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未来十年学历还是否重要?

问:未来十年学历还是否重要?

最近几年,网上时不时出现名校毕业生去送外卖、做保姆、当服务员的新闻。对于这种“高学历人才从事服务行业”的现象,大家普遍认为是“资源的浪费”,“高学历人才就应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那么,做什么事情才更有价值呢?高学历和服务行业真的这么冲突吗?

我们先来聊聊“两位名校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看完之后,或许您心中的答案会变得更清晰一些。

01

“供你读大学,

不是让你卖猪肉”

2003年,《北大才子西安街头卖肉》一文激起千层浪,将陆步轩这个名字推上风口浪尖。

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本应“君子远庖厨”,居庙堂之高忧国忧民,陆步轩却穿着大背心皮围裙,站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招呼来客。

曾经的高考状元,成了旁人奚落嘲讽的“反面教材”:“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

连父亲都从村里赶来,痛心地告诉他:“供你读大学,不是让你卖猪肉的。”

北大读书时,陆步轩也是立志“改变社会”的天之骄子,但毕业后,他坐过机关单位,卖过药材、干过装修,挖过金矿,无论怎么折腾,始终没能赚到钱。

未来十年学历还是否重要?

种种际遇让他无奈慨叹“造化弄人”,“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1999年,走投无路之下,陆步轩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投入资金少,周转快,没想到不起眼的小生意,反倒让他赚了不少钱。不到两年时间,他就买了房买了车,提前奔了小康。

日子是好过了,但职业标签让他感觉既狼狈又割裂。

被曝光成名之后,陆步轩还是选择了一份有编制的工作,在档案馆参与修订本地年鉴,收入虽远不能和之前相比,但在他看来“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身份认同的问题”。

02

“原来猪肉还能这么卖”

2007年,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陈生,创下“壹号土猪”品牌,开始卖猪肉。仅45天公司就实现了盈利,第二年赚了1700万。

之前他做出养猪的决定时,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母亲说自己养了一辈子猪,也没赚到钱,你一个读书人更不懂了,怎么可能赚到钱。

“很多人都说,像我们北大毕业的,都去当大家了,什么大银行家、大领导、大企业家,我却跑去养猪卖肉。”在陈生眼里,养猪这个领域并不低端,而是大有可为。

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小生意,而一个广阔的市场机会。

陈生认为这个行业“应该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小企业走向大企业,从没品牌走向品牌化”。

于是,陈生邀请自己的学弟陆步轩加入团队,两人一起创办学校。

学弟用两年时间写出一部中国前所未有的营销学讲义,包含档口管理、市场营销、猪肉烹饪等诸多课程。

如今,陈生的品牌店已经辐射到全国30多个城市,连锁店超过2000家,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03

“心的层面有多高,

人生价值就能有多高”

老陆起初在菜场卖肉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之选,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对他来说这只是养家糊口的小生意。

而陈生进入猪肉行业,看到的是整个大市场的空位,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小生意”在他眼里也就变成了“大事业”。

你看,同样的行业,同样是高学历人才,不同的起心动念,就决定了不同的格局境界,也就决定了在德和事上不同层面的成功。

所以,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开篇的问题:高学历人才进入服务行业是资源的浪费吗?

服务行业充斥着大量中小微企业,听上去不如大国企、知名外企那般光鲜靓丽,但服务行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千民生,承载着全国48%的就业人口(202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35868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8.0%)。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未来十年学历还是否重要?

并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要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多层次,那么服务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尽头。推动服务业发展,既是百姓生活所盼,也是社会发展趋势所向。这就是天道,这就是良知。

当我们依道而行,依良知而行,以福泽百姓、利益他人之心为心时,我们的学识经验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就能超越光鲜亮丽的存在感和才华施展的成就感,而激发出心怀民众的崇高感。

江海以其善下能成百谷王,低处自有其力量。高学历人才能够主动放下身段,积极挺进服务业,就是懂得“道在低处”,敢于选择别人不愿做、不敢做的脏活、苦活、累活。

这样的人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社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