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问: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这应该是一篇较为全面的,介绍三杨的文章。我将从3个方面告诉大家,“三杨”的班底,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1、“三杨”是如何上位的?2、“三杨”有哪些贡献?3、“三杨”有哪些缺陷?

文章较长,约5000字,请耐心观看,或者直接跳到感兴趣的部分看。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一、“三杨”是如何上位的?

三杨,指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不仅都姓杨,辅佐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4代帝王,而且都是内阁大臣,在明朝初年的政治生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人各有特点,时人称,杨士奇有相才,杨荣有相业,杨溥有相度。虽然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废除了宰相制度,但是内阁的作用,相当接近宰相,因此,明朝人说到贤相的时候,也基本上会说到三杨。

1、杨士奇:稳妥周到

杨士奇的一生,犹如一本爽文。

他1岁丧父,没过多久,继父也得罪了权贵,戍边而死。穷愁潦倒的杨士奇,两次考科举都没考上,只好靠教书为生。

这是典型的,草根出身、青少年时期历经磨难的男主。按照剧情,接下来他该逆袭了。

很快,他的机遇就来了。建文年间,朱允炆召集大臣修撰朱元璋的实录。连个功名都没有的杨士奇,居然被人推荐,当上了编纂官。

推荐的理由是,此人才气逼人,不是一般的读经书生。

他也是明朝为数不多的,非科举出身的内阁大臣。

朱棣靖难之后,杨士奇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地投向朱棣,成为朱棣的得力大臣,从此平步青云。

40多年来,杨士奇虽然也有过沉浮,地位却越来越重要,直至成为朱瞻基、朱祁镇时期的内阁首辅。

一个贫穷的少年,能做到这程度,浑身上下,可不止一把刷子。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一,擅长行政管理

在三杨之中,杨士奇的特点就是擅长处理政务,而且非常体恤百姓。

朱棣登基之后,他是最早进入内阁的大臣之一;朱高炽好不容易当上太子之后,他也是东宫最早的官署之一;朱瞻基登基之后,杨士奇更是内阁首辅。数十年来,辅佐几个皇帝处理朝政,兢兢业业。

朱高炽登基之后,大臣上书歌颂太平盛世,唯有杨士奇敏锐地指出,如今的百姓仍未温饱担忧,明朝还需要继续休养生息,让朱高炽不至于飘飘然。

朱瞻基登基之后,又是杨士奇劝谏朱瞻基,少动兵戈,减轻百姓的负担。明朝经常有水旱灾害,杨士奇在朝廷救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体恤百姓的措施,得到采用。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二,说话有艺术

杨士奇经常劝谏皇帝,但也很讲究语言的艺术。朱高炽当太子期间,经常被打压,杨士奇也多次巧妙地帮他化解危机。

朱棣在位期间,朱高煦多次在朱棣面前陷害太子。朱棣问起官员这件事,其他官员不敢回答,杨士奇大胆地说:臣等侍奉太子,其他人不敢和我们说汉王的事,但汉王不肯就藩,请陛下考察他的本意。

既巧妙地把朱高煦说坏话这件事揭过了,又提醒了朱棣,要处理朱高煦就藩的事。

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御驾亲征,把朱高煦降服之后,有大臣请他一鼓作气,把三叔朱高燧也一并处理掉。又是杨士奇站出来,以亲情为理由,打消了朱瞻基的念头,让朱瞻基能更好地处理藩王们的事。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三,善于团结同僚

有一天,朱瞻基告诉杨士奇,杨荣经常在背后说他坏话。杨士奇非但没有记恨杨荣,还请求朱瞻基对杨荣宽容一些。朱瞻基对杨荣接受边将送的马匹,非常不满,也是杨士奇为杨荣说话,打消朱瞻基的怒气。

大臣虞谦上书议论时事,却被人说是在博名声,触怒了皇帝。杨士奇连忙在皇帝面前帮虞谦说情,历数虞谦的功劳,才让虞谦得以官复原职。

此外,杨士奇还举荐了不少人才,救大明于水火的于谦、在苏州深受百姓爱戴的况钟,都是他推荐的。

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其宽厚待人、善于团结同僚的特点,为群臣起了表率,让永乐、宣德时期的朝臣关系,相对简单,少了很多明争暗斗。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四,才气逼人,见识广博

