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问: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1925年,张作霖发现个棺材,里面血肉模糊、满是抓痕,赫然躺着45岁的姜登选。见状,张作霖扶棺痛哭,但姜登选的死,确实称得上一句:咎由自取。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姜登选作为一代名将,却在棺材中活活闷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而棺木之中的血迹,更是宣告着他生前遭遇了毫无人性的对待。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作为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一直深受信任。他为人宽厚,治军甚严又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样的他,堪称难得的将才,何以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

要说清楚来龙去脉,就不得不提及一句古话——慈不掌兵,仁不从政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慈不掌兵,意思是性格仁慈的人,没有办法掌控好一直军队。因为军队是要打仗的,要流血、要牺牲,是和死亡、杀戮密不可分的存在。

一个好的军人,一定要性格坚毅,在关键时刻不会心慈手软,能够狠得下心来管理士兵,甚至处罚士兵。

一个优柔寡断者,基本上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将领。

仁不从政,意思是政坛阴暗,充满了勾心斗角,若是对政敌心慈手软,必然回遭到反噬。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是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天才。

他性格刚毅果敢,有着得天独厚的军事天赋。而且,他很幸运,在乱世之中,他的家境优渥,能够前往日本的名牌军事院校求学。

然而,他的身上恰恰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太过仁义。

仁不从政,因为太过仁义的人,心中没有弯弯绕绕的算计,并天真认为其他人也如自己一般,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姜登选的死,就是因为他的性格过分仁义。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的性格

姜登选出生于1880年,老家河北省南宫市。

他的家境优渥,家里有田产、生意,能够送他读书、求学。

姜登选是个非常喜欢文学的人,只是,在求学的路上,他意识到,唯有富国强兵才能为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寻求到一线生机。

因为这个想法,他毅然决然投身军旅

1903年,23岁的他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在当时,整个中国能够前往国外接受正规现代化军队教育的,寥寥无几。

而从国外求学归国后的这群人,都成了后来中国的顶梁柱。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是个思想先进的青年。

25岁那年,他就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中国同盟会”,立志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1908年,28岁的姜登选毕业归国,被分配到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部队。

朱庆澜非常欣赏他,连军饷都发得比别人多一倍。

也不能怪朱庆澜有私心,在1908年的中国,如姜登选这样读过书、留过学,还毕业于正经军事学校的年轻人,真的算得上社会上数一数二的人才。

有句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

姜登选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士人的高风亮节。

他感恩于统领的赏识,自此对他忠心不二,几次走南闯北、出生入死。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有学历、有本事、能吃苦,又有人赏识。

姜登选的军旅之路,也走得异常顺利。

接连升官,33岁那年就成了贵州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并获授陆军少将衔。

从留学到归国,从学生到少将,姜登选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

他的前途,似乎只剩下康庄大道。

然而,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路,每个人似乎都必须经历属于自己的磨难。

1917年,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为了表示忠心,37岁的姜登选也辞去了职位。好在,北洋政府舍不得他这样的人才,又把他给召了回来。

1922年,在张作霖的邀请下,朱庆澜前往东北,姜登选也跟随而来。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朱庆澜是真的欣赏这个年轻人,多次在张作霖的面前举荐他。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张作霖便让42岁的姜登选支援奉军撤退。姜登选的表现很好,他身先士卒,又率工兵建造防线,成功完成任务。

自此,姜登选就入了张作霖的眼。

张作霖出身草莽,没读过什么书,但却非常尊重读书人

姜登选毕业于正规军事院校,又有本事又愿意吃苦,渐渐的,张作霖对他也越来越喜爱,多次给予重用。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同吴佩孚等40万大军,为了争夺霸权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

此时的姜登选,已经是奉系主将,担任第一军军长。

在这一场战役中,他遇见了老熟人,也恰恰是这个老熟人,最后把他装进了棺材里,折磨致死。

这个老熟人,名字叫做郭松龄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与郭松龄的爱恨情仇

郭松龄出生于1883年,比姜登选小3岁。

他是沈阳人,和姜登选早就认识,两人曾一起在朱庆澜的部队,也曾一起跟随朱庆澜前往四川。

只不过,在四川,姜登选是炙手可热的大红人,职位是参谋长,而郭松龄只是一个小小的营长。

后来,朱庆澜离开四川前往广东,姜登选追随而去,而郭松龄没有。

他回到奉天,在东北军队里担任教官,意外结识了张学良,成了张学良的教官。张学良很赏识郭松龄,因此,他的地位很快就扶摇直上,逐渐成了团长、旅长。

等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的副军长,和张学良搭档。

昔日的好友相见,姜登选很开心,但郭松龄却认为过去是自己的耻辱,便处处为难姜登选。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在这次战争中,姜登选的部下陈琛不听调遣,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郭松龄却要求一定要将他处死。

作为上司,姜登选找到郭松龄,想要说情,毕竟,乱世之下,一将难求。

但无论姜登选如何劝说、解释,郭松龄一律充耳不闻

最后,44岁的姜登选跪在25岁的张学良面前,声泪俱下,这才保住了陈琛一命。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按理说,经过了这件事,姜登选应该明白,郭松龄对他有意见。

