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问: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大渡河畔,清朝都是“杂牌军”,战斗力一般。石达开优柔寡断,不敢孤掷一注,放手一搏,结果全军覆没。

一、杨秀清遭遇包围,当机立断,从不拖泥带水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对杨秀清超高的军事指挥艺术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是“天造”,无师自通。太平天国一流人才,可以跟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顶级名将掰手腕的,也就杨秀清、李秀成了。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杨秀清被处死,他所遭遇的包围并不少,几次差点陷入绝境,但都能顺利突围而出。金田之围、永安之围、桂林之围、湘南之围、长沙之围,以及“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对南京的包围,每一次都险象环生。

那么,杨秀清为何都能顺利突围而出呢?抛开太平军战斗力不谈,杨秀清优秀的指挥才能,当机立断的决心,敢于不惜代价血战的勇气,是获胜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足以确保战争的胜利。

汉武帝时代,汉军战斗力达到巅峰,李广、公孙贺、公孙敖、苏建不是战败就是迷路,卫青、霍去病却能取得胜利,主帅素质是关键。一样的军队,一样的装备,但主帅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永安之围,清朝城外兵马6万,还有向荣、张国梁等名将加持,而太平军包括家属在内不足2万。更致命的是,太平军缺乏粮食、弹药,突围难度非常大。围困九个月,太平军疲惫不堪,但杨秀清还是出来了。

杨秀清抓住大雨倾盆之夜这一良机,让罗大纲充当前锋,夺取安徽绿营兵的弹药,杀出一条血路。接着,在大垌设下埋伏,击败向荣、张国梁、和春的追兵,大军顺利抵达桂林郊外。

桂林之战,太平军攻坚战受挫,6万追兵从后面进攻,杨秀清压力也很大。既然桂林搞不定,便立刻撤兵,没有任何犹豫。桂林之战,持续一个月,太平军安全撤离,清军继续尾随。

1852年6月,太平军在蓑衣渡遭遇埋伏,损失4千精兵,南王冯云山阵亡。太平军突围时,能战斗的士兵不足5千,在湘南的郴州被包围,险象环生,但太平军奔袭长沙,清军增援省城,杨秀清化险为夷。

长沙之战,西王萧朝贵阵亡,杨秀清率兵增援,继续围攻城池。此时,骆秉章、张亮基、左宗棠、江忠源、向荣、张国梁、和春都参与战斗,太平军再次遭遇前后夹击。太平军粮食充足,却没有食盐,军心不稳。

围攻两个月不见效果,杨秀清果断夺取西岸,抢在江忠源、向荣之前拿下橘子洲要塞,为太平军突围提供跳板。结果,数万清军再一次“目送”太平军离开,杨秀清直接杀到武昌、安庆、南京、镇江、扬州,占据东南。

“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围困南京,总计兵力9万,且红单船水师夺取长江控制权,南京的粮食消耗殆尽。杨秀清无奈,下令居民外出“谋生”,城内的士兵只能“喝粥”,王爷以上才能吃饭,局势不妙。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为了摧毁“两大营”,杨秀清力排众议,不但调石达开回京,还扬言要处死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让他们不要提出反对意见。李秀成在自述中提到,摧毁“江北大营”后,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都想“休息”,不希望继续战斗。杨秀清不同意,以“军法从事”施压,结果他们只好服从命令,这才有摧毁“江南大营”的战绩。

二、石达开缺乏果敢勇气,即便是“杂牌军”,也无法突围

如果说杨秀清是一位优秀的统帅,石达开则是一位“良将”,适合在杨秀清手下作战的将领。石达开缺乏果断的勇气,没有孤注一掷的魄力,难以独当一面,这是他兵败大渡河的重要原因。

1863年5月,石达开抵达大渡河畔,此时清军主力并未抵达,即便是后来参与战斗的清军,也都是一帮“杂牌军”,战斗力不是很强,只能说还行而已。

石达开进入四川之前,西南爆发“蓝大顺起义”,清军八旗、绿营一败涂地。闻知石达开准备进入四川,清朝很担心,急忙调曾国藩去镇压。但是,曾国藩并不想赴任,因为没啥前途,“东征金陵”才是成就大业的地方。

