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风水轮流转,四个皇帝都落单时,就要比比谁的拳头大。
假如历史的长河有一场“大擂台”,某一天则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时间的长河捞起了四股体积庞大的灵魂光团,他们是来自于古中华的四位皇帝,两位是开国皇帝,两位是鼎盛之主,大家都希望这四位皇帝相见面,也不是为了啥,就是想看看这四位谁更厉害。
四位光团都落地,李世民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像是在一个大大的黑色箱子内部,只有高挂着的四盏堂亮的烛火照着明。
他记得在含风殿对李治和长孙无忌做了嘱托后,就闭上了眼。
这里他不知道是哪里,再次转醒,脑袋也是懵的,即便他曾经是皇帝,也还没反应过来,
他忽然看到左上角和右上角有两道目光望向他,目光里透露的神情都是一样的,不解和迷茫,七分谨慎和三分恐惧,李世民看着这两位,遽而脑海中想起了什么,这种服装,这种气象,这等老态之下却坚挺的身躯,他只在李渊和杨广身上看到过。
“阁下是汉朝世宗皇帝”?
“您是祖龙陛下否”?
很显然,汉武帝和始皇帝都被认出来了,两位皇帝身躯一紧,作为专政皇帝却落单的他们,并不觉得是好事,特别是始皇帝,一生经历暗杀无数,这个时候没有护卫,他很紧张。
汉武帝率先说话了,“是朕,阁下为何人,为何穿着黄色龙袍,难道不知此为大逆不道”?
话是说给李世民听的,但是目光却紧紧盯着始皇帝。
汉武帝其实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始皇帝的画像,他可是看到过的,始皇帝和刘邦同辈,汉武帝也只是刘邦的曾孙,没隔多少代,历史中,汉武帝和始皇帝的时间,是很近的。
始皇帝还是不说话,李世民听了汉武帝的话,不禁发笑,还未等开口,正前方那位同样穿着黄袍的“长翅帽”男子发声了:
“三位陛下,神圣面前不敢称朕,但吾也是中原之主,只是属于三位陛下的后人,吾名为赵匡胤”。
宋太祖一出场说话,就博得了三位皇帝的好感,随后宋太祖做了解说,原来他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游戏了,经历过了两次,分别是和清朝、明朝的皇帝达擂台,前两场他装爷爷,这一场,他只能装孙子了。
既然是打擂台,就少不了动粗,但是动粗,不是什么好事,最有优势的就是赵匡胤,其次是李世民,因为是后来者,又身材魁梧,一看就是马上打天下的人物。
始皇帝先开口了,“那朕就卖个老,既然三位都自称皇帝,必然是受了朕的传承,皇帝之事,不得粗莽,要比就比成绩”。
三人听了,都点头应承。
第一场:武功始皇帝:
“朕自幼袭国,天下混乱,秦五世之积累,尽在朕的肩膀上,后来灭相父,又吞天下,得以一统中原,自问更比周文王、武王的天下彻底。
立帝国后,朕更改国制,不再分封,数百年之陈旧我一力拒之,建郡县,天下大小事务中央一统,决无分裂之可能,对匈奴,朕续建长城,数十万大军镇压边界,国家内外堪称盛世”。
汉武帝:
“祖龙当面,吾亦不称朕”。
“吾继父祖之盛世‘文景之治’再造神州,祖龙陛下不知,陛下故去后,赵高乱政,扶苏自尽,胡亥登基,秦未三年就乱,吾曾祖丰邑刘邦于乱世得天下,中原濒临破碎,负责修补的,是吾之汉朝。
吾自问得了祖龙陛下政治传承,不敢夸称伟大,可对匈奴,吾却是比祖龙陛下做得更多,吾有戚将,名为卫青,还有外甥,名为霍去病,舅甥二人出了长城,先是破了龙城,夺了金人,后又征服河西,左翼从此安定,最后深入大漠,封狼居胥,他们所到的地方,或许祖龙陛下,未曾听闻过吧”。
始皇帝脸色一阵变幻,不知是武功不如这位后来者而心慌,还是因为秦朝的毁灭竟然如此儿戏而愤怒。
李世民:
“秦皇汉武,吾之典范,但作为晚辈,吾对两位陛下的专政之道,并不推崇”。
“吾也为中原之主,国号为唐,距汉很远,距秦更远,汉世宗陛下故去后,大汉亡了一次,之后由世宗陛下的兄弟长沙王刘发之后裔重建大汉,定都却在洛阳,吾臣房玄龄称之为东汉”。
“汉秦之强,后人有目共睹,可这种强大并不慷慨,反而小气,秦之强,拒匈奴于长城之外,汉之强,赶匈奴出大漠之北,偶尔中原上风占之,偶尔匈奴占之,吾亦和匈奴血战过,但深知死斗不是永恒之道,想要万世兴盛,需讲究“同化”之道。
吾之皇朝,三省六部,非吾之独创,拾前人之便利,于外,吾北灭突厥,狼居胥山,乃是风景之地,不再是洪水猛兽,吾不需与胡人轮番厮杀,杀一儆百,施予恩惠,大唐之丰富,胡汉共享,令胡人抢做汉人,世代传之,胡汉可为一体,盖吾还有皇帝之上名号:天可汗”。
赵匡胤:
“三位陛下,此轮我认输”。
始皇帝、汉武帝、李世民听闻脸色一阵古怪,没有再坚持。
