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人体腹水是什么病(人体出现腹水的症状)

【水分穴位位置图】

【图解水分穴位的位置】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即:肚脐上一拇指宽处)。采用仰卧取穴.

【快速取穴】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8等分,在连线的下1/8与7/8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①)。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穴区内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有肋间神经与腹壁上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穴名解说】

【水分穴】 Shuǐ fēn(RN9),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别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

【穴位含义】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1)“水分穴”。“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与该穴同。

(2)“中守穴”。“中”,与外相对,指中间。“守”,把守也。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腹正中线的任脉下行。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下 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经水循任脉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经脉道路中间有关卡把守一般,故名“中守穴”。

(3)“中管穴”。“中”,中间也。“管”,管道也。中管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本穴为任脉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中管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

【功能作用】分流水湿。

【按摩水分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泄泻,腹胀,腹水(腹积水);翻胃,反胃,吐食,小儿陷囟,小便不通,腰脊强急,蛊胀,浮肿水肿、以及肾炎等。

水分穴位配伍:配天枢穴、地机穴治腹水;配内关穴治反胃呕吐;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脐痛;配脾俞穴、三阴交穴治浮肿。

配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

配气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

配三阴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水肿。

配阴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气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胀。

文献摘要:《外台》引甄权云:主水病腹肿,孕妇不可灸。《铜人》:若水病灸之大良,或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刺,针,水尽即毙。《聚英》: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针灸方法】直刺0.5-1寸。

【艾灸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孕妇不可灸。

【按摩方法】以指腹向下按压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或以四指集中按压此穴,同时有规律地呼吸。

【按摩作用】经常按摩水分穴可达到将益肺,健脾补肾、疏通任脉、利水化湿、消肿集于一体的功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