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问: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司马昭:我的才能虽然比不上我哥,但我哥没儿子,所以江山迟早是我的,不必争。不过话说回来,我也想早点掌权,那我就来点阴的吧。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汉末到三国时期,兄弟阋墙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说刘表的儿子刘琦和刘琮,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以及孙权几个儿子的大混战,无不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但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却表现得相当和睦,让司马懿很放心,司马懿去世后两人又通力合作,最终为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司马昭是个野心家,那么他为何在权力面前没有与哥哥司马师反目成仇,反而极力配合司马师的工作,甘愿成为附庸呢?

看完以下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司马昭十分明智,也要很好演技。

司马懿的嫡妻是张春华,她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女子,生育了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干三个儿子。

当初,司马懿为了不给曹操当官,就装病在家不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院子里晾晒的书籍没有人收,司马懿思书如命,便不自觉地跑到院子里收书,结果被一个新来的婢女无意中看见了。

张春华回家之后,得知了这件事,她担心那婢女是曹操派去的奸细,便拿起一把刀跑去将婢女给杀死了,以此来阻止司马懿装病的消息泄露。

由此可见,张春华做事果断,心狠手辣,不是个简单人物。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因为有司马懿这么优秀的权谋家作为父亲,还有张春华这样厉害的母亲,所以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得了真传,长大后都是玩弄权术的高手。

至于说司马懿的最小的嫡子司马干,由于他年纪比司马昭还小很多,并且从小就有间歇性神经病,所以他失去了成为司马懿继承人的资格。

相比较而言,司马师的才能要比司马昭高,这一点从两件事上可以一窥究竟。

第一件事,当初司马师娶了夏侯尚的女儿、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为妻,后来司马懿与夏侯氏家族成为政敌,司马师担心夏侯徽向娘家通风报信,便准备杀掉她,但一直没有想出一个完美的杀人计划。

后来,全国多地出现了严重瘟疫,许多人得病死去,司马师看到了机会,便下毒将夏侯徽毒死,对外谎称说夏侯徽是得瘟疫去世的,果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夏侯徽)知帝(司马师)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要知道,夏侯徽与司马师共同生活了多年,而且为他生育了五个女儿,他竟然忍心杀死结发妻子,可见他心狠手辣,一点也不比张春华差,但这件事也说明他很聪明,在谋略上与司马懿十分接近。

第二件事,魏明帝去世之后,儿子曹芳继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成为托孤大臣,但两人并不和睦,曹爽处处打压司马懿,司马懿最后没办法,只得称病在家不出。

尽管如此,曹爽也没打算放过司马懿,准备找机会将其杀掉,这促使司马懿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夺权。

但问题是,那时候支持司马懿的将领大多不在京城,因此缺少内援,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司马师站了出来,他瞒着所有人招纳了死士三千,这些人战斗力强且都十分忠诚,他们平时生活在民间,一旦有事就会快速集结,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等到司马懿决定发动高平陵之变前一天夜晚,司马师这才将他阴养死士三千之事告知司马懿,司马懿听完大为震惊,称赞司马师很厉害。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而在政变过程中,司马师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从容淡定,调度有方,最终控制了整个京城,为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

反观司马昭,当他得知司马懿准备发动政变时,一夜都没睡着;第二天政变发生后,他也只是被司马懿安排去防守皇宫,并没什么太大的贡献。

从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发现,司马师的综合才能很高,比只在军事领域略有建树的司马昭相比(也没打什么胜仗,也就是在主军战败的情况下,他的损失比较少而已),强了不少。

因为两人在长幼顺序和才能上都有差距,所以在司马懿眼中,司马师就是他着重培养的继承人。

尤其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为权力交接做准备,他带着司马师去征讨王凌叛乱,目的是接机让司马师掌管军队,回来之后司马懿就去世了,之后司马师升任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至于说司马昭,则在高平陵之变后先后担任安西将军和安东将军,并在司马懿去世后成为都督(都督淮北诸军事),相当于军区司令,跟司马师的地位相差很大。

