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什么缺点?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算是神一样的存在,帮助四处流浪的刘备绝地重生,不但占据了益州之地,而且建立了蜀国。但是,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没有完成刘备的统一夙愿,的确是一个遗憾!感叹之余发现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很好解释这个遗憾。
“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司马懿的评价说出诸葛亮的大部分缺点,正是这些缺点导致诸葛亮最终也无法完成统一夙愿。
“志大而不见机”诸葛亮是个颇有远见的战略家,从东吴借荆州,西取益州,以及后来的平定汉中,在当时都是非常有战略远见的行动,并奠定了蜀国版图,实现三国鼎立。
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整体战略构想不错,诸葛亮也帮刘备初步实现了这个构想,并占据了荊州,益州和汉中等地。但是,这个构想有个矛盾的目标,既要联合东吴,又要占据荆州。这个矛盾的目标,东吴人肯定不会答应。
因此,诸葛亮也没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没多久关羽大意失荆州,蜀国与吴国变脸并敌对,刘备为复仇举国伐吴,夷陵大败后逃回。所有这一切都是起源于诸葛亮无法实现的占据荆州联合东吴抗魏战略。
“多谋而少决”诸葛亮善于奇谋,但不善于决断,是个非常难得的军师,但决不是一个有魄力的主将。
诸葛亮辅佐刘备前期,刘备釆用其计谋,如虎添翼,经常巧出奇兵,以少胜多,屡破曹操,取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等一系列战役胜利。因为当时的主将是刘备,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因此当时的决策由刘备拍板,而诸葛亮只是提供了许多不错的谋略给刘备做选择。
后来,刘备去世,由诸葛亮全权负责蜀国的军政,主将和军师的活,全变成是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励精图治,也使用了许多神机妙计,但屡次北伐结果都是无功而返,白白损耗了蜀国的仅有国力,自己也累死在最后的一次北伐途中。
可见诸葛亮做了主将后,对于自已的诸多计策,自己也无法做出合适的抉择,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空有许多精彩的计谋出现在北伐过程中,但最终结果是蜀国没有真正取胜过一次。
“好兵而无权”三国鼎立时,从实力上看明显存在蜀弱魏强,不但体现在社会经济上,而且军事上差别更大。这种情况下,如果蜀国釆取防守,可能是比较好的选项。但是诸葛亮舍弃守势,大举兴兵北伐以攻伐守。
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面对面作战取胜的机会过于渺茫,除非兵出险招,才有可能取胜。于是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谋,效仿之前的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魏延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赶到长安,然后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同时诸葛亮带大军出斜谷进军长安、潼关,两军会师于潼关。但是,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难以成功,弃而不用。
总之,三国中的诸葛亮为刘备的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缺点,最终无法实现统一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