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如何评价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

问:如何评价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

我是文史青城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浅谈《沁园春•雪》的时候提了一下评价诗词水平的高低的几个标准,大致就是:

一看诗词的立意,二看通篇的结构,三看遣词造句的能力。

(友友们可移步我的主页看置顶的问答即是,该问答总阅读量已接近40W)我认为用这几个标准来评价《忆秦娥•娄山关》也是适用的。

《忆秦娥•娄山关》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诗刊》一月号上,是毛泽东主席于红军长征途中创作的。1935年2月,中国工农革命在经历了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新出发,意图在在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进而北上开辟根据地。行进途中,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集结防守,不得不折返遵义。途中遭遇贵州军阀王家烈在娄山关的堵截。红军在娄山关与王家烈部队进行激战,最终夺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娄山关。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

从立意看,虽然当时是在夺取重要胜利后写下的词句,但是通篇内容没有高唱凯歌、没有歌功颂德,而是对中央红军乃至中国革命在当前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客观反映:“雄关漫道真如铁”。前行的路上可谓是艰难险阻不断,如此险要的关隘就真实的摆在面前。然而,遇到困难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呢?当然应该“而今迈步从头越”。遇到困难不可怕,我们要鼓足勇气、振奋力量,彻底地战胜困难、超越困难。这两句词,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那种睥睨天下的雄浑气魄,在任何时候读起来都会震荡心旌。

可以说,作者当时写下《忆秦娥•娄山关》是在为自己鼓劲、为红军鼓劲、为中国革命鼓劲。但实际上,这首词已经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今天的中国人在遭遇困难之时依然会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鼓舞自己,这立意何其高远!

从结构看,《忆秦娥》这一词牌名创自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历来填这一词牌的人不多。全词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我们看看李白的词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再看看《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词牌的格律要求,那些妄言毛主席填词不讲格律的人可能是眼瞎或者是自己就真的不懂格律。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从写景到写意,进而提炼到感叹,最后又回归到写景。起承转合信手拈来、平稳自然,表现出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遣词造句看,“西风烈”一个“烈”字就把天地的苍茫展现出来,同时烘染了战斗的紧张感。“长空雁叫霜晨月”多么生动而具有画面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此遣词造句既高度提炼了娄山关壮美的景色,又展现了作者宽广的心胸和豪迈的气魄,是作者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如何评价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诗词的上乘之作,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整首词,气势雄浑、词句优美,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优秀作者:李卫平21015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