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问: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人们常说,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世人的眼睛当然也是雪亮的。只要用以下三点进行比对,就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何会千古流芳。

一、诸葛亮、司马懿皆有知遇之恩,前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恩情三忘

《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自古以来,国人倡导的便是“知遇之恩,当衔环以报”、“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但是,诸葛亮、司马懿二人又有怎样的知遇之恩,二人又是怎样相报呢?

诸葛亮

历史上,刘备对诸葛亮虽然未有《三国演义》中所言的“三顾茅庐”那般精彩,但是也有三请之说。结果,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际行动回报了蜀汉两代君主。

司马懿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曹操闻其名声,派人召其府中任职,司马懿装病不就,为此曹操还曾派人于夜间刺探实情。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使用强硬手段将其请到丞相府任职(文学掾、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虽然此书记载有曹操对司马懿的猜忌,但是并无其它史料记载,而此时历史的话语权又落入了司马氏之手,明显有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开脱的嫌疑。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11月,曹丕登位,视司马懿为心腹,任其为尚书、不久改任督军、御史中丞、抚军大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封安国乡侯、向乡侯;公元225年(黄初六年),曹丕伐吴之时,任司马懿为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

曹丕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

曹丕将司马懿视为大汉的曹参、萧何,可见对其是多么的看重。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5月,曹丕驾崩,临终委以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并告诫太子曹叡:“这四个人都是曹魏的忠臣,你千万不可多疑”。 曹叡即位,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6月,司马懿征伐辽东公孙渊获胜,曹叡赐其日本卑弥呼金印,封其为“亲魏倭王”。同年末,曹叡病逝前委以司马懿托孤重任。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可见曹操、曹丕、曹叡对司马懿尽皆相当看重,可谓曹氏三代皆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然则司马懿是如何报恩的?从不谏言朝中过失,只以建功立业树立个人威望为重。还真是:冷眼看朝局,我自心中明。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初,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尽除曹氏宗室朝中势力,所牵连者高达5000余人。同年4月,司马懿提拔亲信、心腹掌控朝政,至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

虽然高平陵之变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曹家之人并无想要司马懿性命之心,仅是收其权柄而已。然而司马懿为了重掌权柄,竟然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氏宗室朝中势力尽皆除去。同时,以司马懿之智,能看不出曹爽是什么人吗?但是他可曾有过一句规劝,可曾有过臣子尽忠之言?这不明显的“养猪自肥,杀而食之”吗?可见其早有算计之心。

所以,司马懿如此行为,又如何能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二、诸葛亮、司马懿皆为托孤重臣,前者一诺九鼎,后者言而无信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鲁迅讲:诚信为人之本。《资治通鉴》: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可见国人对于信守承诺是多么的看重。刘备托孤之时,诸葛亮曾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如其所言。然而,曹叡托孤司马懿之时,司马懿顿首流涕,结果却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三国志 明帝纪》记载: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

如此结局,司马懿又怎么可能和诸葛亮相比呢?

三、诸葛亮、司马懿皆为臣子,者前三代尽忠,后者三代夺位

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逝五丈原,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在与成功偷渡阴平小道的曹魏大将邓艾于绵竹城外对决中战死沙场,可谓三代尽皆为了国尽忠。

然而,司马氏又是如何做的呢?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公元254年(嘉平六年),时隔5年,司马师便找借口将曹芳废为齐王,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公元260年 (甘露五年),时隔6年,司马昭宠臣贾充指使成济杀害年仅20岁(虚岁)的曹髦。事后,还将其废为庶人,另立曹奂为魏元帝。也因此,有了后世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因为这句话就是出自曹髦之口。

公元265年(咸熙二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至此,曹魏灭亡,西晋建立,建都洛阳。

其实,自汉武帝独尊儒家后,后世每家每户中堂所供奉的牌匾,尽皆上书“天地君亲师”, 意为除了天地之外,忠君便排在了第一位,并成为后世子孙的家教传承。而诸葛亮及子孙的举动,又正好将忠君思想诠释的淋漓尽致,既是历代帝王所期盼,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因此诸葛亮才能千古流芳。

图片来源网络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生的劲敌,两人都非常足智多谋,可是为什么司马懿没有诸葛亮名气大? #话说四大名著#有奖征文 | 解读经典名著 领悟悲喜人生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谁功劳最大? 《红楼梦》里谁情商最高? 《水浒传》中谁最有智慧? 《三国演义》中谁死得最冤? ——四大名著作为全民必读的传世经典,背后有着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关于四大名著的深层内涵,欢迎大家抛出你的“刁钻”问题、亮出你的独到见解,让我们在问与答的智慧碰撞中体会阅读的快乐,洞察人情世事,领悟悲喜人生。 时间:3月22日——3月31日 参加方式: 1.【图文】:在头条号创作者后台参加“话说四大名著”征文 2.【微头条】:添加话题#话说四大名著# 发布微头条参加 3.【问答】:回答此问题,优秀答主即有机会获奖哦~ 奖项设置: 1.一等奖 图文、问答各1名,共2名,奖金每人1000元,共2000元 2.二等奖 图文2名、微头条1名、问答1名,共4名,奖金每人500元,共2000元 3.三等奖 图文10名、微头条5名、问答5名,共20名,奖金每人100元,共2000元 注意事项: 1.参评内容须为原创; 2.内容充实、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3.与四大名著紧密有关,非资料堆砌或盘点,可读性强; 4.评奖会综合发文量、阅读量、互动量(包括点赞、评论)等数据考量; 5.参赛作品需优质内容,不得含商业推广信息,忌标题党、封面党; 6.获奖名单将于4月8日在@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公布,敬请关注。

优秀作者:威i斯冬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