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不为穷吵架,唯独为了家中的老人吵架”你怎么看?
凌晨三点,赵军迷迷糊糊地接到妻子的电话,电话中传来妻子的咆哮声“我受不了了,我一天都忍不下去了,你快回来把她送走,要不然,你回来伺候她,反正我是不伺候了。”
“凭什么年轻时去照顾别人的孩子,现在老了动不了了才想到我们,还要我们给他养老、伺候他,门都没有。”
赵军狠狠心把电话摁断了,可屏幕马上又亮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的还是妻子的电话,不用接他都能猜到妻子要说什么。
这几年来,不怕工作上的累,就怕接到妻子的电话,无一例外都是事关他那81岁父亲的事情。
赵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父母的老来子,他上面有3个姐姐,母亲在生他的时候,按现在的说法已经是高龄产妇了。
当然,不用猜也知道,父母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有个儿子,毕竟养老防老是那一代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而赵军的父母同样有这样的观念,他们在生了赵军后,才感到圆满,或者说是一种从心理上感到的满足。
其实,在此之前,赵军的母亲日子过得并不好,不但公公婆婆嫌弃她,连她的丈夫也同样嫌弃她,甚至连几个女儿都不受他们待见。
几个女儿出生时,公公婆婆连见都不愿意见,甚至在女儿想要爷爷奶奶抱时,他们还会一把推开孩子,说:抱什么抱,一边去。
孩子尿裤子的话,他们会说:走远点,看见都让人恶心。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刚开始时,赵军的母亲还会感到委屈,会在丈夫面前念叨几句,她以为丈夫不管怎么说都是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可是,她的丈夫不但没有阻止公公婆婆对孩子的一些有伤害性的行为,反而责怪她多事,说家里会乱都是因为有她这样的女人。
特别是连生三个女儿后,丈夫看她也不顺眼了,甚至还责怪她不会给他生儿子。
听了丈夫的话,她的心比黄连水还要苦,没有谁知道她比任何人都更想生一个儿子,可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每次听到接生婆说是女儿时,她心里也难受。
可是,无论怎么难受,她也做不到像丈夫那样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而且,她知道如果连她都不能够好好照顾女儿的话,那女儿就真的太可怜了。
听几个女儿的名字就知道她们父亲的想法,大女儿叫艳停,二女儿叫燕停,三女儿干脆叫招娣。
而赵军的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顶着所有的压力,尽自己所能把几个女儿都照顾好。
其实,赵军的母亲在生赵军之前,日子真的过得非常艰难,除了生活拮据之外,还要经常受丈夫的家暴。
丈夫总说是因为妻子没有给他生儿子,让他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经常被别人笑话,他把自己的不满通通都发泄到妻子的身上,觉得这一切都是妻子的错。
一直到赵军出生,他的母亲才算能在家里说得上话,或者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赵军这个儿子,他的母亲才算扭转了在家里的地位。
一家人也算过得风平浪静,直到赵军七八岁时,他的父亲抛下妻儿,和村里的一名寡妇私奔了,听说两人跑到了新疆。
当时,赵军一家人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村里人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了很多他父亲的不是,也有人攻击他的母亲,说他的母亲没用,连个男人都看不住。
甚至连他的爷爷奶奶都在责怪他的母亲,而他那性格比较温柔的母亲,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外界所给的一切,还要承担起抚养几个孩子的重担。
都说为母则刚,赵军的母亲正是如此,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或者评价,她都咬紧牙关,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倒下了 ,孩子怎么办?
