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问: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1940年,史沫特莱在湖北抗日战场之上,遇到了一名身负重伤的川军,随后,她询问这名伤兵,他到底是如何受伤的。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那名川军的回答,以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史沫特莱顿时心如刀绞,也让不少看到此处的读者顿时泪奔。

国际形势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洲大战最终爆发,这让远在中国的蒋介石,一时喜忧参半。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一方面,欧战的爆发,使得美国企图在二战面前独善其身的鸵鸟想法,变得越发愈发不太可能。

虽然美国军火商、企业主们依旧在金钱的驱使之下,与日本进行着频繁的商贸、军火交易,但美国政府方面,对日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政府的话语变得更强硬起来。

美国的态度转变,无疑给正处在抗战相持阶段的蒋介石,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而对于卷入战火的英、法诸国,欧洲战场的开打,使得各国开始自顾不暇起来,昔日这些国家为了在华利益,对中国进行的援助,会不会因为如今兴起的战争,最终与日方进行媾和妥协,从而牺牲中国的利益。

这也使得一直对英法列强国际援助抱有幻想的蒋介石,顿时不安起来。

此时,一直援助中国的苏联方面,对德国的动作更是心生警惕,为了牵制日本北进,以防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苏联驻中国顾问团提出:

中国军队应该发动一次对日大规模作战,以振作军事颓势,获取英美支持,同时使得日方无法分身北进。

而对于这个提议,蒋介石考虑再三,最终予以采纳,一方面,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国民党军队经过整训,整体实力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他也想趁机给予日本扶持的傀儡政府——汪伪集团,一次沉重的打击,以泄自己的心头之恨。

1939年10月,在第二次南岳会议之上,为反击侵华日军主力第十一军,进而夺回武汉三镇。

蒋介石筹划投入192个师约148万人,于同年12月发起"冬季攻势"。以第五、第九两战区为主要攻势地区,二、三战区次之,其他战区策应。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在第五战区李宗仁的麾下,除了他的桂系嫡系部队之外,还有不少川军和西北军。

当时史沫特莱所见到的部队,便是川军的第二十二集团军。

冬季攻势的惨烈

虽然国民党的战略目标是夺回武汉三镇,但许多人心中都明白,单凭现下这些力量,除了削弱日伪军的力量之外,想要夺回失地,很难。

因为在上海、南京保卫战中,中国的空军力量已经拼得元气大伤,没有足够空军的力量,就使得国民党军即便费尽力气占领了一个据点,但随后就必须面临着,根本守不住的局面。

从远方起飞的日军轰炸机,在没有中国空军的阻击之下,可以从容不迫地选定轰炸目标,肆意地狂轰乱炸。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在当时,那些被飞机轰炸得异常惨烈的阵地,大多是川军刚刚用命夺下来的。

川军在中国近代军阀之中,常以落后、封建著称。二十二集团军中的士兵们,大多都是文盲,他们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四川的农村,或家庭破败无法生存,或被地主豪绅压榨,无法立足,这些人们,祖祖辈辈被地主、军阀、官僚们压榨、剥削,却最终受到爱国热情的鼓舞,英勇地站了出来,为一个什么也给不了他们的国民党政府,舍身奋斗。

在当时平汉线一带的激战当中,日军为了阻挡中国军队,使用了毒气作战,而奋战的川军将士们,大多连个钢盔都没有,更别说防毒面具了。

大批的战士倒毙在战场之上,战场后方,前来采访的史沫特莱,曾记下了这么揪心的一幕:

“护送队前面的手推车上,挤着咬紧牙关,熬住颠簸面无人色的伤兵,后面的手推车上,堆放着一路倒毙、不幸死亡没有名姓的尸体。他们脚上的鞋子被脱掉,因为活人要穿。死者的脚,都是贫苦农民长茧的粗脚。”

史沫特莱就随着战地医护人员一起,将伤兵扶下担架,帮助清理前几天伤兵躺过的草垫,把血污、秽物清理干净,然后把重伤号抬到地板的草垫子之上。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当时的史沫特莱还感到有些疑惑,因为前线战况这么激烈,可大多下来的都是轻伤员,重伤号却比较少,其中一个重伤员对她说道:

“不是重伤的人少,而是打得太激烈,很多人根本逃不出来呀。我们几个因为爬得动才最终活了下来,我们是爬了八个多钟头,才最终爬到有担架的地方。”

其他重伤员们也跟着七嘴八舌地附和着,而此时,史沫特莱注意到了角落里,一个一直很安静的伤员。

无名的伤兵

这名伤兵头上裹着厚厚的绷带,一直静静地背靠墙壁坐着,一动也不动,显得非常文气。史沫特莱走近他时,才发现他的脸色煞白,眼睛也非常黯淡。

史沫特莱坐在他旁边的地上,用尽量低的语调问他:

“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负伤的吗?”

那名士兵抬眼打量了一番对面的外国女记者,但他没有搭腔。

历史中有哪些仅是一句话就让人泪目?

旁边一名伤兵对史沫特莱介绍道:

“他是一名机枪手,在阵地上被炸了,头这个地方,破了。”那人介绍时比划着头部的位置,说话不太利索。

先前的这个伤兵听别人介绍自己,有些想自己回答,但他张了张口,却说不出来任何话。

随后他停顿了下,然后才很费力气地说道:

“一点子小事,为了国家。”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很吃力,但说出来的话很轻,说到最后两个字,声音已经非常弱了,随后,这名伤兵便头一低,扎进了胸门口。

史沫特莱和护理员赶紧上前,让他平卧在草垫子上,那名护理员将他放平之后,摸了摸他的脉搏和鼻息,然后便摇了摇头,对史沫特莱说:

“他已经不行了。”

史沫特莱顿时泪如泉涌,眼前的这位伤兵,都已经到了伤重将死的地步,却依然觉得,为了国家,自己伤不过是一件小事。

在当天的日记里,史沫特莱写道:

“那名伤兵的死,让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