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憋屈的国家是哪个?
先说结论。这个国家就是阿富汗。
对于阿富汗这个国家来说,实现和平和安宁可能是该国几百年来一直追求的最高理想了。因为这个国家自18世纪中叶以来就从未停止过战争(或者说是冲突),细数这个国家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自1747年的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统一阿富汗之后它就从未“消停”过。
先是和印度发生了多次战争,而后向清朝称臣,在杜兰尼死后其次子帖木儿沙·杜兰尼继位,他在位期间还稍微好一点,但他的子孙们为了王位却大打出手,战争一直打到了1836年,最后由普什图族巴拉克宰部落首领萨达尔·帕扬达汗的第11子多斯特·穆罕默德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才算是平息了近百年的动荡。
不过内忧问题倒是解决了,外患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英国和俄国都相中了阿富汗这块具有重要地缘政治的土地,于是三次英阿战争从1838年开打,一直打到了1919年英国侵略者才算被彻底驱逐。
短暂和平的四十年
从1933年开始至1973年的四十年时间里,这个世界虽然在二战和冷战中艰难度过,可在阿富汗却迎来了这个国家短暂的安宁。这四十年可以称之为是阿富汗历史上最为稳定的一段时期,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敏感性,享受了短暂和平的阿富汗最终还是被卷入到了冷战中。
人口文盲基数大、基础设施极度匮乏、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社会发展模式仍然酷似中世纪的阿富汗最终成为了两大意识形态对峙的牺牲产物。
倒向苏联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开始倒向苏联,国家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减少了与美国的接触,增加了与苏联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苏联之所以可以影响到阿富汗,其实与其北部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接壤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阿富汗国内有不少人的亲戚都生活在这些苏联加盟共和国当中,处于半贫困状态下的阿富汗居民非常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家人在苏联生活的不错。因此,阿富汗倒向苏联也算是民意所向。
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大学中已经可以看到阿富汗学生的面孔了,各个领域的苏联专家也被派往阿富汗,在他们的帮助下,阿富汗的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了好转的态势。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苏联借此机会开始向阿富汗运送武器,并在财政上给予支持。
动荡开始
如果故事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阿富汗假以时日没准会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天公不作美,1973年,忠于苏联的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被推翻,持续了百年的君主制也在这一年被废除,其兄弟穆罕默德·达乌德正式上台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任总统。
然而从政治倾向上来讲达乌德是一个亲美主义者,虽然表面上仍继续接受苏联的援助,但在背地里他却在积极地和美国接触。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对于苏联而言当然是不能忍的,于是在1978年由苏联在背后支持,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发动了军事政变,杀掉了达乌德,亲苏领导人上台,这次军事政变也被称之为“四月革命”。
不过此时的阿富汗内部已经成为了当时两大势力博弈的“大染缸”,由美国情报部门支持的伊斯兰主义者处处针对塔拉基政权,当时政府实施的许多旨在阿富汗建立现代社会基础的改革并未被这个社会所接受。阿富汗国内的混乱和分歧程度进一步加剧,而且在执政党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就在塔拉基上台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979年阿富汗再一次发生了军事政变,哈菲祖拉·阿明上台执政,塔拉基卒。
阿明的做派和达乌德类似,和苏联的表面功夫做得还算到位!可在背地里却想极力摆脱苏联的控制,主要的做法包括“请”苏联召回驻阿富汗大使、剥离苏联控制的阿富汗情报机构和警察部队、瓦解苏联对其军队控制的政策、秘密和美国接触并表示愿意转交军队控制权等等。
这种公然挑衅苏联的做法当然是不会被容忍的,在莫斯科多次“邀请”阿明访问本国无果之后,苏联当局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于1979年12月最终决定抹杀哈菲祖拉·阿明。
在多次暗杀未果的情况之下,12月27日一支由约700名格鲁乌特种部队士兵、克格勃特工、空降部队士兵和一个“穆斯林营”组成的苏联突击小组在45分钟时间内攻占了阿明由两千多人把守的府邸,这次行动代号“暴风行动”。最终苏联以伤亡11人的代价击杀了阿富汗总理哈菲祖拉·阿明,随后真正的亲苏主义者巴布拉克·卡马尔被苏联“扶”到了总统的位置。
虽然领导人的“归属”问题解决了,可经过近十年的政变、动荡以及美国势力的渗透,这个国家早已不是查希尔·沙阿时代的阿富汗了。苏联人扶植起来的卡马尔充其量只能算是控制着首都喀布尔而已,在首都之外阿富汗军队、武装势力、圣战分子等势力和组织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不受控制,卡马尔此时可谓是真真正正的“傀儡政权”!