对于这样的结果,司马昭当然不会甘心,但他之所以没有与司马师反目成仇,主要还是因为他争不过司马师,并且他的才能也不足以稳定当时的局势,与其这样,还不如全力支持司马师,自己在暗地里谋划就行。

当初,司马懿还活着的时候,对儿子们管教很严,尤其重视兄弟和睦,所以司马昭根本不敢跟司马昭争夺继承权。

司马懿去世之后,魏国的局势十分复杂,支持曹魏宗室的人还有很多,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对司马氏家族虎视眈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富有谋略、手段强硬且威望更高的的人主持大局了,司马师很符合这个要求,司马昭则显然无法胜任。

举个例子来说吧,司马师掌权后为了进一步确立威信,曾发兵讨伐东吴,还任命司马昭作为主帅出征。

这是司马昭第一次作为领军大将,可见司马师对他还是很重用的,并且他也需要司马昭作为自己的帮手,兄弟二人一起努力稳固地位。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但是,司马昭不争气,竟然被诸葛恪打得大败而归!

这还不是丢人的,司马昭为了推脱责任,还在战后暗示属下主动担责,并杀掉了指责他过失的司马王仪,众将因此对他十分不满。

这件事闹到朝堂,许多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司马昭,司马氏家族的地位和威望一度有被动摇的危险。

至此危急关头,司马师挺身而出,他主动承担了战争失败的罪责,并削去了司马昭的爵位和都督之职,其他战败的将领则没有受到处罚。

众人见司马师敢于承担责任,都感到非常敬佩,他的威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更多人愿意效忠于他。

再举个例子,嘉平六年(246年),魏帝曹芳联络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准备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师。

这是曹魏集团对司马氏家族的第一次反抗,但司马师早就有所防备,他安插的卧底提前侦查到了消息,于是他先发制人,将参与政变的一干人等全部灭族,并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司马师擅行废立固然惹了众怒,但他如果不这么做,将会有更多人对司马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可见他果断处理这件事也有其必要性。

而在这一事件中,司马昭只是个执行者,所有的谋划和决策,几乎都是司马师做出的。

从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师是继司马懿之后,司马氏家族的定海神针,而司马昭那时候还稍显稚嫩,不堪重用,只能当司马师的小跟班,甚至还需要司马师保护他。

所以说,司马师如此强势,司马昭怎么敢跟他反目成仇呢,不是找死吗。

但是,也不要以为司马昭就此放弃了,他演技不错,而且愿意去谋划,他有信心从司马师那里接过权力。

前面我讲过,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给他生了五个女儿,但没有儿子。

夏侯徽去世后,为了要一个儿子,司马师娶了镇北将军吴质的女儿吴氏为妻,但吴氏后来被证实无法生孩子,司马师便休了她,另娶泰山羊氏之女子羊徽瑜为妻(母亲是蔡文姬的姐妹)。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羊徽瑜出身名门望族,且年轻貌美,司马师非常喜欢她,与她的感情也很好,但两人结婚数年也没有生育孩子,司马师为此感到十分沮丧。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昭突然做了个决定,以哥哥司马师无子为由,请求父亲司马懿将刚刚一岁多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哥哥,得到了司马懿的同意。

景帝无子,命攸为嗣。

那时候司马师不过四十岁出头,正值壮年,生孩子的机会还有很多,司马昭却在这时候将儿子过继给他,显得很不寻常。

司马昭为何要这么做呢?

表面上看,司马昭是好心为之,毕竟司马师的妻妾十几年没给他生下孩子,司马昭雪中送炭,值得称赞。

但其实,司马昭这么做另藏玄机,是在为自己掌权做谋划,那他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

原来,司马师除了生不出孩子之外,他还有个很大的隐疾,那就是眼睛有毛病,长了一种肿瘤,经常流脓。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这种病在古代是无法治愈的,在现代也是一种顽疾,一般是先天性的,如果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可能会危及身体其他器官,严重情况下可以致死。