只是,一个女人要扛起一个家实在是太难了,无奈之下,赵军的几个姐姐相继辍学,可即便是这样,赵军也只能勉强读完初中也跟着辍学了。
记得当时母亲抚摸着他的书包,流着泪喃喃自语地说:是妈没用,是妈没本事,没能力送你们读书,让你们几个都跟着我受苦了。
看着母亲的眼泪,赵军心里难受极了,他第一次恨极了那个抛弃家庭妻儿、俗称是自己父亲的男人。
他恨恨地想如果哪天再见到这个男人的话,自己不会认他的,只是,世事真的难料。
辍学后的赵军,第一次出远门是跟着村里的泥水匠到工地上去做小工,因为年龄限制,除了到工地上搬砖之外,他没有其他选择。
上班的第一天,他的双手都磨破皮了,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当天晚上,他躲在被窝里哭了。
村里的一个叔伯看他年龄那么小就要出来打工,实在可怜,就给他买来外伤药,给他涂手上的伤口。
旁边几个工地上的大叔笨嘴笨舌地安慰他说:习惯就好了,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扛得住苦。
第二天,工地上煮饭的阿姨给他加了两个鸡腿,还细细地叮嘱他手不要随便沾水。
其实,不沾水是不可能的,但是,那几天的衣服都是阿姨帮他洗的。
正是这些叔叔阿姨们的善意与温暖,让赵军熬过了最难熬的日子,渐渐适应了工地上的生活。
从那以后,赵军一直在工地上做泥水工,虽然钱是挣了不少,但也确确实实被晒得像一个行走的“黑碳”。
因为实在太黑了,像真正的黑人一样,甚至连牙齿都不是白的,差点找不到对象。
后来,还是亲戚帮忙介绍一个二婚的女人给他,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
其实,以赵军当时的家庭条件,再加上他有一个跟着别的女人离家出走的父亲,找对象真的挺不容易的。
讲真,别的人可能有选择的余地,赵军却不具备,当然,他也有自知之明,在找对象时,一直都没什么要求。
他经常说:我没什么可挑刺的,只要对方愿意嫁给我,我就万事大吉了。
确实,这些年,赵军的几个姐姐陆续出嫁,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了,而母亲年轻时累坏了身体,不但不能做重活,有时候走路都会气喘不已。
唯一庆幸的是赵军比较懂事,他靠自己在老家建了房子,这让他找对象时不至于太被动。
而哪怕这样,赵军也算是晚婚了,他结婚那年,已经32岁了,婚后,赵军照样在工地上做泥水工,而他的妻子就在工地上帮忙做饭,夫妻俩也算同甘共苦。
后来,妻子怀上孩子后就回了老家,孩子出生后,妻子就留在老家,既照顾孩子,也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婆婆)。
本来一家三代人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也算是和和美美,可这一切却被一个消失了几十年的人突然出现给打乱了。
赵军的父亲回来了,而且还是一副非常邋遢、苍老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不好。
果然,父亲是被继子女赶出来的,无家可归的他这时才想到自己的亲生子女,拖着一副老残病躯回来。
看着这个为了别的女人而抛妻弃子、如今却一身狼狈的男人,赵军心里不但没有丝毫的开心,他甚至希望父亲永远不要出现。
可惜,那个他以为不会出现、让人恨极了的人却还是出现了,出现得那么措手不及。
父亲回来的那天,母亲把他拦住了,不让他进赵军的家门,母亲说:这是儿子的家,你的家不在这。
说完,母亲把父亲带到以前的老房子里,说:这才是你该待的地方。
而在当天,赵军接到家里的电话后,从外地赶了回去,他的三个姐姐也同一时间赶回来。
对于母亲对父亲的安排,都表示支持,特别是几个姐姐,她们回来并不是想看望父亲,而是担心母亲被欺负。
看着母亲终于强硬了一回,大家都放心了。
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该怎么安顿父亲就成了他们姐弟四人的难题,后来,还是母亲站出来说,让老头子住在老屋,至于吃食,一日三餐给他送过去。
本以为这样安排皆大欢喜,可老头子却不愿意,他不愿意住老屋,闹着要跟儿子一起住,不然就跟女儿住,总之就是不愿意一个人住。
这怎么可能,赵军的妻子第一个不愿意,她本来对这个素无谋面的公公就没有好感,愿意和丈夫一起赡养他、给他做饭已经是仁义至尽了。
至于几个女儿,对他更是没有好脸色,却都拿他无可奈何。
最后,姜还是老的辣,还是老太太出面镇压,说: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住老屋,要么从哪来回哪去,孩子们愿意赡养你,给你一口吃的,你就要识趣,别把自己弄得太难堪,也别把和孩子的最后情分弄没了。
表面上看这件事就解决了,可是,老头却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哪怕儿媳把饭端到他面前,他也常挑刺儿媳做的饭不好吃。
甚至还经常在村里散布儿媳对他不好、刻薄他的谣言,老头的行为把儿媳气得断了他的伙食。
可老头不但不消停,反而变本加厉,到处说儿媳不孝,想要饿死他,不给他饭吃。
儿媳实在是受不了了,只能给赵军打电话,后来,还是赵军的小舅舅出面处理,小舅舅对老头直接说:如果你再这样闹下去的话,那你就去养老院吧。