胡林翼负责军务,担任湖北巡抚,跟咸丰皇帝的红人肃顺关系很好,便把曾国藩留在湖北。1859年,石达开兵败宝庆,10万大军不敌李续宜、刘长佑的2万湘军,狼狈逃回广西避难。

宝庆之战后,石达开短期内难以进入四川,胡林翼又“运作”,清朝便让骆秉章担任四川总督,平定西南起义军。骆秉章进入四川,并未带着精兵悍将,只有刘岳昭部湘军还算可以。

石达开抵达大渡河时,包围他的清军主要是当地土司的士兵,而不是朝廷直属的武装力量。大渡河对面的湘军,只有唐友耕部,此人是西南起义军的叛徒,后来投降骆秉章,算是朝廷的军队。骆秉章也是湘军主帅之一,唐友耕勉强跟湘军沾边,也算是湘军吧。

唐友耕在大渡河对岸,太平军渡河时发炮阻击,却并未渡河厮杀。石达开在大渡河转战一个多月,都是跟王应元、岭承恩的土司兵打仗,也就是“杂牌军”,却硬是没能打赢,还被偷袭马鞍山营垒,太平军的存粮被烧干净。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且不说石达开为刚出生的儿子石定基庆祝生日,错过最佳渡河时间。就拿接下来的战斗来说,石达开的表现确实太差了。王应元、岭承恩,这些土司兵跟清朝并非铁板一块,只是不希望太平军经过他们的领地,让朝廷军队“有机可乘”罢了。

如果石达开能孤注一掷,不惜代价血战突围,而不是一直想着“渡河”,即便损失惨重,也能逃过一劫。太平军缺乏水师,又没有船只,对岸还有火炮射击,渡河谈何容易,原路返回才可能得以生存。

土司也想保存实力,太平军拿出拼命的架势,王应元、岭承恩又岂会跟着石达开死磕呢?石达开想着渡河,先去攻打王应元,想夺取松林河,结果被火炮打了回来。石达开又跑去打东边的岭承恩,结果土司兵偷袭马鞍山,烧了太平军的粮食。

没有粮食,太平军注定不能久留,打持久战只有死路一条。此时,石达开应该拿出必死的决心,集中全部兵马,血战突围,方才可能逃出绝境。但是,石达开没有勇气,以“请降”为由,希望骆秉章网开一面,结果被凌迟处死。

留在大渡河的6千兵马,2千精壮被处死,4千遣返,可谓是全军覆没。从外出单干到兵败大渡河,石达开转战6年,却以这样的方式收场,也是一种悲哀,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坑死了广大将士。

纵观石达开单干以来的战斗,都是因为缺乏勇气,留下很多遗憾。衢州之战,石达开没有强攻城池,稍微遇到挫折就“围点打援”,但太平军没有粮食,经不起消耗,清军又反包围,石达开也是惨败,然后进入福建。

宝庆之战,石达开以绝对优势兵力攻城,刘长佑、李续宜还没增援,可谓是天赐良机。结果呢?石达开不但犯了跟衢州之战一样的错误,湘军主力增援时,又不能当机立断,而是去跟刘长佑、李续宜浪战,不失败才怪。

没有固定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食,带着一家老小转战,居然想打持久战,遇到危险时又不能及时撤退保存实力,这是石达开的悲哀。宝庆之战,石达开的主力损失殆尽,失败不可避免。

总之,石达开并非帅才,军事能力远逊于杨秀清,充其量就是“良将”。杨秀清指挥下,石达开是“战神”,没有了东王,翼王也就玩不转了。杨秀清突围,都是找准时机,果断行动,不拖泥带水。石达开突围,都是在自己损失惨重,敌军取得主力之时。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如此,杨秀清突围之后,太平军继续发展壮大,最终杀到南京,与清朝隔着长江对峙。石达开从衢州、宝庆突围,则属于“溃败”,一路被清军追击,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大渡河畔时,石达开已经没了衢州之战、宝庆之战时的实力,败给了土司兵,令人唏嘘。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