“好一个天可汗,朕之理想,四方皆服,想来汉世宗皇帝自喜于封狼居胥,内心也必然更倾向标榜武功,这一点,朕自认不及天可汗陛下”。
汉武帝沉思一会,也缓缓点头。
第二场:帝王心术赵匡胤:
“上一轮晚辈有难言之隐,但自问文治心术,束缚臣子之道,却是吾最强”。
三人纷纷点头,示意赵匡胤继续表演。
“吾之国号宋,比之刘宋,更为正统。方才天可汗陛下说胡汉相融之道,乃是中原安定永恒的方法,此话虽有道理,但天可汗陛下可知,陛下的强唐,盖因此而毁灭。
唐之强,海纳中外,汉人文臣将领很多,可胡人也不少,最终唐因为胡人之崛起而造成内部分裂,因太强而内部割据分裂,唐就是唐,没有南北,无分东西,可名存实亡,却是百多年矣,自天可汗陛下曾孙唐玄宗陛下后,胡人诸侯纷纷占据一方,王在观望,诸侯们劈柴喂马,又是一个大乱世。
吾的确是篡位天下,不可掩饰,但吾深知唐之终结,来自于武将之强盛,因此重文抑武,用文人克制武人,用文人斗武人,即便是中原从此弱势,为了恢复华夏之雅,吾可谓是背上了千古的骂名,后世皇帝告诉过吾,宋被呼为弱宋,大怂,吾心痛矣,却不曾后悔”。
汉武帝:
“哼,未曾听说过自私和懦弱还能有如此借口,吾不与你争”。
秦始皇似笑非笑:
“御下之道,在于制衡,培养一帮,扶持一派,互斗互殴,乐此不疲,皇在位上,臣在血里。三公九卿已经是极致之政治,朕让蒙毅和李斯斗,让蒙家人和王家人斗,天下淡定,朕不需要战战兢兢,自问第一”。
李世民:
“可祖龙陛下,秦却是二世亡矣”。
始皇帝听闻脸色一沉,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吾不喜阴暗之算计,磊落却也保守,真心付出,实意对待,为吾之君道。
吾妻为长孙氏,其有舅父高士廉,乃吾之功臣,吾也视其为舅父,舅父卒时,尽管吾是皇帝,也情愿跪哭守灵,试问各位陛下自诩九五至尊,能做到如此吗?
吾有一能臣,名为党仁弘,其在南方执政,犯下贪污之罪,按贞观律,理应被杀,吾为其求情,跪拜于南郊,三日只食斋,只因党之子嗣皆为吾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吾不施滥仁,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帝王心术,最高莫过于坦坦荡荡”。
汉武帝、始皇帝纷纷点头,赵匡胤脸色深红,不知作答。
三人最后一致认为,还是李世民更胜一筹。
第三场:比谁拳头更大赵匡胤:
“宋民间有拳令,讲究三局两胜,天可汗陛下让吾等心悦臣服,已经算是胜了,可这场游戏的最终结果,却不是谁的故事最好听就能赢的”。
李世民:
“那该如何”?
赵匡胤说,“理应以武争长短,拳下立王者”。
始皇帝、汉武帝听闻脸色一变,浑身不自在。
始皇帝:
“纵横天下,朕的强兵壮马丝毫不畏惧,周人言,君子不近庖厨,更何况是亲自打杀,这不是为君该做的事情。
三位都是后来者,想必也知道朕不擅长武斗,若还是一意孤行,朕宁愿输掉,也不再继续。”
汉武帝:
“吾重武功,可此武功非彼武功,亲征之事,吾也只是行过一回,赤手空拳生死搏斗,也是极其不擅长的”。
李世民接话:
“既然宋太祖陛下是后来者,应该知道吾当年乃是尸山血海里征战出来的,霍邑之战,吾浴血奋战,披百箭,力竭而止,柏壁之战,吾于寒夜荒岭之上彻夜未眠,等待的,就是一个狼吞虎豹的时机,自问功夫是不差的。
你确定要打吗?”
赵匡胤苦笑,“天可汗陛下,说实话,在场的皇帝中,吾最怕五代的李存勖,之后便是您了,可不是打不过就不去尝试的,我活着的时候,为了赵家的天下,面对契丹懦弱了一次,这一次,吾不想再逃避了。
且这场擂台,真正的胜负是最后站着的人,不然的话,我们都会在这里被困到永久”。
话毕,赵匡胤使出了太祖长拳向汉武帝、始皇帝扑过去。
李世民见此始料未及,汉武帝和始皇帝已经被赵匡胤的连招所打倒,两道身影逐渐模糊,回归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仔细追看,竟是回到了两位皇帝各自的陵寝中。
赵匡胤转身挥拳扑向李世民,长拳变化多端,赵匡胤不愧是功夫人物,但李世民身经百战,受过的伤比赵匡胤杀的敌人都要多,又怎么会克制,二人拳拳到肉,忽而李世民使出来契丹民族惯用的过肩摔,赵匡胤一个愣神,就被击倒在地。
胜负已分,李世民感慨:
“任他天大地大,皇者即便是狭路相逢,也还是勇者为胜”。
赵匡胤则是在身影模糊之际感慨:“看来我还是克服不了对契丹的恐惧啊,后人说我们赵家窝里横最厉害,想来不是污蔑之语呢”。
随着胜者李世民的离开,这场迎合读者观众们的擂台赛落幕,万千功业都成了过去,皇帝也曾是普通人,也只是普通人,功业成不了护命的壳,成绩成不了防御的甲,抛去身份和时代,人人都是一样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