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选择用纸糊窗,一戳就破,下雨天怎么办?
古人用的糊窗纸远比一般人想象中结实。
像影视剧里,说某人隔窗偷窥,手指沾点唾沫就把窗纸捅了个窟窿,这种情节都是假的。
古代糊窗纸有很多种,比如毛头纸,又比如做扇子常见的桑皮纸,抑或黄皮纸等,也未见得只用一层。
穷苦百姓家里或用透光性差的纸,但有另一个好处,结实,多用几层就更结实。更穷苦的人家忽略透性性,甚至用布来糊窗。
过去的糊窗纸没有只用一层的,起码三层。如果用到五层那就很厚了,比如古代的油纸伞就都是五层皮纸的。
古代人都不是太在意透光性。你看故宫,直到清代,皇帝住的屋子里头也是黑乎乎的。
有钱人的家里,奢侈一点干脆不用纸而用纱绢,比如《红楼梦》里提到的“软烟罗”。
所以你看,古代很少有被小动物弄破窗纸的情况。那种窗纸已经很结实了,不是故意破坏的话,没那么容易破,用手指戳当然会破,但也不像影视剧里那么容易。
防水就好办了。如果是单层窗,窗纸上就刷熟桐油。刷了油的纸就有防水效果了。油纸伞就是这样的。
经过桐油浸泡以后,普通的风吹雨打基本都不足为虑,只是这种纸的寿命有限,所以每年都得糊一次窗户。
有条件的人家则是双层窗,外头那一层是木头的,甚至就是一块木板。我小时候还看过那样的窗户。外层窗根本就是木板,多大的雨能把木板浇漏?
雨大的时候,把外层窗关起来,雨都落到木板上了,窗纸也就受到保护了。
没有条件的家庭,外头也可能罩一层油布。雨特别大的时候,把外头那层油布放下来,纸窗就保住了。现在有些仿古景点还用这办法,不过外头的油布都换成厚塑料甚至胶皮了。
至今,南方一些地区,包括日本,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还是用类似的办法保护窗户。上了闸板,什么雨也浇不坏。
关键在于,古代的窗户主要功能不是透光而是透气,所以窗户都不大。古代没有现在这样大片的窗户。穷人家的窗户只能说是“开个窟窿”,富人家的窗户看似很大,实际也是木板镂空,有那些木雕花纹,真正暴露出来的窗纸没多少。比如你看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里的古建筑,窗户看似很大,真正露出窗纸的面积也就占整扇窗户的四、五分之一左右,甚至还有更少的,真正占大面积的是窗格,都让棂条挡住了。
窗户小,沾水的地方少,窗纸也就没那么容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