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叫秦始皇?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功过是非,一直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秦始皇一直是自带光环,那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称谓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从历史记载中来探寻吧!
“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刚刚完成灭亡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认为自己把前辈们都没能完成的统一大业给完成了,自视甚伟,觉得不能再用原来“秦王”的称号来称呼自己了,得换个高大上的称谓,于是就开会召集群臣来商议此事,大臣们听说要给秦王赢政换个称谓,于是都绞尽脑汁,说远古时代最高贵的就是“三皇五帝”所谓
三皇就是“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嚳”“帝尧”“帝舜”
其中三皇中又以“泰皇”最为尊贵,有的大臣就建议称“泰皇”,这时秦王赢政却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盖五帝”,不能直接套用他们的称号,那就在三皇中取一个“皇”,在五帝中取一个“帝”,合成称为“皇帝”,天人之总称为“皇”,“帝”是天号,于是秦王赢政心满意足宣布自己为皇帝,称为“始皇帝”,这就是“皇帝”之称的由来,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皇帝之称从没有改变过。
秦始皇称后世以此传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令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帝国竟然二世而亡,如果秦始皇知道的话,我估计会被气醒吧!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称号定下来了,秦始皇还垄断了一个字,那就是只有皇帝能自称“朕”,这个“朕”在以前是可以人人自称的一个谦称,被秦始皇垄断后,平民不得称朕,从此朕成了皇帝的专属名词。
秦始皇还废除了“谥号”,秦之前君王去世后,会由后人对其功过是非进行评价,在称谓里面加一个字,如:秦孝公,秦武王,汉文帝,汉武帝,其中“孝”“文”“武”就叫做谥号,秦始皇认为这是以下议上,不合王法,所以废除谥号制度,后人不准在使用。
从秦王赢政改称“始皇帝”看出秦始皇的野心!秦始皇灭亡了国祚八百年的周王朝,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一个全新的格局开始了,秦始皇要管理的国家可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地域之广阔,前所未有,人口之众多更是令人咋舌,这么大一个国家要拿什么制度来管理呢?还能用周王朝的那一套繁文缛节的礼仪制度来规范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秦始皇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的帝国,废除周朝的分封世袭制,全面行使郡县制,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守和县令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而是不得世袭,这一切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的权力全部集中在皇权之中,所以秦始皇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必须把自己包装成是承上天之命,才改称始皇帝。所以改称皇帝也是中国进入自中国正式进入封建帝王时代的开始,中央皇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直至清朝灭亡。
欢迎大家评论点赞,一起探讨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