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怎样寻找长线大牛股?

问:怎样寻找长线大牛股?

四大核心逻辑,精准定位大牛股特征。

虽说事实已经证明,要精准地判断一只股票会不会成为大牛股,并不容易。

但事实也证明,通过一些方法,是完全可以筛选出潜在大牛股的。

也就是,你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或者说大牛股的特征,去选出一个大牛股的池子。

最终时间会去证明,大牛股一定在这个大池子里。

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大牛股背后都有共同的四大逻辑。

今天就针对大牛股的四大逻辑,做一个详细的拆解。

内容可能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一点看完。

逻辑一:企业所在的行业,未来趋势明显。

第一大逻辑,就是好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

所以企业所在的行业,一定是最重要的基础。

过去二十多年,大牛股主要集中在消费行业。

如果按照细分,就是消费医疗、食品饮料、家电等,那些耳熟能详的诸如茅台、长春高新、美的等等一大批企业都是这些行业出来的。

剩下的是大金融,银行、保险、券商,包括地产行业,也出了一大批的大牛股,诸如招行、平安、东方财富、万科等等。

也就是说,牛股本身需要一个大的行业风口去推动,这个风口要足够大,风力要足够的持久。

从当下来看,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归结起来,就四个字,叫做“产业升级”。

就比如,原本普通的汽车,转型升级为新能源汽车,这就是产业升级。

这个产业升级的背后,是减少碳排放,是发展的趋势,是节能和高效,是碳中和。

产业升级的理解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我们的手机,从原来的大哥大,到如今的高清触屏,也是属于产业升级,而苹果就是产业升级的代表。

很多人一定会问,产业升级的背后,主要是哪些方向,因为印象中的产业升级,其实就是加强制造业,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实不然。

所谓的产业升级,指的是从制造业的中游,往上游的尖端技术去靠拢。

一条生产链的顶端是技术,中端是生产力,底层是客户需求。

底层客户需求问题已经解决,中端的生产力问题也迎刃而解,但顶层的尖端技术还存在缺陷。

当我们的芯片被掐脖子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否则,别人随时随地可以在最关键的一环上,死死地掐住你的喉咙。

所以,未来比较好的行业,一定是在尖端制造业,而这个范畴其实很大。

除了让效率倍增的互联网,云计算,还有科技含量十足的新能源制造,包括高端的医疗、特效药、生物科技等等。

这些产业未来一定会再涌现出一大批的牛股,并且被市场认可。

不过,这些行业里的企业,大部分都还在成长期之内,并不是每一棵小树都能在肥沃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的。

因为市场本身一定会存在竞争,而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优胜劣汰。

逻辑二:企业潜在的业绩增长,潜力明显。

真正的大牛股,从来都没有业绩差的。

因为大牛股从来不是靠资金炒作出来的,不是靠讲故事说出来的,背后还是有过硬的业绩。

因为业绩会重新让一家企业估值,也就足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场来做行情。

前面说到了行业的重要性,但行业的红利期并不一定很长久,而企业最终会慢慢走向分化。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行业,最终都会出现寡头垄断的现象,或者双寡头、三寡头的局面。

也就是说,行业的发展再怎么好,对应能够茁壮成长的企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所以,我们最终看到能成为大牛股的,大部分都是行业里的龙头,或者是细分领域的龙头。

剩下的,即便再发展,也会慢慢地陷入平庸,成为不了长线大牛股。

但是,企业抢占龙头这件事,并不是说一定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

这就好像十五年前,五粮液还是老大,茅台还是老二,现如今没有人会去质疑茅台的绝对龙头地位,更不会说五粮液能够反超茅台了。

就比如券商,原本中信是绝对的老大,现如今的东方财富,市值已经反超。

又比如四大行,工农中建,中国银行的市值已经被招行反超,之前招行甚至超越了农行。

所以,在业绩这个大逻辑上,我们更看重的是增长率,而不是当下的体量大小。

企业是动态发展的,当下的龙头老大,未必就是未来的龙头老大。

所以,我们在某个行业里挑选股票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去选择成长性更高的企业,而不是市值排名第一的龙头。

当然,如果这只龙头就是当下行业里最耀眼的星,只要它的业绩确实出类拔萃,那选它也没错。

一家上市公司,或者说一家企业,最终能走多远,其实就是看业绩体量最终能达到多少。

而成长性,是股票能够在一个周期内,出现多大涨幅的关键。

因为,资金本身等不了那么多的时间,因为通货都会膨胀,资金是讲究效率和赚钱效应的。

再加上业绩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存在不确定性的,也就决定了业绩的成长性,决定了一只牛股的高度。

