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保安团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37条回答。
什么叫做保安团?
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建立了地方保安团制度。
这主要是清末实行严格的保甲制度,地方基本是自治的,皇权不下乡,只到县城。
而乡下都是乡绅管理,壮丁以宗族为单位,有的则是村子为单位,自行组织起来防匪防盗,实行自卫。
民国时期也沿用了这个制度,1914年5月20日,北京北洋政府颁布《地方保卫团条例》,组织保卫团。
保卫团以县为单位,本县副县长负责监督,地方乡绅负责协同办理,保卫团部设在县城。
具体为乡民每家都要1人参加,10家为1牌,10牌为1甲,5甲为1保。
也就是说,1个牌大约10个壮丁,1个甲大概100人,1保大概500人。
牌、甲、保分为设置牌长、甲长、保长,最上面的团则设置团总。
保卫团的目的只有一个,辅助军警维持地方治安,对付地方的匪盗。
至于经费和武器基本是自筹,政府只提供少量费用和武器。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清末国家很乱,清朝灭亡之前10年前,全国有1200多起大规模民变,全国乱成一团。
而且国家经济几乎崩溃,政府连维持运转的费用也拿不出,很多农民破产后上山作土匪。
当时的东北、四川、河南、山东、广西、湖南都是匪患极为猖獗的地区,土匪敢于攻打县城,乡下就更别说了。
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腐败,剿匪不力,军阀忙着混战,所以民众还是靠自己,保卫团也就是必须存在的。
当时中国不禁枪,地方保安团多让退伍军官担任保安团的军官,农闲时训练本地壮丁形成战斗力。一旦遭遇土匪洗劫时,保安团就会操枪自卫,坚持到县城的正规军赶来救援。
所以,保安团对于乡民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是保命团。
而且这和当时参加军阀部队混口饭吃不同,保安团壮丁都是本土本乡的青壮年男人,作战是保卫家乡、家庭,避免匪盗、溃兵的烧杀奸淫,他们的战斗意识很强。
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也保持了旧例。
1929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公布了《县保卫团法》,将保卫团略有改变。
主要是每二十五家设为一牌,每个乡镇为一甲,每个区为一个区团,每个县为一个总团,这种设置更为合理。
而各级的军官由政府指派,所有20到40岁男子在农闲时候必须接受训练,平时则各自在家务农,遇到紧急事件就立即集中起来作战,保卫家乡。
1934年,又发布了《各省保安制度改进大纲》。
这个制度发布以后,保安团就有了巨大的变化。
保卫团的名字变为保安团,保安团从此不再是民团乡勇组织,而成为以省为单位的警备地方的常备武装。
省政府主席一般兼任全省保安司令,对各地保安部队有指挥权。
从此,保安团和民团就区别开。
民团还是以往的保甲性质的保卫团,由乡民自行武装自卫。
而保安团则是类似于今天的武警部队,虽不是解放军野战部队,仍然装备大量武器,成为准正规军。
他们也是军队编组模式,需要征兵、训练、委派军官等等。
保安团的武器装备也相对较好,轻武器制式较为统一,也有机枪等武器装备,制式缺乏火炮。
这虽然和正规军有很大差距,比拿着清末杂牌火枪的民团,要厉害多了。
原则上,保安团在防御作战中,是完全可以守城和正规军对抗的,并不是民团那种乌合之众。
抗战爆发前,仅仅一个山东省民间有枪30万支,大部分为地方保安团队所拥有,由此可见保安团的规模。
当然,保安团其实也分为几类,上面说到的是正规保安团,是省政府组织的准军事武装,国家是给军费的,也提供武器。
另一种则是军阀的保安团,这种其实就是正规军,只是为了躲避政府要求军阀裁军的压力,故弄玄虚而已。
比如四川各地的保安团,很多就是正规军改编而来,队伍还是那个队伍,换了个名字而已。
1936年12月,由于中日战争爆发已经不可避免,政府又发布了《各省区保安司令部组织规程》。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由保安团统一地方的保卫工作,逐步废除地方自卫民团。保安团不仅仅是地方准军事武装,也是预备兵力的重要来源。
必要时候,保安团直接改为正规军即可。
民团武装仍然是存在的,他们的目的仍然是防匪防盗,并不是正规军,属于民众自卫武装。
简而言之,保安团必要时候是可以打鬼子的。比如《八百》中,四行仓库里面很多军人,就是湖北省的保安团士兵,他们来到前线就和正规军一起作战。
具体为:湖北保安第5团成建制补充到了88师524团,四行仓库守军524团1营就分到了4个中队,人数约有300多人。八百壮士很多都是湖北籍的保安团战士。
民团则原则上不能和鬼子正规军作战,因为是民众自卫武装,一个连100人可能有七八种步枪,每人有个几发子弹。他们可以对付小股土匪或者溃兵,对付不了正规军。
抗战中,保安团发挥很大作用,也保持了很大规模。
以山东省为例,1942年的山东省保安司令部,下辖9万1514人,枪61734支,编成4个保安师,35个保安旅,21个保安团。
他们都有军籍吗?
优秀作者:zwb自愉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