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能仅凭口供定罪?

问: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能仅凭口供定罪?

1998年,昆明一位颇有名气的年轻警花被人杀害,她的丈夫杜某是一名狱警,因被怀疑为凶手被判死刑。两年后,真凶浮出水面,杜某无罪释放,恢复工作。

从执法者到死囚再到无罪释放,杜某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在司法过程中该有多么重要。

当年这起案件,同时遇害的还有一位县GA局副局长,且佩枪失踪,当地警方高度重视,侦破压力可想而知。

警方初步判断为情杀,怀疑杜某因夺妻之恨一时激愤,枪杀发妻及好友。

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能仅凭口供定罪?

但杜某拒不交代杀人罪行,专案组又没有找到其它证据。这个案件影响太大,上面要求限期破案,怎么办?

下一步的做法相信大家都能猜得到了——加大审讯力度,意味着对杜某的审理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此后二十天,杜某生不如死,终身难忘。他的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折磨,不得不按照专案组的引导交待了“犯罪”经过。

尽管根据杜某供述,警方并没有找到涉案枪支,但拿到口供后,初审法院仍做出了死刑判决,后来二审“刀下留人”改判为死缓。

2000年6月,昆明警方破获一起以铁路警察杨勇为首的特大杀人团伙案。在杨勇的保险柜里,竟然找到了杜某案中那把下落不明的手枪。

据杨勇交待,他和同伙身着警服,开车在郊区寻找作案目标。发现穿着警服的一男一女后,动了抢枪念头。于是以执行公务为名,将两人拷在车里,并用男子的佩枪,将两人杀害。

恢复自由后,杜某说过的几句话发人深思:连我这种受过训练的警察都被整得招供了,可见当时被整到了何种程度。后来我刚刚重新工作的时候,一见到穿警服的人就感到害怕……

看完这起案件,相信你肯定明白:为什么现在司法过程中特别强调要“重证据,轻口供”,为什么要将“疑罪从无”作为司法基本原则了。

近年来,从河南赵作海案、湖北佘祥林案到内蒙古呼格案、江西张玉环案,这些引发网络热议的冤案中,无不有着“重口供轻证据”的办案思维,无不有着“刑讯逼供”的影子。

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能仅凭口供定罪?

这些案件最终昭然天下,恰恰体现司法理念的长足进步,彰显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

前些天,劳荣枝二审到底如何判决,引起人们关注。法庭并没有当庭宣判,让我们看到法官们的严谨和审慎。

我们有理由相信,决定劳荣枝生死的不是民意,不是舆论,而是法定证据,是能够闭环的证据。

原因很简单,重证据轻口供,可能会让某个罪犯一时逃脱法律的惩治;但重口供而轻证据,则更大可能制造出一起新的司法悲剧。

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能仅凭口供定罪?

优秀作者:把猪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