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
李世民不仅没杀功臣,连兵权都不夺,连玄武门之变不愿出力的秦琼也善终了。但问题是,他怎么敢呢?他不怕武将起兵造反吗?
说真的,李世民还真不怕武将造反。
自古以来,杀功臣的皇帝们比比皆是:
比如,刘邦在妻子吕雉的帮助下,除掉韩信、彭越,英布等有兵权的人,还给他们扣上谋反的帽子。再比如,朱元璋登基后,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核心,基本干掉了半个朝堂。和这2人相比,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倒还算仁慈。他没有直接动手杀人,直接一招“杯酒释兵权”,喝着小酒就把一群人的兵权全部收走了。自此之后,北宋重文轻武,别说拥兵自重了,武将连当大官的资格都没了。和这些帝王相比,唐太宗李世民还真算得上一股清流。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顺利成为皇太子,并接替父亲李渊成了唐朝的第二任帝王。他登基称帝后,昔日功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得到了优待和重用,尤其是武将,绝大多数都处在最重要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比如,尉迟敬德当了右武侯大将军,后来带兵攻打突厥;再比如,李靖从刑部尚书转为兵部尚书,后来也手握十几万军队,领兵出征;再比如,程知节,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程咬金,成了最左领军大将军,掌管皇城守卫,看护李世民的安全……从李世民的安排来看,他对曾经的功臣非常放心,丝毫没有要“兔死狗烹”的意思,也没有收回他们的兵权。
为何李世民能如此善待功臣?是他足够相信这些武将的人品,一点都不担心他们造反闹事、居功自傲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人心易变,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不担心武将造反。
只不过,和其他帝王相比,李世民的身上有两个绝杀武器。
正是因为有这2个绝杀武器,他才能做到真正的善待功臣,不害怕武将拥兵自重。
李世民的第一个绝杀武器,就是他足够自信。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自信。
李世民和其他帝王都不相同,他的出身够好、军功够高、能力够强,一点都不担心别人比自己厉害,甚至能把厉害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为大唐的江山鞠躬尽瘁。
如果你不赞同,我掰碎了一点点讲给你听。
第一,李世民出身够好,这是天赐的自信。与刘邦、朱元璋的穷苦出身不同,李世民虽然生在乱世,却实打实生在贵族之家。
他的父亲李渊、祖父李炳,都出生于关陇贵族家庭,有着隋朝时期的唐国公爵位。他的祖母独孤氏,更是北周大将独孤信的女儿,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他的母亲窦氏,更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李渊没有建立唐朝,李世民的家庭也全都是皇亲国戚。
由此可知,李世民从小就见惯了豪门贵族,坐在皇位上也不会有任何身份上的自卑感。
就算乱世之中,英雄辈出,真正能让李世民忌惮的,也只有他的亲兄弟们。
李渊和窦氏一共生下了四子一女,李世民排行老二。
老大李建成,原本是李渊钦定的太子,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老三李玄霸,早早去世;老四李元吉,也在玄武门之变中遇害。李世民唯一被历史诟病的一件事,就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个儿子。但就算是这件事,他也出师有名,毕竟,妇人之仁,无法成就大事。
单纯从出身上来讲,李世民就拥有着不输给任何皇帝的底气。
他的贵气,完全有信心管住手下的将领。
第二,李世民的军劳够高,是真刀真枪打下来的自信。李世民不是养尊处优的富二代,也并非单纯玩弄权谋之人。
他的皇位,虽然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相残得到的,可在父亲李渊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军功赫赫,甚至一度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公元617年,18岁的李世民,就知道偷偷用自己的财物来招揽门客,让一大帮草莽人士都甘愿为自己效力。等时机成熟时,也是他,拼命鼓动父亲李渊起兵。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李渊的性格相对软弱,远不如李世民杀伐果断。
若无李世民的筹谋运作,李渊或许很难抓住机会“晋阳起兵”。
后来,起义军攻打贾胡堡,碰上了隋将宋老生和他的两万精兵。
李渊评估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感觉可能打不过,又恰好天降大雨、粮草有缺,李渊直接就想打道回府。
李世民气坏了,哭着在在营帐外请战,喊得震天动地,誓死不休。
李世民非常清楚,这是起义军的第一场大战,如果就此退回太原,势必士气溃败,以后再想举大旗就难了。
而今,隋朝已经明显是强弩之末,只要将士心诚、士气足,定能拿下此战。