经过一次的事情后,老头确实安静了一段时间,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头总是隔三差五地找儿媳的麻烦。
儿媳受不了了,直接回了娘家,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可总不能在娘家长住,这不,儿媳刚从娘家回来第一天,半夜老头就来敲门,说自己肚子不舒服,让儿媳送他去医院。
这可把儿媳惹毛了,忍无可忍之下,儿媳只能给赵军打电话,妻子说:我不穷,也不怕吃,但我真的怕他了,我真的受不了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会疯掉的。
赵军也非常无奈,他想不明白,一个81岁的老人,怎么就那么能折腾?
而他能做的只有和几个姐姐商量着怎么给老头养老,几个姐姐一致认为把老头送养老院是最好的办法,只有这样,家里才会有宁日。
以上就是“不为穷吵架,唯独为了家中的老人吵架”的真实例子。很多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如果家里有一个这样的老人的话,相信无论是谁都受不了。
太耗损精气神了!
这样的老人,哪里是儿孙的福,分明是来搞事的。
其实,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热情,或者说对未来失去希望。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夫妻齐心,有力往一处使,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可是,假如家里有一个让人头疼的老人,这个老人就会分走了子女的全部精力,他们哪还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每天早上还没起床就在想着该怎么去对付那个天天找自己麻烦的老人,日复一日,这样的日子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常常自问:什么时候才是头?
这才是最可怕之处,这样的老人让子女筋疲力尽的同时,也磨光了子女所有的热情,甚至还会导致子女家庭破裂。
相信,没有哪个儿媳能够长期忍受这样的老人,哪怕是亲生子女也会有被耗光的一天。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老人(父母),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晚年过得好一点,也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老人应该是家里的风向标。作为老人,最关键的一点是三观要正,因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照看孩子,换言之,老人接触孩子的时间甚至比孩子的父母还要多。
而孩子在还没有自主意识或者说自我判断力之前,他的言行举止都是通过身边最亲近的人去学习,而那个人就是照顾他们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表情,孩子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试想一相,如果老人自身的修养不够的话,对下一代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一个灾难。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若非被逼无奈,他们真的不喜欢老人来照顾孩子。
所以,老人一定要有对错是非观,这样才能赢得子女的尊敬,同时,也能让自己活得通透。
二、对子女多一份包容。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后,总觉得子女对自己不够好,不够孝顺,心里总存着一股气。
正因为这股气,他们总想找子女的麻烦,可他们忘了,很多子女并不是对父母不好或不孝顺父母,他们只是太忙了,在情绪上没有顾及到父母的感受。
想到现在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得都快喘不过气了,特别是独生子女,那日子更加难过。
这还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前提下,假如家里有病人的话,那日子真的难以想象。
可以说,他们为了能吃饱穿暖就已经拼尽了全力,连坐下来歇一歇的机会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父母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
而作为老人,在这个时候哪怕帮不了子女,也不能给子女增添负担,哪怕是情绪上的。
其实,老人应该对子女多一份理解与包容,理解子女的不容易,包容他们对自己不够上心。
只有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
优秀作者:元气云朵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