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英国是不是打不过印度?
打不过印度是不存在的,假如这两个国家在没有外人插手的情形下,双方挑一个第三方的战场,印度不出半年就得跪下叫爸爸。
首先,双方必须得挑个第三方战场当今印度和英国在常规军事方面都不太强,尤其是海外投送能力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假如英国主动来攻打印度,就算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让他比绕道好望角节省1万多公里的路程,但英国目前的力量还是让他不能跨海远征去击败一个10亿级人口的国家。
这和当初打阿根廷是不一样的,毕竟英国当时的战略目标是夺回马岛,假如当时英国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打败阿根廷,他也是心有余力不足的。
对付比阿根廷人口多几十倍,拥有军队130多万的印度,英军的动员标准也得比当初打马岛战争高出十倍,还没怎么着,英国就必须得投入巨大的战争成本,显然这对英国是不公平的。
同理,假如印度主动攻击英国,也需要提前动员,并且在远洋运输方面投入巨大的成本,而英国只需要呆在英伦三岛以逸待劳,这显然对印度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战场一定要选择在第三方。个人认为,选择撒哈拉大沙漠比较合理。第一,这里没什么人,可以随便他们打。第二,当地经济比较差,英国和印度来这里打仗可以刺激一下当地经济。
一举两得。
(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
战争一开始,双方会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战争初期双方应该会打个平手,英国的优势是武器先进士兵训练水平比印度高,劣势是人少,毕竟英国只有6000多万人。印度的优势是人多,十三亿人口,动员起来会爆出英国20倍的兵力,可以不断投入大量的士兵和英国进行人海战术,消耗英国的有生力量,但印度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装备差训练水平低。
由于双方各有优劣,所以战争一开始会呈胶着状态,估计三五个月之后胜利天平才会向英国一方倾斜。
三五个月后,印度就打不下去了印度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武器需要从国外进口,既然题主已经说了其他国家不帮忙插手,那么根据国际惯例,双方爆发了这场在第三方国土上发生的狗咬狗战争之后,各国必须纷纷中断和英国、印度两国的军火贸易。
英国的武器自给能力在90%以上,而印度的武器自给能力在35%以下。
(英国1960年到2017年武器进口量变化曲线)
(印度1960年到2017年武器进口量变化曲线)
对英国来说,缺少外国的武器他的战斗力下降不会太大,而对印度来说就不行了,国内绝大多数高技术装备都采购自国外,甚至很多国产武器的关键零部件都是采购自国外,一旦关闭军火贸易通道,就代表着印度的装备在三五个月的时间里会消耗殆尽。甚至国产武器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零件维护而报废,印度在2015年之前服役的国产阿琼坦克有高达70%不能运转,就是因为缺少进口零件导致难以维护,可见即便印度那可怜的35%的武器自主生产能力也是注了不少水的。
顶多三五个月,印度进口武器就会损失殆尽,国产武器也会因为缺少维护零件不能使用。
这就尴尬了,印度兵再多也不能拿着烧火棍和武装到牙齿的英军作战那。英国却无所谓,国内可以生产飞机、坦克、潜艇甚至是航母,对武器的维修和维护更不在话下了,自己的坦克不够用把印度坏掉的坦克抢来修理修理照样能上战场作战。可以说,和印度作战,英国的武器会越打越多。
于是,印度只好投降。
这一幕大概在双方开战半年后发生。
所以,英国在常规战中是有能力打败印度的,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以上可见,印度由于自身科技和工业水平的限制,看似强大但在和真正的强国比较的时候是没有底气的。
所以,莫迪上台之后一直呼吁印度要实现武器的自主化,并且声称印度在未来将会成为武器出口大国,看来他是想把这些年买武器的钱给赚回来,但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近代以来真正能够实现和西方列强并立的地区,除了儒家文化圈好像就没有第二家了。
只算俩个独立的国家,其他国家不帮忙不插手,印度和英国常规战争谁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