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能造重型鱼雷的国家比造航母的国家少?如果是,为什么?
图片上苏联时代研制的65型鱼雷,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鱼雷,雷径是650毫米,要比通常的533毫米鱼雷大了很多,当然它的航程和破坏威力都要超过533毫米鱼雷。
鱼雷和航母是两种不同的武器,航母的大型武器平台,而重型鱼雷是大型水下兵器,是一种破坏力很大弹药,它们之间本质上是没有可比性的,从军事工业制造的角度来说,目前世界上可以自行建造排水量超过4万吨航母的国家只有四个,也就是中美、英法,可见其技术水平非常高,已经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工业强国都挡在了门外。著名的MK48型反舰/反潜两用鱼雷,已经升级了很多次,最新型号已经可以攻击水下1000米的潜艇!它目前仍然是美军现役唯一重型鱼雷,也没有研制更新的型号,因为研制一型鱼雷的费用太高了。
鱼雷也是需要顶级的冶金、机械加工工艺、微电子技术才能制造出来的,目前世界上不到十个国家可以制造,但从整体复杂程度来看,航母显然是大型武器平台,要比鱼雷复杂的太多,当然是航母技术水平更高一些。
那么,重型鱼雷为什么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可以制造?这是因为它的制造技术等级太高了,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冶金和金属加工工艺沉淀甭想将它制造出来,而且现在的鱼雷又加上了微电子技术,智能化水平提高了,更加提高了制造难度。鱼雷的推进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燃料电池、银锌电池、铅酸电池...等电池组推进,另一种是热动力机,但“银锌电池”由于造价昂贵,加之动力不足,不适宜重型鱼雷使用,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重型鱼雷都采用热动力机推进,图片上就是鱼雷的斜盘式热动力机(兰金闭环发动机),是非常高级的动力机械装置,533毫米雷径的鱼雷热动力机的最高功率要在500马力以上,才能使鱼雷的航速超过60节以上,那么500马力上什么概念?现在的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发动机功率都在380千瓦左右,换算也就在500马力左右。从体积上来说鱼雷的热动力机体积要大大小于步兵战车的柴油机,公斤/功率比是相当高的。鱼雷热动力机工作状态就是图片上这样,斜盘式结构可以让驱动轴的行程更长一些,提高热效率。鱼雷的热动力机由于形状复杂,有很多薄壁的精密铸造件,需要使用流动性好的铜合金制造的,零件的外表要镀铬提高耐热和耐腐蚀性,而且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极高,这些都需要有非常高的精密铸造技术和精密金属加工技术才能做到。图片上是美军MK48型鱼雷所用的兰金闭式循环热发动机,早年间的热动力鱼雷使用煤油和“过氧化氢”也就是双氧水(助燃)为热动力燃料,但是“双氧水”需要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才能快速释放出氧气,但在释放的过程,释放量不稳定忽大忽小,在助燃煤油时非常容易引起“过烧”现象,而“过烧”是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爆炸原因就是这种原因引起的!
