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养老金上万,有的人却只有几千,差距究竟在哪?
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
一、养老金差距的现象。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较高,每月6000元左右的很普通,8000元、9000元左右的也不少,超过万元的也有,发达地区的更高。垄断企业的养老金水平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但是平均水平也不低,达到4000元左右的很普遍,每月5000元、6000元的也有不少,有的更高。而一般民营企业的员工、打工者、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普遍偏低,一般的养老金也就是每月两三千元,超过3000元的不多,超过4000元的更少,有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只有1000元或略超1000元,202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只有2987元。
也就是说,一般所看到的情况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垄断企业员工的养老金高,垄断企业员工的养老金又比一般私营企业员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高。如果算上年金、生活补贴等待遇,一般企业员工的待遇就更低了。
二、养老金存在差距的原因。
1、在养老金计算办法上存在差距。在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员工采用不同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退休前所领工资的一定比例(一般可以达到90%)计算养老金,企业员工按照养老保险制度计算养老金(一般只有退休前月工资50%左右),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养老金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高。
2、在过渡性养老金上存在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10月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其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与企业退休职工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有差异,机关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与退休时的职务级别有关,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明显高于企业退休职工。因此,尽管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上是相同的,但过渡性养老金上有差距,使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明显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3、在缴费基数上存在差距。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较高,从而使得其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高;一般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低一些,缴费基数也相应低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要全额负担养老保险缴费,往往选择较低的缴费基数缴费。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垄断企业的资金充裕,往往在缴纳养老保险时尽可能按较高的缴费基数缴费;一般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尽可能按较低的缴费基数缴费。这样就使得一般企业员工退休时计算养老金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低、个人账户存储额少,计算出的养老金就低。
4、在缴费年限上有些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垄断企业员工的工作相对稳定,很少存在失业的问题,进入单位后一般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缴费年限很少有中断的情况。一般企业员工的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中途有失业未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其收入不稳定,在收入较少的年份也可能中断缴费,或者说有的人缴费满15年后就不太注重缴纳养老保险了。也就是说,一般企业员工、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有可能比机关事业单位、垄断企业的员工要少一些,从而使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也相对少一些。
5、在年金上有差距。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是强制性缴纳职业年金的,垄断企业一般是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缴纳了企业年金的,而一般企业是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灵活就业人员是没有年金的。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有职业年金可领,垄断企业退休人员有企业年金可领,一般企业员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就没有年金可领,这就造成了他们在退休后的年金待遇上有差距。
6、在其他退休补贴上有差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一般还有一些由单位发放的补贴,如生活补贴、物业补贴,有的还参照在职人员的奖金标准发放一些补贴,这些补贴加起来,每月少则几百元,多则超过千元。而企业退休人员是没有这些补贴发放的。
因此,尽管现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金上实行了并轨,但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养老金的计算、年金缴纳、生活补贴的发放等方面还是有一些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高、退休待遇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低、退休待遇低,造成了在同一个地方有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上万元,有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只有一千元的现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消除这种现象还比较难。可能只有寄希望于企业员工大幅提高工资和社保缴纳基数并全部实行企业年金制度了。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