杨士奇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是博览群书,文采出众,青少年时期又曾游历各地,见识广博。所以,他是永乐、宣德时期的“笔杆子”,当时皇帝发布政令的官方文书,大多是出自他手。

朱棣和朱高炽时期的官方史书,《太宗实录》和《仁宗实录》,也都是他主持修订的。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2、杨荣:擅长谋略

1402年,朱棣率军进入南京城。他春风得意,骑马往皇宫走去。一个青年人拦在了他的马前。

那个青年人问他:您是先去拜祭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还是先继位?

朱棣一惊。他刚刚打赢靖难,居然得意过头,忘了自己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如果攻破南京城之后,不去拜祭朱元璋,反而直接登基,岂不是坐实了“乱臣贼子”的称号?

朱棣马上调转方向,去朱元璋的孝陵,同时,对这个青年人另眼相看。

这个青年,就是“三杨”之一的杨荣。他在朱棣在位期间,最受重用。朱瞻基继位之后,他的地位虽然被杨士奇超越,也一直是内阁里的中流砥柱。

他的特点,和杨士奇不太一样。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一,他擅长军事

杨荣是三杨当中,唯一一个曾亲自带兵打仗的。朱棣5次北征,都把杨荣带在身边。军队里最重要的印信,也交给他保管。

在朱棣身边,杨荣可不光干文书工作。他既亲自带兵迎敌,又经常参与战术的制定。一次班师回朝,军中粮草不足,也是他向朱棣建议,让朱棣把御用的粮草分给将士,又让军中粮少者向粮多者借贷,让军队度过了粮草危机。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二,他能谋善断

杨荣非常机敏,富有谋略。面对突发事件,他常常可以处理得滴水不漏。

朱棣在第5次亲征中,突然去世。身边人都不知所措,杨荣却很冷静,一方面瞒住朱棣去世的消息,命令身边人像朱棣依然活着一样伺候,一方面赶赴北京,报告朱高炽这一惊天巨变。在他的操作之下,军心稳定,两代皇帝平稳交接。

朱高煦起兵造反的时候,也是杨荣建议朱瞻基御驾亲征,掌握主动权,避免重蹈朱允炆覆辙。

朱祁镇在位期间,王振把持朝政,暗示三杨,让新人进入内阁。杨荣立刻上书,举荐了一批新人。杨士奇很不解,为什么要这么轻易听王振的话,杨荣解释:如果王振真要求某人入阁,他们也拦不住,不如在他没有指定人选的时候,先把他们自己的人送进内阁,以后可以同心协力。

杨荣能谋善断的特点,让他得到了几代皇帝的信赖,遇到事情,都喜欢找他参谋。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其三,他有战略眼光

有一次,朱棣接到奏报,宁夏被围,问杨荣有什么看法。

杨荣根据已有的战场信息,以及奏报的时间,分析说,宁夏之围解除的奏报,应该很快就发来了。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和他的分析一样。

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群臣大多反对,杨荣也是为数不多看出了定都北京可以解除蒙古各部的威胁,赞同迁都的大臣之一。

这些可以看出,杨荣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分析问题相当精准。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3、杨溥:坚如磐石

43岁,对于一个大臣来说,是正该大显身手的黄金年龄。可是杨溥,却为了太子朱高炽,坐了整整10年牢。

当时,朱棣正看太子朱高炽不顺眼,借口朱高炽迎驾来迟,处理了一批东宫官员。杨溥,就是其中之一。他被关进诏狱,家人的食物也经常送不进去,几乎饿死。

在牢里的日子,暗无天日。谁也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突然想起他,把他处死。

他却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牢里潜心读书,10年的时间里,把经书史籍反复读了很多遍。

10年后,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杨溥终于从监狱里走了出来。一出监狱,立刻就得到知恩图报的朱高炽的重用。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杨溥的两大特点,一个是风度翩翩,一个是学识渊博。

