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篇没有“红楼”这个建筑,却为何取名《红楼梦》?
《红楼梦》应当是这部书最初的书名,但是,书中却没有出现“红楼”这样的建筑。没有“红楼”而叫《红楼梦》,是不是文不对题呢?其实,这个书名在书中肯定是提到了的,也就是说,故事中已经“点题”。这一处“点题”不是第一回前面的那一大段讲述书名来历的文字,而是隐藏在薛宝琴的故事之中。
薛宝琴只是一个大观园的过客,她的故事中为何隐藏着《红楼梦》书名呢?
《红楼梦》就是最早的书名第一回书中,批阅者写了这样一段话,细细交代了《红楼梦》书名的来历: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本名。]再检阅一遍……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段讲述书名来历的文字,恐怕是作者故弄玄虚而留下了的,目的就是要掩盖真相,其本质还是“甄士隐”、“假语存”。《红楼梦》在当时是禁书,如果批阅者以真实的人名署名著作权,岂不是出卖了自己或者出卖了朋友?所以,人名是借用的“故人”人名,书名的来历也是为了隐藏《红楼梦》的真相,意思是说,作者本人写的不是“红楼梦”。“红楼梦”这三个字太敏感了,怎么能直接说是作者所为呢?
我认为,《红楼梦》才是这部书的本名,其他几个书名都是为了混淆视听,以避免当时的文字狱。同时,这几个书名其实也是说的一件事,都是“红楼梦”。《红楼梦》中肯定是没有“红楼”的,红楼在哪里呢?红楼就在紫禁城中,因而,《石头记》记的就是“玉峰”之下“金陵十二钗”所做的“红楼梦”。
说《红楼梦》书名变迁这段文字是批阅者故弄玄虚以藏真相,是有很多依据的,在此,我讲其中一个依据以证之。
书中说,“东鲁孔梅溪”给这部书题名为《风月宝鉴》。孔梅溪就是山东曲阜人孔尚任,清初诗人、戏剧家,《桃花扇》就是他的作品。孔尚任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假如把甲戌(乾隆十九年,1754年)本作为现存最早的《红楼梦》本子,那么,孔梅溪已经于三十六年前去世了。以《红楼梦》为书名的吴玉峰则死得更早,他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殁的。而虚构的“曹雪芹”,书中也说他“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壬午”到底是哪个壬午?我认为,应当是庚辰之后的壬午,也就是说批完庚辰本之后的第三年,“曹雪芹”就去世了,到了甲戌年时,他与吴玉峰、孔梅溪都已作古。即便是批阅者(脂砚斋)在甲戌年把这几位“出卖”了,也是死无对证,随他查去了。
说到孔梅溪的《风月宝鉴》,这也是一段扯不清的公案。脂砚斋在甲戌本中批注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但是,这个虚构的“棠村”此时在哪里呢?脂砚斋说:“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棠村也没了,《风月宝鉴》这个有明确指向的书名也是“死无对证”,随他查去了。
其实,从《红楼梦》文本故事看,“风月宝鉴”不是一本“旧作”,而是故事发展到那个阶段必须有的情节。这段情节就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正文,说的是明清之交大明末世从此开始。风月,也就是清风明月的隐写,《红楼梦》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中的“朱楼梦”。
所以,这段写《红楼梦》书名来历的文字是“增删批阅”者加进去,目的是为了掩盖“朱楼梦”,这部书的本名其实就是《红楼梦》。所有其他书名,都是《红楼梦》中的“红楼梦”。
薛宝琴暗示“朱楼梦”终结于真真国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以薛宝琴真真国的故事,将这部书点题,作者真正的意图写的就是《红楼梦》。
书中写道,薛宝琴因看见了装汪恰洋烟鼻烟壶上的画,想起来了她在真真国的一段经历。宝琴说,这个真真国中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孩会写汉诗,其中一首五言律诗被宝琴记下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薛宝琴是继秦可卿、贾探春、刘姥姥之后,《红楼梦》中翻转式的大人物,她所带回来的真真国女儿诗,是直接点题,并预示贾府开始了由衰落直至灭亡的大转折时刻的到来。薛宝琴的这首诗,我做过几次解读了,此处,直入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的终局。
桂王朱由榔是万历的孙子,被当时公认为是正宗的大明皇统。因而,南明很快就以这家藩王为正统,建立了永历小朝廷。从万历到朱由榔,期间就是秦可卿说的“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但是,在朱家各路藩王的相互内讧之中,永历小朝廷实际上就是一个东奔西逃的流亡皇统。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降将步步进逼,永历十三年(1459年),朱由榔被迫逃到了缅甸。薛宝琴讲的真真国,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缅甸为何就是薛宝琴所讲的真真国,我也在其他文章中所有解读,指向非常明确。而“今宵水国吟”这句,并不是讲的诗人惬意地吟诗,而是讲的南明永历流亡小朝廷在真真国的悲惨遭遇。水国,是以泼水节为全国最盛大节日借指了缅甸。
泼水节,也是缅历年节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书中以此象征缅甸。永历帝逃入缅甸当年的八月十五,被迫换上当地民族的服装,赤着脚朝见了缅甸王。这一幕,与北宋徽宗在五国城的遭遇何其相似。所以,“宁国府”其中的一个“原型”就是来自宋徽宗,在做皇帝之前,赵佶曾经被册封为宁国公。
永历十五年,以政变做了缅甸王的莽白制造“咒水之难”,斩杀沐天波等三百余侍卫,进兵围攻永历小朝廷的驻地,劫掠财富侍女。一时之间,哭号之声传至十里之外。“水国吟”,吟的不是诗,而是大明末世的挣扎与呻吟。
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攻入缅甸,莽白把朱由榔交给了这个明朝叛将。当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把朱由榔及其家眷二十五口以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
“朱楼梦”终成昨夜之梦,这就是贾家经历末世劫难之后,对故国的追忆。所以,《红楼梦》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寄托的家国情怀。同时,红,是火的象征,也是大明国运的象征。后金改大清,正是针对的“朱楼”,火遇到“水”,难道还能惬意地吟诗吗?