所以,现在的先进热动力鱼雷都是使用“奥托2燃料”作为鱼雷的热动力机的推进燃料,“奥托2”的主要成分是:丙二醉二硝酸醋75%、硝基二苯胺1.4%,癸二酸二一22.2%的化合物,是一种液体,热稳定性好,不溶于水,无腐蚀性,可在容器当中存放许多年,而且它在“兰金机”内是封闭自循环,废气不排出雷体的外面,也就形不成我在电影当中看到的那条明显的“鱼雷航迹”...知道“奥托2”燃料大体配方并不难,但是知道精确配方只有俩国家,除美国之外肯定不是俄罗斯,要不然“库尔斯克号”也不会发生重大事故而沉没,而且“奥托2”需要又很高精细化工能力才行,只会做口红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它最精确配方。这是一战期间德国鱼雷所用的GA VⅢ型双自由度陀螺仪,陀螺仪是鱼雷和导弹里的重要零部件,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小脑是管理人的平衡神经的,鱼雷的陀螺仪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陀螺仪的控制,鱼雷发射出去不到100米就开始打转,根本不往前航行,也更谈不上击中目标了!图片上是现代鱼雷的陀螺仪,远比一战陀螺仪加工精度高了许多。
但是,陀螺仪的加工工艺要比热动力机还要高,直观的说加工精度和瑞士高级机械表的零件相当,达到了十几微米级(0.010毫米)的水平,因为陀螺仪转动要非常灵活的,精度稍微差一点点就有可能将陀螺卡死,其后果就是鱼雷发射出去之后原地打转,停滞不前,搞不好还把自己的舰船或者潜艇击穿了很危险,所以陀螺仪的加工工艺太高,又是鱼雷难以制造的一个原因。图片里是鱼雷的头部,里面安装则主被动声呐,现代鱼雷要比二战时期的鱼雷先进了许多,就有了微电子技术后使鱼雷具备了智能化,可以安装声呐进行探测,搜寻目标发出的噪音或者发射探测波再接收到目标声呐回波,来精确的找到目标的方位,提高打击精度!
鱼雷的主被动声呐也是制造难点,它虽然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制造大型声呐标准几乎是一样,也使用高档“钛酸钡”电子器件制造,如果“钛酸钡”器件要是制造的标准很低,就不可能探测/接收到舰船和潜艇发出的噪音,所以必须要有很高的电器零器件制造能力才行。
重型自导鱼雷要同时安装主被动声呐,比如说:40公里的射程内,前10公里由潜艇的主动声呐+拖线(信号/数据传输)进行引导,但10公里后鱼雷尾部的切刀会将导线切断,因为潜艇的声呐长时间锁定目标方位根本不能机动,这对自己的安全非常不利,导线过长也会增加“死重量”,减缓鱼雷的航速,所以要切断。美军MK46鱼雷的声呐,包括:水声探测器件、滤波器、功率放大器、数据存储器(硬盘)、计算机...等组成,它的体积大小和我们在超市里面看到的5升装油桶差不多,当然重型鱼雷是533毫米(以上)主被动声呐的体积也要大于MK46的324毫米,但是与5~6米甚至更长的鱼雷体积相比它实在是太小了,还要在30多公里的嘈杂海洋背景噪音当中去识别、跟踪、引导打击目标,确实要求设计与制造都很精密!否则连十几万吨的货轮和百十吨的渔船都分不清...也就没法实施打击了...通常来说,鱼雷攻击目标是先使用被动模式监听敌舰船发出的噪音,最后几公里才开启主动模式去最后确认,因为过早的开启主动声呐模式发出的探测波会被敌舰船接收到,进行反鱼雷作业。
美军AN/SLQ25“水妖”鱼雷诱饵。目前世界上有点规模的海军都装备不同型号的“鱼雷诱饵”,就是要干扰鱼雷的的声呐探测波或者发射模拟舰船发出的噪音让鱼雷被动声呐出现信号接受紊乱。通过上面对鱼雷的动力装置、陀螺仪和声呐的粗略介绍,就会明白鱼雷制造的复杂性,需要有完善和高超的工业能力才能将它制造出来,也因为鱼雷的制造精密导致了它的价格昂贵,目前一枚反舰/反潜重型鱼雷售价超过了500万美元!要比一枚“战术战斧”巡航导弹贵了数倍之多,所以它也是一般国家装备不起的水下兵器,比如说:越南有6艘“基洛级常规潜艇”,一艘最低配置12枚53型鱼雷,6艘最低也得72枚,再乘以每一枚的价格...军费开资的压力非常大!当然,即便是鱼雷制造工艺复杂,若是与航母相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仅一个核反应堆的技术要求在任何方面都要大大超过鱼雷的热动力机,反应堆在任何方面都是最高技术标准的!
所以,鱼雷和航母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器装备,但是它们的制造都依托于强大的工业才能制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