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被皇帝赐死,为什么还要谢主隆恩?痛快骂两句会怎样?
被赐死这种事,归根结底是因为古代不是法制社会,是皇帝的“家天下”,皇帝为刀俎,臣民为鱼肉,命运不由自己。
被赐死的大臣谢恩很大程度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罪行牵连家人,是为了保护家人的性命才说的。
不管怎么说,被迫提前与世界告别,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古代讲究尊卑有别,所以有“刑不上大夫”一说。
所以社会地位不同,每个人犯法以后的死法是不一样的。
在封建王朝,被赐死这种待遇,你得有一定的地位才可以。普通人或者低级官吏,想被赐死都不可能。因为你没这个资格。
赐死是古代统治者的特权
赐死制度,是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对身份特殊的人(贵族、大臣、奴婢或妃嫔等)采用的制度。
它产生于商代,结束于晚清。其方式层出不穷,有赐毒酒、赐剑、赐绫等方法,比如影视作品中常用的赐一丈红。
和珅在许多影视剧里被赐死过,跟和珅一样被赐死的官员还有很多:
春秋时的吴国大夫伍子胥,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文种,战国时期秦国的战神白起,南北朝的梁朝中书令沈众,北齐宗室名将、兰陵王高长恭,西汉开国大将韩信,南宋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明朝开国功勋李善长、冯胜、傅友德、廖永忠、赵庸,清朝的大将军年庚尧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本来也是要被赐死的,但他情愿以宫刑代替死刑,故此留了一条命。
除了被赐死的官员,还有被赐死的皇帝、后妃,如秦二世胡亥、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等。
你看看这些被赐死的人,哪一个不是有点儿身份的人?他们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不是普通老百姓。
所以,被皇帝赐死,那尽管算不上什么好事,但至少是一种地位特殊的待遇、象征。说明你生前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和皇上的关系曾经非常亲近。皇上还是顾念着你以前的一些好处,不忍心用太恶毒的方法惩处你。
赐死作为特权阶级告别世界的专利,之所以从出现一直伴随君主专制社会的始终,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体现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
赐死制度之所以一直到清末才结束,几乎没有一个大臣对赐死提出过异议,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赐死是专属于统治阶级的特权,质疑它无异于质疑皇帝老头儿的权威,没人傻到这个程度;
二是古代人法治意识没那么强,他们信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既然都是死,赐死还能显得自己服从统治者,算是拿命表忠心。
赐死没有入古代刑典
赐死是一种死刑,但从没有被列入历代朝廷的典章制度里。
因为将赐死列入国家正式的刑典,就得有条条框框对应,就得有名正言顺的罪名,就会束缚住帝王的手脚,满足不了帝王“想要谁死,谁不得不死”的虚荣心,损害了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还有“刑不上大夫”,如果把赐死列入正式的刑典中,这些“大夫”们,就得和普通百姓一样,背上一个永远洗不了的罪名,这也不能满足大臣高人一等心理预期,叫“死也比你死的规格高”。
所以皇帝们赐死时,可以随心情夺人性命。被赐死者的罪名种类繁多,甚至随意安排一个罪名,“骄矜”、“牟利营私”、“失职”、“争权” ------反正只要皇帝认为这人该死,就都可以赐死。
赐死在古代也是一种高级待遇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和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有的人生在皇族、官宦之家,不用打拼就成了富贵命,这就是特权阶级。
古代一直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这也是古代一种乱象:老百姓(庶人)没有资格受到礼遇,高官(大夫)有权力法外开恩。
比如同样是犯死罪,普通百姓会被判处死刑,拉到刑场处斩,人山人海的围观,以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但是,“大夫”被赐死,可能不是犯了刑律里的重罪,可能仅仅因为皇帝认为他该死。所以,皇帝出面“赐死”,相当于内部处理。
尽管同样是死,但死和死的方法、待遇是不一样的。非死不可的话,悄悄摸摸地偷偷死和被一大堆人围观死,你愿意选哪个?
拉到刑场,遭众人围观,由刽子手杀了,不仅杀了你这个人,还损害了你个人、亲属的名声。而且这种“死刑犯”的罪名,你和你的家属永远也洗脱不了。
赐死,就是不用拉到万人观看的杀人现场,由皇帝赐给你一碗毒酒,或一条白绫,让你悄无声息地死在自己家里。外界没人知道你犯了什么罪,也没人知道你什么时候死了。
当然,你可以谢恩,也可以不谢恩,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过,你谢恩和不谢恩,很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和结果。
你为什么要谢恩?因为你五尺高的汉子,一百多斤的人了,你又不傻。皇帝赐你死,你谢恩不谢恩都得死。你被赐死了,不仅给了你面子,留了你的全尸,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家里所有人都不用因为你所犯的重罪受到进一步的处罚了。你为什么不谢恩?
痛快骂几句会怎么样?
你难道自己要死了,还非得把全家人拉上,和你一起死吗?
被赐死的犯人在自杀时谢恩,监视犯人死亡过程的这个官员(一般是宫廷宦官),他会回去向皇帝汇报。皇帝听说你死了,即使恨你恨的要死,也会假装失落,因为他要表演给身边其他和你一样的人看,显示他重情义。
假如你很豪气地跟监刑官说:“替我问候皇帝老头儿的祖上”,你过了嘴瘾,但无异于给了皇帝老头儿一个连根拔起的口实。
明朝吏部侍郎练子宁不肯在朱棣朝当官,被朱棣绑缚上朝。练子宁对朱棣破口大骂,被割去舌头。朱棣说:“吾欲效周公,辅成王?”练子宁无法说话,就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朱棣大怒,将他凌迟处死,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还将其所有亲属共计371人流放戍边。
御史大夫景清假意留任,却在上朝时暗藏短剑,意图刺杀朱棣。事败后,怒骂棣:”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朱棣恼羞成怒,将其凌迟处死,剥皮示众。同时,诛灭九族,实行“瓜蔓抄,凡是姓景的族人,全部斩杀。
优秀作者:爱国者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