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各地一窝蜂的搞旅游,发展旅游,到底值不值?能不能搞起来?
我个人以为,汉中作为秦岭南北分界线以南和夹在成都与西安两大中心城市之间的缓冲带,西成高铁、京昆以及宝十高速三线交汇而过,汉江、嘉陵江两江源头及流域覆盖大部分山川,众多湿地、湖泊星罗棋布,加之雨量充足,植被茂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宜居。为此,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学研在汉中,医养在汉中,旅居在汉中,兴业在汉中的“四个在汉中”经济发展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下辖十一个县(区)结合实际,开展了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长足发展,我认为汉中把旅游作为首选,应该是结合实际,完全正确的决策。但是一窝蜂上也出现了一些雷同、重叠及交叉等问题,对此,卑人提岀如下建议:
第一、要继续结合全市十一个县(区)各自地域特色,文化沉淀,打造极具个性的旅游文化产品,比如在文化方面汉台,勉县围绕“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做文章”,着力把众多的“两汉三国”文化遗址打造好。南郑、洋县、城固、留坝着力在有七千年历史的龙岗遗址,四大发明之一的蔡伦,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张骞及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张良休闲文化品牌打造好;
第二、要继续结合全市十一个县(区)各自地域特色,着力打造汉中风土人情的旅游文化产品,比如宁强、镇巴陕甘川交界处打造以羌族、苗族文化为特点青木川、渔渡古镇文化旅游产品。以北、东出秦岭直入中原、关中的党洛道,暗渡陈仓的华阳古镇、石门栈道以及留坝老街、古佛坪县城文化旅游产品;
第三、要继续结合全市十一个县(区)各自地域特色,着力打造汉中山水秀美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沿汉江、嘉陵江领域将汉江源头、汉台一江两岸湿地、略阳灵岩寺、黄金峡峡谷、龙头山、天台山、大汉山、紫柏山,黎平森林、佛坪熊猫园打造既能休闲观光,又能养生、养老、纳凉与农业农貌、田园风光、山水秀美结合,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汉中盆地精致、灵秀、花卉和美域以及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文化旅游产品;
第四、要继续结合十一县(区)实际,始终高举生态环境秀美,四季气候宜人,宜游宜居“小江南”特色突显这面旗帜,着力在世界级上打造“四个第一”即东方瑰宝朱鹮世界级第一栖晒地;东方瑰宝大熊猫,羚羊世界级第一涵养地;睁眼看世界、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故里世界级第一瞻仰地;人类四大发明之一、开历史文化传播先河世界级第一人蔡伦封地、造纸发明文化地。
要围绕汉中世界级“四个第一”独一无二的人文、生态特色,要在“第一”上做文章、在“第一”上下功夫。在“第一”上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做战略性谋划,战役性规划,长远性投入,按谋划一步一脚印,一年一推进,五年一变化,十年大变样,上台阶,切实在人力、物力等上敢集中聚力投入,切实把“四个第一”与“四个在汉中”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四个第一”做为对外宣传汉中,推介汉中一张精致精美名片,并以此为核心文化品牌,为代表着力打造和擘画汉中山川林坡绿美,“水韵江南”秀美,“两汉三国”真美的一幅蓝天、白云、森林、花草、小桥,流水,牧牛 以及人文等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的诗画家园长卷,带动和促进本地经济持续发展。
胡说乱言,不知上述建议可行否?请友友们发表意见,谢谢!
昨天略阳县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在仙台坝镇举行。这些年作为汉中旅游文化领域创作者,带上相机跑了汉中好多地方,深有感触。 汉中作为西成经济带连接和过渡城市,以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旅游,无可厚非!但汉中旅游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惊艳性和排他性,也难以媲美九寨沟、婺源那样的稀缺性,而坐拥世界级天坑群落名号的汉中,天坑开发遥遥无期,和张家界那样的稀缺资源没法比! 这也导致汉中旅游现在遍地开花! 坐拥优秀旅游资源的汉台,南郑、勉县等地,守着那点旅游产品,一年又一年,游客早就厌倦了! 汉中油菜花这张名片确实打响了,每年三月吸引大批国内游客,过来观花打卡,但“花海”在萎缩,有花稀稀拉拉,已经难以找到海的感觉了。 最要吐槽的是一些偏远山区,只有平常的一片大山,一条小河,却也大张旗鼓的搞起旅游开发来,你们把那些古朴的农耕文化和乡愁情感都搞没有了,到处都是城市化的或半城市化的村落,你让游客去游啥?人家如何心甘情愿掏钱出来消费? 整个汉中,尽管处在西安和成都二大旅游城市中心,游客量都严重不足,而且季节性十分明显,你一个山沟沟里,交通不变,开车跑几十百十公里,就看看一条小河,旅游体验究竟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