽东半岛。

1896年,清政府幻想着联俄制日,和俄国熊签订了《中俄密约》。将东北主权拱手让给俄国。

1896年,《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签订。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

1900年,庚子拳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愚昧的清庭统治者认为义和团刀枪不入,恰恰可以“扶清灭洋”。而主战派刚毅、载漪等人更是觉得这是一个“教训洋人”的“好时机”。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

1904年,《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签订。

1905年,《中日满州善后条约》又称《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签订

1911年,《中俄满洲里界约》签订,割地1400多平方公里。

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政,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这无疑大大加深了近代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庚子拳乱后,清政府假借“立宪”继续实行“皇族内阁”。其嘴脸,已经昭然若揭。而立宪失败后,看透了统治者丑恶嘴脸的立宪派纷纷导向革命党。

第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让很多人伤透了心。

慈禧有一句话,叫“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系列的卖国政策和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更是下令:“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在对待君主立宪上,慈禧表面上积极推动立宪改革,实际上却是一拖再拖,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说的就是立宪。清朝出了很多戏剧,阎崇年、二月河等人也推崇清朝,为什么还有些中国人是反感清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