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也是一种肉,为什么感觉几乎没人吃?
的确,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马肉都是一种非常“小众”的肉类,除了新疆、广西等少数省区外,很少有地方可以买到马肉。因此,在我们的感觉中,在食用方面,马自然无法与猪、牛、羊甚至驴相提并论。不过,作为体型非常很大的家畜,身体上所包含的肉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吃呢?
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的人们非常喜欢吃马肉从世界范围来看,吃马肉或者以马肉为食的国家(地区)也很少,但不排除个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喜食马肉,比如:
加拿大每年有近10万匹马被宰杀,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还远销欧洲市场。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亚洲中部的国家,在古代人们以游牧民族为主,不但会充分利用马的功能,而且还喜欢喝马奶、吃马肉。在日本和越南等亚洲国家,人们也是比较喜欢吃马肉的,有的地方还居然喜食马肉“刺身”,是世界上马肉的主要消耗国。另外,像欧洲的丹麦、荷兰等国的人们,也比较喜欢用马肉还制作汉堡和三明治。
从有关资料中可知,世界上对马肉的消费区域,呈现非常集中的分布状态,主要的3个区域是亚洲、欧洲和美洲,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包含特点,这些地方对马肉的制作加工和食用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吃马肉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在西南和西北的一些省区,这些地区的人们,要么在历史上长期与马为伴,要么是少数民族,吃马肉都是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一种习惯。
马的驯化历史在人类社会形成的早期,古人们对于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狩猎,饿了就去出打猎,然后分配肉类进行果腹。随着智力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寻找食物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于是从距今3万年前开始,古人们逐渐形成了圈养猎物和农业种植的生活方式,而圈养一些短时间内吃不完的野生动物,则成为了人们驯化动物的开端。
大约在2.5万年前,狗最先被人们驯化成功,随后在距今1万年左右,鸡被驯化成功,在距今9000年前,羊又被驯化成功,随后,猪、牛、马这三种动物又相继成功驯化,这六种动物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六畜”,在为人类提供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比如,猪主要是用来产肉,牛主要用来耕田,羊主要用来产奶,鸡主要用来生蛋,狗主要用来看家护院和协助打猎。而马对人的服务功能最为丰富,即能用来耕田、产肉,也可以用来拉车,后来还有一部分进一步驯化为战马,所以马对于古人来说的作用可谓非常重要,虽然被成功驯化的时间最短,但是不妨碍它们成为“六畜之首”。
很少人吃马肉的原因世界上很少人吃马肉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地域的因素,同时还包含饮食习惯的因素,归纳起来,我觉得这几点应该至关重要。
一是马的数量较少,比较珍贵。自古以来,马作为综合性能最为明显的牲畜,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其的保护都比较严格。特别是古代经常爆发战争,马更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只有饿死、病死和战死的马匹,才会被允许食用。而且古代养马的人也不是很多,除了牧区、官府有专门的“马厩”和辽阔的放马场所以外,民间很少有人具备养马的条件。随着历史进程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马的重要性虽然越来越降低,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马的人以及养马的规模始终没有太大的提升,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马肉的流通和需求。
二是人类对于肉类的需求,现在看不需要马再来补充。由于马被驯化成功的时间很短,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成功驯化了猪、牛、羊、狗等畜类以及鸡、鸭、鹅等禽类,这些动物除了满足人们所需的特定服务功能之外,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产肉的作用,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人们的食肉来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呈现不断增长和丰富多元的状态,根本不需要将马肉再作为主要的食肉来源了。
三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多地区,由于历史上马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人们通常将马视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战马更是作为战争中的重要物资以及功臣来看待,因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根本不可能想到会杀掉吃它的肉,这种观念一直流传至今。还有,在某些地区,人们还将马视为图腾崇拜的精神源泉,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物,保护还来不及呢,杀掉它岂不是亵渎了神灵。所以,对马肉对很多人来说,从内心深处是抵制的。
四是马肉的口感问题。虽然马肉的营养价值一点也不逊色于牛肉和羊肉,但是由于马的体型较大,其肉质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而且肉质发紧发硬,口感不细腻。另外,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马肉性寒、味甘酸,而且还有一定的腥味,多数人对马肉的味道很难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加工、烹饪和制作马肉食物的难度和成本,从而限制了马肉的普及和推广。
综合起来看,之所以很少人吃马肉,这与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在传统观念中就没有将马视为可食用的肉类来源,而且人们对肉类的需要完全可以由其它动物来承担,再加上马肉的口感也不太好,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马肉的需求空间,我们很少看见吃马肉的现象就非常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