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问:“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里开头的句子,充满哲理和智慧。我的理解是:人的先天本性都是相近似的,只是后天形成的习性相去渐远。

人生下来,具有先天的自然属性,此时头脑像一张白纸,没有刻画一点社会属性,类与万物,与动物更相近,所以人与人都是相类似的。随着人在自然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中长大,头脑中不停刻录各种社会信息,积累各种适应社会的知识、技能、习惯慢慢改变人的本性,此时本性已经变成了习性,这种习性逐渐形成并改变人的三观。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社会的大染缸里,人就有了本质的不同。有了等级、贫富、卑贱、高下等区分,这也是社会关系使然。

总之,这句话强调社会环境是改变人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人生未来的走向。

想请问诸位一下,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边这个习理解为积极的改变性,还是说性本身是好的,但是习把它拉远了。两种一边走向孟子的性善论,一边又走向荀子的性恶了。我问问各位的意见

优秀作者:小溪浪河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