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他却不争不抢呢?
豪格同不同意有什么卵用,智商不够,玩心眼又玩不过多尔衮,硬实力吧又不如对方,还争什么呢?能安稳度日不被对手搞死就不错了。但是偏偏这个武力值80,智商只有20的豪格本尊,永远看不清自身实力和政治大局,还偏要硬刚,最终被多尔衮玩死也是正常。
多尔衮和两黄旗的妥协,豪格一直在局中没有整明白。崇德八年的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夜里驾崩,年仅五十二岁,死时是坐在清宁宫中。
皇太极驾崩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宫中,悲痛之余,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放在眼前,那便是在他生前并未立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遗诏,这也导致了伴随国丧的同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角逐也在悄悄酝酿。
皇太极去世,统治集团亟需一个新的代理人,皇太极生前掌控着的两黄旗,这个时候就担任了保存皇统的重任。
在福临继位这件事上,两黄旗其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两黄旗支持福临的原因很简单,既想保证皇统还在太宗皇太极一脉上,又想保持两黄旗的地位。
两黄旗本来是支持豪格的,后来两黄旗大臣索尼等人改变了主意,抛弃豪格拥立了福临,其实是和多尔衮妥协的结果。
(康熙王朝索尼照)
福临继位之前,皇位最大的威胁是两白旗,也就是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但这三兄弟私底下并不齐心,互相给对方使小绊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多尔衮必须得考虑这一点。
而且除两白旗以外,多尔衮没有别的王公贝勒的支持,如果强行用武力的话,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思前想后多尔衮决定和两黄旗妥协,主要目的当然是抵制豪格。
所以福临继位,从客观来讲是八旗诸王相互冲突和妥协的产物,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两黄旗和多尔衮之间的合作。只可惜豪格一直在局中没有整明白。
福临继位,削弱了豪格的实力和支持率。豪格在皇位争斗会上以“福德微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假意推辞了下,就是这一波傲娇作死的操作,使他永远失去了成为储君和摄政王的可能。
皇位斗争起初,就已经为豪格的失败埋下伏笔。八旗里豪格控制着正蓝旗,但这个正蓝旗是天聪九年兼并了莽古尔泰兄弟的正蓝旗后,又和两黄旗人员参杂着组成的,成分非常不单一,人心不稳固。豪格表面上支持他的人很多,但其实没有一派是真心帮助他的。
自从多尔衮搞出拥戴福临这一出戏,豪格在实力上就已经被削弱了一大截。名义上拥戴福临是多尔衮和豪格等人权力制衡的结果,但选完后豪格傻眼了,本来拥戴豪格的两黄旗水了他,豪格只有一个正蓝旗撑着场面,而多尔衮的实力却大大增加。
多尔衮能当上摄政王,主要是他和代表皇统的两黄旗早有默契,从一开始豪格就被蒙在鼓里,看不清现状。在多尔衮摄政以后,豪格也一直在寻求限制他,无奈智商实在无法和多尔衮抗衡,早该缴械投降,韬光养晦,却又不甘心。
多尔衮摄政后继续和两黄旗合作共赢。因为多尔衮在立福临为储君方面已经向两黄旗妥协了,当多尔衮提议让济尔哈朗和自己辅政的方案时,摄政一事两黄旗的那些个大臣也就没有否定,算是对多尔衮拥立福临的补偿。
福临继位以及郑亲王和睿亲王摄政这件事,对豪格来讲当然是非常出乎意料的,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已经被两黄旗的大臣们给出卖这件事。
此时,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刚刚说了其实多尔衮三兄弟内部矛盾重重,像之前围绕皇位的争斗,起初本来说好是拥立多尔衮,到了现场多铎却毛遂自荐了起来,要求立自己,简直不要太奸诈。
多铎和豪格化敌为友,形成新的结盟,引起了福临、多尔衮、两黄旗的一致恐慌,成为了众矢之的,就凭豪格和多铎哪能搞得过这么多人。
两黄旗开始和多尔衮再次合作,开了一次诸王贝勒大臣会议,使摄政王成为集决策、行政、监督于一体的最高权力中枢,权力空前集中。
豪格和多铎当然反对了,但是光反对有什么用?摄政王首倡,诸大臣把结果很快通知了各个王贝勒,这个诸大臣显然主要是指两黄旗大臣,这一波操作让“豪多”组合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豪格一直蠢蠢欲动,盲目行动,确实够蠢。而正是豪格的蠢蠢欲动,才导致这样的结果,经历了这么一连串的失败和打击,豪格意识到通过正常途径根本没法和多尔衮继续对抗,但是停止对抗吧,等于直接宣告自己向多尔衮俯首屈膝,这可不是他愿意的。
豪格只能加紧和多铎的结盟,从暗地里搞点小动作,直到公开两人关系。在顺治元年三月,豪格和多铎公然结伴出游,这两人的结合,不仅对多尔衮有威胁,更是对福临继位的一种否定。
作死的豪格还把手伸到了福临的两黄旗上,召见两黄旗的甲喇章京硕兑等人,劝他们归附他。这种行为再也不能被两黄旗大臣所容忍,顺治元年四月,豪格手下何洛会检举他图谋不轨,多尔衮召集诸王开了个针对豪格的批斗大会,把豪格手下七个牛录的部队都给没收了,还罚了5000两银子,贬作了庶人。
顺治五年(1648年)的三月,豪格又被多尔衮构陷削了爵位,还被幽禁了起来,同年的四月死在了大狱里,当时还不过四十岁。
总体来看,豪格没有政治大局观,对问题的估算乐观而自负,更是把筹码押在两黄旗身上,殊不知政治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反观多尔衮在考虑问题时是非常全面的,对每个人的意图调查得一清二楚,看清局势后再说话,往往扮演真正的黄雀在后。
欢迎关注“莫山主说清史”,专业的历史,也可以有趣地说。优秀作者:奋发有为豆花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