无论哪个书名,说的都是“红楼梦”上文讲到了“风月宝鉴”,这不是一部书的书名,而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故事。脂砚斋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作者太过写实,批阅者而不忍,“因命芹溪删去”。其实,批阅者在这里再度“说了谎”,也就是“隐去真事”、“假语存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故事并没有删去,而是写在了“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之中。
贾天祥名贾瑞,写的就是“朱楼”的奠基者和建造者朱洪武。朱元璋字国瑞,元春点戏“仙缘”的典故其实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朱洪武出世时的一段“仙缘”传说。这部官修正史中说,朱洪武出世前的这天夜里,他母亲陈氏在“舍南麦场”吃下了一粒神仙送给她的白色药丸,醒来之后“口尚有香气”。
这就是书中的“冷香丸”、“天香”,所以,贾瑞借用了朱元璋的字,贾瑞字天祥,其实是字“天香”。贾瑞是因为正照了风月宝鉴而“淫丧”的,所以,贾天祥之死,就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正文。说作者用“史笔”,这一处却是批阅者(脂砚斋)实话实说了。
风月宝鉴,讲的就是明清之交,朱楼此时已经“忽喇喇似大厦倾”,灯油将枯,明亮不再。
“金陵十二钗”也不是书名,而是讲的明朝在北京的十二陵。南明时期,崇祯尚未正式被朱家认可为第十三陵。上面讲到的永历皇帝曾经袭封桂王,桂,在书中与夏金桂、“自从两地生枯木”、“玉带林中挂”都是月中桂子,月中“天香”。朱由榔在被吴三桂擒获后,怒斥了这个大明叛将,并责成他:“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
由此可知,“金陵十二钗”并不是说的生活在南京的十二个美女,而是明朝的十二陵,与书中所有的“十二”都是这个寓意。金,是朱洪武为朱家皇室确定的“金木水火土”辈分中的“金”,在《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都是朱明的象征。
所以,“金陵十二钗”本身就是一座座“朱楼”。“朱楼梦”,就是对故国明月的“仰头看”。
“石头记”同样不是书名,而是《红楼梦》主题故事的地点所在。书中的无稽崖是“掩耳盗铃”的故意,而“青埂峰”就大有出处了,这个“石头记”的产地,其实是桂林靖江王城中的独秀峰。荣国府写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城,而不是金陵的江宁织造府,更不是其他什么地方的大花园。
我在其他文章中,以林黛玉在荣禧堂的所见,解读了这个只在书中描述过一次的场景中,暗示了荣国府就是一座明代规制的藩王府,隐藏了“荣穆王”三个字。靖江王城是朱洪武下诏,按照金陵皇城的样式和藩王的规制,以石头筑成,可谓一座小“石头城”。小石头城中有一座独秀峰,恐怕就是“青埂峰”的出处。
荣穆王是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朱履祜的儿子朱亨嘉在崇祯死后的第二年自称监国,以洪武278年为纪年,篡夺了大明皇统。当时的隆武帝暂代大明皇统,发兵讨伐朱亨嘉,攻陷了靖江王城。随之,又将朱亨嘉秘密吊死,对外谎称其得暴病而亡。
朱亨嘉因为“朱楼梦”而导致了两种死法,书中的秦可卿、贾元春、林黛玉,乃至香菱、王熙凤、贾探春等人也是死于缢杀和药石。
靖江王城被攻破之日,一个太监救出了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朱若极。后来,主仆二人逃到了全州湘山寺并在这里出家,书中的“湘江”、“潇湘”不是说的湖南,而是湘江边上的湘山寺,以及湘山寺中的清湘老人“石兄”朱若极。朱若极就是后来的清代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作为明朝宗室,“石兄”经常做“朱楼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与石涛同为清初四僧之一的大画家八大山人也是出自朱明皇室,其祖上是大戏剧家、道学家、茶道家宁王朱权——宁国府也有宁王的影子。八大山人作画时,经常钤“三月十九”印章,这一天是崇祯自缢于煤山之日——八大山人同样做着“朱楼梦”。
两大画家两大名僧,岂不就是“情僧录”?因而,脂砚斋所列举的每一个书名,都是虚晃一枪,这部书真正的书中其实就是《红楼梦》,也就是“朱楼梦”。朱楼是一座偌大的“建筑”,象征的是大明王朝。
“情僧录”其实说得也不太准确,书中明明写的是一僧一道共同引出了“石头记”,怎么把跛脚道人给忽略了呢?其实,石涛倒还真的忘了“朱楼梦”,康熙南巡时,曾经在南京两次接驾。书中骂“赵子昂的马”,恐怕就有指责这个“石兄”屈膝拍马屁的意思了——康熙属马。
后来,石涛又上北京做紫禁城的“红楼梦”却遭到了无情讥讽。于是,石涛束发为道——一僧一道恐怕也指的是同一人,也就是大明没落的皇室宗亲石涛。
同时,《红楼梦》中还隐藏着一个清宫中流落到贾家的一个皇子,他同样做着紫禁城红楼之梦——这是《红楼梦》一击双鸣的另外一个故事。因篇幅所限,搁下不表。
优秀作者:五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