苏联入侵阿富汗
帮人帮到家、送佛送到西!为了稳定阿富汗的局势,同时也为巩固卡马尔的统治,苏联开始向阿富汗大举出兵。
最先进入到阿富汗的苏联正规军为第13空降师,该师抵达后的首要任务是占领喀布尔机场,随后第108摩托化步兵师越过阿姆河到达阿富汗,其他部队紧随其后,战争初期苏联占据了阿富汗大部分的城市和许多军事设施,并建立了军事基地和检查站。
在近十年的战争中苏联一共向阿富汗派遣了超过54万人的军队,其中巅峰时期在该国苏联最多保有近14万人的军队。
苏联军队虽多,可他们面对的“圣战分子”势力也不容小觑!据统计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共遭到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武装组织的抵抗,人数约在60至80万人之间。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抵抗组织的背后有来自西方世界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战术训练、情报资源等诸多援助,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以及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那真可谓是“有人的捧个人场,没人的捧个钱场”,而这其中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援助力度最大。
正如前苏联驻阿富汗空降师长、曾历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帕维尔·格拉乔夫所说:“在阿富汗全世界都在与苏联战斗,我们很难在这里取得胜利”!
苏联的“越战”
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持续了近10年时间,这场战争也被不少人戏称为“苏联的越战”,事实上,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和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的确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
国家动荡的背景都是以社会改革为导火索;
两个国家都极为擅长游击战;
阿富汗和越南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为游击战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
所面对的对手皆为装备精良、战力彪悍的世界强国;
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弱胜强。
这场打了十年的持久战让苏联深陷战争泥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不利的国际影响在日后也成为了压垮苏联这座“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根据最初的计划,苏联并未打算在此长久战斗下去。苏联认为只要以优势兵力为卡马尔稳固政权之后即可减少苏联军队的存在,未来一切事务的主导权仍由阿富汗政府自行维持。
因此苏联将这场战争的赌注全部都押在了卡马尔所实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援助之上,目的是打造出一个忠于苏联且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家政权。
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苏联亲自组建并调教的政府军极其不可靠,无法应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势力支持的伊斯兰主义者;
卡马尔实施的多数仿苏式社会改革措施被匆忙引入,根本没有考虑本国的实际的情况。在矛盾极度激化的阿富汗,可能只会因为一点点的不合理就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冲突,改革寸步难行。这种行为方式各位是否似曾相识,在美国入侵阿富汗时所用的套路基本和苏联一致,所以它在2021年耗费二十年之功、花费2万亿美元之后也灰溜溜的逃跑了。
眼见胜利无望,自1985年起,苏联逐渐减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向阿富汗政府军提供工程、空中和炮兵支援,同年驻阿苏军开始小规模撤离,1986年制定了全面撤军计划,1988年5月启动,1989年2月完成。
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外患没有了,内战开始爆发,最终催生出了更为激进的伊斯兰主义组织——塔利班的上台。
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损失
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军队大约有1.4万名士兵和军官阵亡(包括军队13833人、克格勃572人、内务部和其他人员50人等),阵亡名单中还包括四名将军。
超过5.3万人人受伤,约20万人因战获得了苏联勋章,其中有71人在阿富汗战争中成为了苏联英雄。不过在这份损失名单上也有417人上了通缉名单,这些人叛逃了苏联。
阿富汗政府军阵亡人数为1.8万人,受伤7.7万人。
抵抗者方面共有约5.6万人阵亡,1.7万人负伤,战争造成阿富汗平民伤亡超过100万。
后面,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名,入侵阿富汗。又持续了20年的时间,直到前段时间撤离。
你就说憋屈不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