逻辑三:当下股价对应的市值,相对合理。

关于大牛股的市值问题,其实值得去思考一下。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长线大牛股,它的市值其实是长期处于一个合理区间的。

因为我们定义的大牛股,其实是有一个长足的涨幅的。

所以,并不是说大市值个股就是一只大牛股。

比如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银行,就很少有投资者会认为它是一只大牛股,尽管走势稳健,但实际的涨幅,或者说年化涨幅并不是那么理想。

相反,很多小市值的公司,从几十亿涨到上千亿,成长几十倍的,就是我们眼中的大牛股了。

而一家一上市就已经千亿的上市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其实是要打问号的。

毕竟企业的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往往越强,但是总体的成长性也就越弱。

大市值企业,要出现大幅度的利润增长,其实机会是不多的,所以成长性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提前的预判。

从大的投资逻辑上来看,百亿成长到千亿的概率,远高于从千亿到万亿,更是高于从万亿到十万亿。

也就是说,未来的长线大牛股,绝大多数应该还在数百亿市值,小部分已经在数千亿市值,仅有极个别目前已经破万亿。

很多人一定会好奇,那么那些几十亿市值的小企业,岂不是更有机会?

个人观点,几十亿市值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核心的技术壁垒。

很多人说企业的市值其实就是估值,估值的标准一方面看企业的业绩,一方面看企业的成长能力,还有一方面看所在行业的发展空间。

但最重要的一方面,其实就是看企业在该领域里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技术壁垒,或者说是护城河。

但是一些小市值的企业,其实没有太多的护城河。

或者说资金直接定义了这些企业的护城河和发展路径,一旦发现有细分领域极强的企业存在,那么这家企业单凭一部分的核心技术专利,市值就上百亿了。

几十亿市值中的大牛股,也不是没有,但往往是那一类浴火重生的企业,扭亏为盈走上正道的企业,才能成为大牛股。

那些上市多年,中规中矩,发展受限的企业,反而没有成为大牛股的潜力。

所以,在企业市值大小的挑选上,要跟随大资金的眼光和逻辑去选择和判断。

逻辑四:大环境资金宽松,支持市场的炒作。

最后一点关于大牛股的,其实是市场资金面,或者说总体政策面是否有暖风。

大环境本身,一定是决定市场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的长线牛股,也是在大牛市里走到巅峰的。

相反,在熊市里,这部分所谓的大牛股,其实表现也是非常不如人意的。

市场本身,考量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好,成长性也罢,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

另一个重要方面的因素,其实就是资金的流动性,或者说是估值系数。

这就好像,同一家企业,从三板转入主板,会出现数倍的涨幅,因为流动性带来了溢价。

市场资金多的时候,由于流动性泛滥,各个行业的估值都会高耸,股价自然就会上涨。

而市场资金相对紧张,甚至枯竭的时候,各个行业的估值都会处于低谷,股价自然也就陷入了泥潭。

一家企业的市值,到底多少才是合理的,业绩和未来的预期只是一方面,资金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可以这么说,在业绩没有明显偏离预期的前提下,资金对于股价的波动影响,差不多是一倍的空间。

也就是说,一家正常发展的企业,在资金主导的牛市和熊市里,整体的市值空间,可以相差一倍。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的大牛股,为什么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就是刚好进入了资金的大周期里。

因此,你要寻找牛股的时候,也要明白资金周期是怎么样的,当下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如何在相对低点去介入牛股,而不是市场巅峰去接盘。

因为一倍的空间,代表企业需要成长一倍的业绩,才能对应的弥补,又有多少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成长一倍以上呢。

怎样寻找长线大牛股?

如果非要把牛股去做个总结,其实就是一句话。

在特定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选优秀的行业,找潜力的公司。

当然,我们要明白,总有一些企业,会因为行业的变化,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决策的失误,在成为一家伟大企业的半路上就夭折了。

还有一些企业,能在逆境中脱颖而出,最终茁壮成长起来。

这一切都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大牛股是走出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去不断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筛选的条件,去建立所谓的牛股池,然后动态地根据整个市场的发展,去进行调整。

而不是一味单纯的相信,我买的就一定是大牛股,即便牛股已经变质,还在傻傻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