司马师的眼瘤或许就比较严重,因为他的死就跟这个病关系莫大,而死亡时间距离高平陵之变不过短短五六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司马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他,一旦司马师过早去世,那么他就可以取代司马攸掌握大权;退一万步讲,即使司马师没有死于眼瘤,甚至活得时间比他更长,那他的儿子司马攸也可以继承权力。

也就是说,无论从那方面来讲,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昭及其子嗣都将是最终受益者,而不是其他兄弟子侄。

不过,司马昭还是比较聪明的,为了掩饰他的真实想法,他在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的同时,也将另一个儿子司马机过继给已经去世的弟弟司马京为子嗣,以此来避免众人的猜测。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不得不说,司马昭为了争夺权力,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啊,叫他送子童子也不为过吧。

不过,好在司马昭还有四个儿子(一共九个儿子,三个夭折,两个送人),不至于让他膝下子嗣单薄。

当然了,司马昭还是想要自己接手权力的,所以他不能干等,他总得做点什么吧?

机会在正元二年(255年)出现了,这一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发起了对司马氏家族的讨伐,理由是司马师擅行废立,并派人联络了东吴,东吴也同意出兵协助。

而在此之前不久,司马师因为眼疾加重,让医生给他做了一次切割手术,还没有痊愈,只是将眼睛包扎起来了。

既然哥哥司马师有病在身,作为弟弟的司马昭应该替他出征才对,但司马昭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示。

在一次朝会上,司马师询问众人如何平叛,大多数臣子都劝他派一员大将前去,但钟会和傅嘏却极力劝说他亲征,由于这两人是他的亲信,所以他最终决定亲征,弟弟司马昭则留守京城。

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帝自行。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起初,战事还比较顺利,司马师率军击败了叛军,但后来文钦之子文鸯突然率军袭击司马师军营,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睛珠子被震出了眼眶,等他返回许昌之后不久,就病重去世了。

司马师去世之时,司马昭和司马攸都在他身边,但司马攸只有十岁,所以司马师便升任司马昭的卫将军,让其统领诸军,也就是选司马昭做继承人了。

这个其实不难选择,为了家族利益着想,也为了国家前途考虑,司马师不能让一个十岁的孩子作为掌舵人。

不久之后,魏帝曹髦使用了一个计策,他下令司马昭留守许昌,傅嘏则统领大军返回京城。

这是曹髦在对傅嘏进行拉拢,其用意是趁机夺取司马氏家族的权力,但傅嘏并没有听从曹髦的诏令,而是跟钟会一起率军护送司马昭返回京城,很快就控制了京城局势。

曹髦见到司马昭之后,知道大局已定,于是册封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而司马昭掌权之后,第一时间就给钟会和傅嘏升官加爵,并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心腹重臣使用,帮助自己控制朝堂。

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率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这件事的诡异之处就在于,为何钟会和傅嘏要劝说有病的司马师亲征,又为何要极力拥护司马昭掌权?

原来,钟会和傅嘏与司马氏家族的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钟会,他与司马师是好友,但与司马昭的关系也很亲密。

通过这两人在司马师去世前后的表现,以及司马昭对他们的态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个人已经结成同盟了,而司马师之死极有可能是个阴谋。

另一个佐证是文鸯,他作为害死司马师的凶手,后来投奔了东吴,但因为与诸葛恪的关系不是很好,又转投了魏国。

当时很多大臣建议司马昭杀死文鸯,但他没有这么做,还封文鸯为将军,关内侯,并予以重用。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如果司马昭重视兄弟感情,那他就该为司马师报仇,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将文鸯当做功臣来对待,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反观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他就因为文鸯害死了他伯父司马师而很不高兴,哪怕是后来文鸯临危受命,击败了秃发树机能,降服了二十余万胡人,司马炎也对他不感冒,还找机会免了他的官。

可见,司马昭对司马师的感情,甚至还不如儿子司马炎,所以他看起来与司马师相处得十分和睦,其实一直在找机会算计司马师,并且他演技十分不错,对司马师十分关心和恭敬,让司马师对他无比信任,临死前心甘情愿选他作为继承人。

优秀作者:四川达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