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如果沙俄抢先灭了准噶尔汗国,对意味着什么?

问:如果沙俄抢先灭了准噶尔汗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18世纪前半叶的漠北、中亚草原,同时存在着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准噶尔汗国这三个非常强盛的国家。这与三国时期的态势有点类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相对于俄罗斯帝国这个后来者而言,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历史恩怨纠葛深重。

元朝和四大汗国灭亡后,在中亚和漠北草原上,同时并立着很多个蒙古各部落建立的草原游牧国家。漠西蒙古的卫拉特部,在吞并了周边的部落之后,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清朝的皇帝在进关之前,就已经拿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并且被蒙古各部尊为共主。因而在国格上,准噶尔汗国要认清朝为宗主国。

然而,准噶尔汗国野心大得很,他们趁着清朝忙于内地的战争,肆无忌惮地吞并中亚、西域的土地。清朝皇帝降旨申饬,准噶尔就派使者送弓箭、马匹等朝贡北京。清朝皇帝也发现了准噶尔汗国在国书中没有称臣,意识到准噶尔的野心不小,无奈自顾不暇,只能任由准噶尔在天山南北扩张势力。

准噶尔在吞并西域后,实力大增的他们将侵略矛头指向了漠北喀尔喀蒙古。

此时,明显不敌准噶尔的喀尔喀蒙古有两种选择:北上投靠俄罗斯,南下投靠清朝。经过一番利弊权衡后,喀尔喀蒙古49个部落主选择投靠清朝,向北京派出了使者。

此时的蒙古部落能将投靠俄罗斯作为选项,足以说明此时的俄罗斯在漠北草原的渗透和影响力已经很强了,堪与清朝匹敌。

清朝在平灭了三藩之乱后,始终将准噶尔当成心腹之患。但是,沙俄越来越近在咫尺的攻势,也让清朝统治者食不甘味。

清朝皇帝在击败了俄罗斯的侵略军后,又跟俄罗斯签订了边界条约,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目的即是稳住俄罗斯,让清准交战时做到中立。

在完成了对俄罗斯的签约后,清朝立刻就对准噶尔展开打击,接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作战,击退了准噶尔在漠北草原上的进攻,确保了北京外围的安全。

此后的雍正朝,对准噶尔也发动过战争,却是因为准噶尔将势力伸进了青藏地区,还击败了清朝的驻藏军队。

雍正派兵打了好些年,才把青藏地区再度收回。

乾隆早期,准噶尔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一度非常虚弱。乾隆当即下令,派兵灭准。

当时朝廷里有很多汉官,他们并不赞同乾隆万里用兵。他们建议乾隆在哈密一带设置防线,以示内外有别。

乾隆皇帝没有听他们的,他一意孤行,派出了八旗兵、索伦兵数万,进攻陷入内乱的准噶尔。这次战争打的很顺利,准噶尔全境被纳入到清朝版图。

事情到这并没有结束。

乾隆皇帝派兵收西域,是得了情报的优势。当清军速战速决,将西域隶入版图时,沙俄才反应过来,却为时已晚。清朝已经占据整个巴尔喀什湖以东的整个西域,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新疆。

不甘心的女皇叶卡捷琳娜派出了很多军队,前出到大小玉兹,吞并了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地区,并且时常在边境地区耀武扬威。

前线的战报被传递到北京,这让乾隆意识到刚刚打下来的西域不能等闲视之,需要对其进行军管,派遣重兵,以打掉沙俄的侵略野心。于是,清朝从东北及内地调了数万精锐长期囤驻新疆。

清朝在新疆的统治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后期虽然遭遇了国力衰弱阶段时被迫割让土地,依然还保留有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沙俄与清朝同时接到准噶尔受灾的情报,沙俄抢先出兵,灭掉了准噶尔,这对清朝是好事还是坏事?沙俄拿到准噶尔,以乾隆“十全武功”的性格看,他不会将他们祖孙三代接连出征的胜利成果就这么拱手让出。因而,清朝必然会与俄罗斯开战。

当时清朝正值鼎盛,沙俄在武器方面有优势。当时沙俄军队已经装备了燧发枪,而清朝军队还在使用鸟铳。因而,沙俄很有可能在西域击败清军。

这对清朝来说反而是好事。

清朝乾隆后最大的问题是自我满足,自认天朝上国,无所不有。

清朝当时打遍了周边所有国家,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周边国家求和认输,这让清朝心里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清朝不是没有见识过燧发枪的威力,在征讨缅甸和尼泊尔的战争中,清朝军队都用鸟枪和弓箭赢下了对手。因此,清朝将领认为,鸟枪与燧发枪没有太大的区别。

马戛尔尼来华访问,也带来过燧发枪。乾隆让福康安去校场查看效果。结果福康安回答说:不过尔尔。

其实,燧发枪要想实现战斗力,需要执行线列战术,单个的燧发枪演示,与普通的鸟枪其实优势并不大。

可是清朝的那些敌人都只有枪,没有线列战术,因而被清朝的弓箭、骑兵、鸟枪所击败。

沙俄靠近西方,且军队正规化建设也是抄袭西方,因而是懂得线列战术的。清朝如能在国力鼎盛时与之一较长短,会让清朝意识到燧发枪的威力。清朝很有可能从俄罗斯的渠道探知到世界上更多的发明创造。

如此,清朝也主动融入全球化后,清朝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极有可能被打破,清朝屈辱的近代史就有可能不会重演,甚至在乾隆时期就会有一场思想启蒙与解放运动。

那么清朝与沙俄的这场战争就有可能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而不是要到1840年,清朝被动地打开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