但一向光明磊落的他,压根没往阴谋算计上想

他甚至认为,郭松龄只是治军严苛,不容人情,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就是这样的错误认知,最终导致他丢了性命,死得格外的惨。

1925年11月,深受张学良信任的郭松龄,突然和冯玉祥、李景林联合进攻张作霖。

恰好此时,45岁的姜登选乘车回奉天。

路过滦州车站,也不知道姜登选是怎么选的,居然下了车,想要亲自劝说郭松龄回头。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的确,当时的张作霖,虽然气愤于郭松龄的反叛,但到底有着多年的合作情分,加上儿子张学良的关系,在听闻消息的最初,他还只当郭松龄着了别人的道,并不打算要郭松龄的命。

姜登选想得很天真。

他认为自己和郭松龄多年相识,又在奉系地位差不多,属于惺惺相惜的朋友。

他想要劝说郭松龄回头,放弃起兵,并且写一封谢罪书,张作霖一定不会深究。

但他太傻了,当年因为陈琛一事,郭松龄都没给他半分面子,如今两人已经换了阵营,郭松龄又怎么可能再给他半分脸面?

果然,姜登选一下车,就遭到了郭松龄的扣押。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虽然郭松龄对他没什么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姜登选是个难得的将才。

因此,他耐着性子,劝说姜登选和自己一起干,一起当老大。

姜登选大怒,当即训斥道“你背主求荣,还想要我和你同流合污,做你的春秋大梦!”

这话一出,郭松龄当即大怒,把姜登选丢进了监狱,并安排人去枪毙了他。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阴差阳错,被活活闷死在棺材之中

既然郭松龄下令枪毙姜登选,为何他又被活活闷死在棺木之中呢?

这件事,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阴差阳错

郭松龄毕竟是奉系将领,就算他起兵反张作霖,他手下的兵,也是奉系军。

姜登选少有才名,又得张作霖的青睐,加上平时为人宽厚,没有架子,虽然治军很严,但和部下的关系一直很好,爱兵如子,也爱民如子。

最底层的士兵,对于姜登选这样的人,都心生佩服,也喜爱有加。

更何况,姜登选读过书,身上却没有读书人那种酸腐的臭味,和底层士兵的关系非常好。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然而,郭松龄起兵反攻张作霖,昔日的盟友,如今就成了政治上的仇敌。

军令已下,普通士兵是不敢违反命令的。

他们只能压着姜登选前往刑场。

姜登选并不畏惧死亡,他只是冷漠看着这些昔日的友军,要求他们从正面开枪把自己打死。毕竟,自己曾经是他们的长官。

可这些士兵于心不忍,最终选择从背面开枪,将其乱枪打死。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处决姜登选后,郭松龄丝毫不顾昔日的情分,直接找了个薄木棺材,将他丢在了荒野之中。

当然,他还是选了个显眼的地方,未来若是张作霖来,倒是可以一眼看出这个棺木里到底是谁。

郭松龄没有为姜登选下葬,而负责这件事的士兵,又认为薄木棺材葬一代大将,实在有些单薄,便仔仔细细,将棺木封得严严实实,避免他在死后遭受风吹雨打。

只是,这些人并没有想到,姜登选并没有死。

枪击没有打中要害,然后棺木密不透风,加上受伤太重,没有得到医治,姜登选居然活活闷死在棺木之中。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凄惨的死状,让在场官兵无不失声痛哭

郭松龄起兵反攻,让奉系元气大伤,此时的张作霖,不得不求助日本人。而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他得以咸鱼翻身,打败了郭松龄,并且最终杀掉了他。

此时的张作霖,这才得知,姜登选居然临时起意,亲自去劝说郭松龄回头,并因此丢了性命。

他非常心痛。

打开棺木时,绑住姜登选双手的绑绳,早已散开,而棺木只上有无数抓痕——显然,重伤之后姜登选曾经醒来,想要求救,却最终无济于事。

看着这样的惨状,在场官兵无不垂泪,张作霖更是扶棺痛哭。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一个将领最大的才能,应该发挥在战场之上,为保家卫国而战,就算马革裹尸,也至死不悔。

可姜登选却死在了内斗之上,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其实,按照军阀混战的规矩,就算活捉了对方首领,基本上也不会进行杀害。

因为外敌当前,将领杀一个少一个,还不如留下当人质,然后拿去换资源。

这几乎是当时默认的规矩。

这也是姜登选敢下车独自去劝郭松龄的原因。

只可惜,郭松龄并不打算遵守这样的规则,或许是怀恨已久,或许是杀伐果断。

但姜登选的死,实在太可惜了。

若他能活着,或许还能多杀几个日本兵,又或许,在他的劝诫下,张学良也不至于在九一八一枪不放,就把东北送给日本人。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写在最后

慈不掌兵,仁不从政。

作为张作霖麾下第一猛将,姜登选本不应落得如此结局。

只是,他太仁义,便错以为天下人都是如他这样光明磊落之人。

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去劝说郭松龄时,姜登选已经位高权重,是第一军的军长。这样的职位,本不该以身犯险,因为他该明白自己的价值,也该保全自己,以期自己可以为国为民多做一些贡献。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如果。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一旦遭遇,可能将我们的毕生努力全部摧毁。

而我们要做的,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老祖宗的智慧,我们不该忘。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