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像黄巾起义那样造成国家大分裂?
还别说,黄巾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真有些相像。他们都是以宗教为基础大规模发展群众,最终成为一股强大的反抗势力的。只不过黄巾起义没法和太平天国起义相比,毕竟前者只维持了四年多,而后者持续了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
不过黄巾起义造成的后果显然更大,直接掀起了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朝廷名存实亡。而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的统治根基虽然有所动摇,但慈禧依然统治了近半个世纪,她死后清廷才分崩离析。这就要从两个朝代的不同来分析了。
集权程度的不同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就是一个不断君主集权的过程。东汉只是初级,而清朝则是顶级!
国家是否分裂,主要看地方势力是否形成。东汉仍在全国十二州(部)设置刺史,为便于对地方进行更有效的监察,刘秀废除了西汉武帝时刺史定期巡察所辖郡
国的“行部”制度,在监察区内为刺史设置固定的办事地点和属官,长驻地方。他们直接向皇帝报告,逐渐的,他们的权力愈发强大,逐渐涉及了政权和财权,到了东汉末年还染指了兵权,这直接造成了后期的分裂局面。甚至可以说,即使没有黄巾起义,军阀混战的局面也改变不了。开启动乱之源的董卓不就是并州刺史嘛。
清代就对地方势力管制的比较严。太平天国之后,很多汉族官僚崛起,像曾左李胡们都成了封疆大吏,而且他们手中还有不少的军队。清廷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对于他们一般采取制衡的手段。另外,清代总督虽是大权在握,但一般时候以掌兵为主,理论上也管行政,但其实下面行政权和财权基本还在地方,由巡抚、布政使们来具体负责,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叛乱),才会掌握全部权力,这需要皇帝首肯才行。还有就是,清代虽然名义上没有明代的特务政治,但雍正时期设立的密折制也让群臣不安,只要级别够,大家可以相互揭发举报,总督与下面的官员相互拆台的事儿在清代也是屡见不鲜。
只能说,清代统治者更懂得人性的黑暗!
教育教化的不同
东汉是什么时代?是士族的时代!别看汉武帝时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教育资源基本就被世家大族所掌握,他们在中央、在地方形成的庞大的利益关系网,也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基础。后期的三国时代的君主一边遏制士族,而一边需要士族的支持,因为他们的起势都和士族有关。士族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军阀就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清代,随着宋明理学的逐步发展,统治者对读书人的思想禁锢更为严苛。文字狱就是最好的证明。科举打破了士族的垄断,但忠君,甚至是愚忠思维在绝大多数读书人的脑中非常牢固。你看曾左李胡们都是文官出身,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马上裁撤湘军以自保,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也不断的裁撤,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养兵自重的想法,你不得不说他们的忠君思维有多重,说不好听的就是奴才思维!
只能说思想被禁锢,有多可怕!
其实是殊途同归
其实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基本都没有成功的。但无一例外,都动摇统治根基,有的立马显现,有的则需要时间。
黄巾起义就是立马显现的。各地的刺史们开始裂土割据,有兵的诸侯开始南征北战。而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朝虽然暂时稳定住了内部,但对外战争频频失败,汉族官僚建立的乡勇也逐渐没落,但先进的军事思想进入清廷内部,统治者在北洋军的基础上以天津小站为根据地开始练兵,这些士兵和军官很多来自淮军和楚军,最终袁世凯成了气候,逼迫清帝退位。虽然清代中后期没有形成军阀混战,但却孕育了未来的军阀。后来的北洋政府多出自袁世凯一系,而地方军阀也是逐渐崛起。
他们还是殊途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