最终,李渊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出面迎战。
在这场战役中,李渊、李建成都被打落下马,而危在旦夕之际,李世民从南面偷袭,冲破了隋军,救下了哥哥和父亲。
这一仗,起义军出了名,李世民也出了名。
此后,不到20岁的李世民就开始了四处征战,攻取永丰仓赈灾、收服群盗、偷袭洛阳……
618年,隋恭帝杨侑把皇位禅位给了李渊,李唐正式建立。
国家虽然建立了起来,但当时的割据势力还很多,李唐只是虚有其名。
从这时候开始,李世民又开始了征战:
讨伐薛举、薛仁杲,大胜归来,俘虏了精兵一万人,男女人口五万;对战宋金刚部队,和秦琼一起拿下美良川之战,收服了尉迟敬德;攻打王世充,降服窦建德,俘虏刘黑闼部众……每一次的战斗,李世民都不只指挥者,更是直接冲到前线真刀枪干的人。
他几次身陷险境,几次被救了出来。
可以说,李唐能够一个稳固的江山,李世民起到了大半的作用。
因此,有军功的李世民,在军士心中的地位和号召力,丝毫不亚于那些有兵权的将领。
这是他自己实实在在打下来的江山,他心里有底,也有着足够自信,能让武将追随自己。
毕竟,没当上皇帝时,这些人就对自己忠心耿耿,没道理当上皇帝之后,还怕他们造反。
第三,李世民能力够强,善用帝王之术,有着御人的自信。有能力的人,玩权谋;没能力的人,才会用最简单的生死去解决问题。
说真的,李世民手下的武将,没几个孬种,大家都不服管,身上全部是武将的毛病。
这些人,如果换个朝代,可能都得满门抄斩。
但李世民从来不会用生杀予夺的权利,来制衡这些将领,他讲究的是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到必要时刻,绝对不会下死手。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秦琼】秦琼是个非常讲气节的人,他讨厌兄弟相残,不愿意在玄武门之变出力。
后来,他自请处在半退休状态。
李世民也没有去找他麻烦,乐得自在,给了秦琼充分的荣誉和适当的虚职嘉奖,既能体现他对功臣的关怀,又不会让正在兢兢业业干活的人寒心。
【尉迟敬德】《旧唐书·秦琼传》: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尉迟敬德是个非常傲气、自负的人,他屡立战功,可天下太平之后,他就四处得罪官员,触犯法律。
李世民也没有直接对尉迟恭动手,而是非常巧妙的提醒他,要注意言行举止。
李世民是怎么提醒尉迟恭的?
一方面,他对着尉迟敬德直接讲述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彭越的故事,另一方面,他又提出要把自己不到20岁的女儿嫁给50多岁的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前一个,是明着敲打;后一个,是暗着试探。
李世民的女儿,基本上都嫁给了武将的儿子,到了尉迟恭这里,他不顾尉迟恭的发妻还没死,非要把女儿嫁给他,就算尉迟恭再杀,估计也知道李世民在暗示他不知收敛。
后来,尉迟恭果然非常收敛,还主动告病,不再耀武扬威了。
【李靖】李靖军功累累,开始有了盖过李世民的苗头。
一般来说,武将显赫起来,就离死不远了。
但李世民大手一挥,直接让李靖当了尚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之位。
丞相,是文臣中的最高职位,让李靖当丞相,也不算辱没了他,而既然当了文臣,手中的兵权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对于李靖的后人,李世民更是特别下令,允许他们世袭爵位,给足了恩宠,全然没有卸磨杀驴的影子。
从以上对待功臣的态度来看,李世民这个人,有着充分的自信和手腕,可以巧妙驾驭诸位朝臣,让功臣们心服口服。
既然人家都心服口服了,他自然也无需和刘邦、朱元璋一样对功臣动杀心。
当然了,李世民太优秀了,也不是件好事。
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信任,毕竟,老爹这么厉害,老臣们如何能看得起尚且稚嫩的幼主呢?
不过,能力强、够自信并不是李世民善待功臣的唯一理由,他还有一个绝杀武器——年纪。年龄,是李世民能善待功臣的第二个绝杀武器。
李世民年少成名,他带着一帮老臣打天下的时候,不过20出头。
而等李世民当上皇帝,他也才27岁。
当时,尉迟敬德41岁,程咬金39岁,李靖55岁……
和这些功臣相比,李世民还处在青少年呢!
他有着大把的时间来安定天下,也有着充足的时间,来看清谁是真正忠心于自己的人,有着大把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事业。
有时间、有空间好好玩一把帝王的制衡之术,李世民自然没道理去杀功臣了。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杀过功臣。
比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因为帮着太子李承乾谋反,就被李世民处死了,家人流放岭南。
《旧唐书·侯君集传》太宗谓君集曰:“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因歔欷下泣。遂斩于四达之衢,籍没其家。
但这是极个别的例子,而且都事出有因,并非欲加之罪。
整体上来看,李世民对待功臣非常厚道,而这种厚道,并不是因为功臣们多么完美,而是因为他们遇见了一个有能力、有自信、有手腕,最重要的是够年轻的君主。
我想,若是他们在朱元璋、刘邦等人的手上,估计也很难善终。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优秀作者:老丁有话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