他每次上朝,都沿着墙走;面对小小的官员,也从不怠慢;大臣讨论事情,有时候大吵起来,他也一直心平气和,从不生气。

他在牢里读了10年书,出狱之后,也充分利用他在这方面的造诣,主抓文化工作。

杨溥是三杨之中最晚入阁的,比杨士奇、杨荣晚了20年,但是他凭借自己为朱高炽坐牢10年的坚定不移,以及苦读10年的学识,依然成为朝中官员的中流砥柱,深得朱高炽、朱瞻基重用。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二、“三杨”有哪些贡献?

三杨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力互补,达成了 1+1+1>3 的效果。

自从朱元璋废了宰相之后,事必躬亲,渐渐地觉得力不从心,就去找了几个大学士来帮他处理政务。这就是明朝内阁的雏形。但是朱元璋找的,基本是老学究,在政务上,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朱棣继位之后,正式设置内阁,让杨士奇、杨荣能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分享以前宰相的议政权。但此时的内阁,基本上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没有什么权力。

朱瞻基、朱祁镇时期,内阁的权力逐渐加重,加上朱瞻基设置了司礼监,明朝皇帝、内阁、司礼监三足鼎立的政治框架,开始正式形成。

“三杨”,不仅让内阁成为定式,还辅佐几代皇帝,政绩斐然,成为明朝最强内阁班子之一。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1、帮助朱高炽顺利继位

朱高炽虽然当上了太子,但是朱棣一直不喜欢他,而是喜欢他的弟弟朱高煦。加上年老的皇帝和年长的太子之间,向来关系微妙,朱棣便一直找机会打压朱高炽。

朱高炽的储君之位,一度岌岌可危。

三杨一方面支持嫡长子继承制,另一方面,觉得朱高炽宽仁的性格,可以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因此,一直坚定地站在朱高炽的这一边。

杨荣跟在朱棣身边,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杨士奇为朱高炽,挡住了多少来自朱棣的责问;杨溥更是为了朱高炽,入狱10年。

在他们的辅佐和帮助之下,朱高炽保住了太子之位,顺利登基。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2、帮助明朝顺利转型

朱高炽登基的时候,明朝满目疮痍。由于朱棣太能折腾,20年间干了迁都、下西洋、无征漠北、大兴土木等多件大事,劳民伤财,百姓也不堪重负,起义此起彼伏。

此时的明朝,要做的,就是从朱棣的对外扩张,改为休养生息,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在三杨的帮助之下,朱高炽开始改变朱棣在位时期的不少政策,如停止各项大工程、减免拖欠税款等,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朱高炽仅在位10个月就去世,他的儿子朱瞻基接过他的重担,在三杨的辅佐下继续推行新政,完成了帮助明朝转型的历史使命。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3、帮助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明朝完成历史转型之后,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时期。当时的明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可以说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史称“仁宣之治”。

这和三杨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朱瞻基去世之后,仁宣之治并未戛然而止,而是在以三杨为首的内阁的带领下,延续着朱瞻基时期的盛世繁华。

直到三杨先后去世,内阁的其他人资历和能力都不够,大权逐渐落到王振手里,明朝的大好局面,开始飞速地走下坡路,不久就迎来了土木堡之变。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三、“三杨”有哪些缺陷?

三杨虽然能力出众、贡献巨大,但是他们也不是十全十美,而是有着不小的缺陷。

当他们侍奉的君主是英明神武的朱棣、宽厚仁慈的朱高炽、精明强干的朱瞻基时,这些皇帝能够帮他们取长补短,让他们最大化地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但是,当他们遇到9岁的小皇帝朱祁镇,以至于要亲自上阵,把握大明江山的航向时,他们的缺陷,就被成倍地放大。

以至于,后世有些人认为,明朝之所以会堕落到土木堡之变的程度,三杨也难辞其咎。

那么,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让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如此辛辣呢?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1、过于媚上,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三杨虽然也经常劝谏,但前提是,他们知道,这些谏言不会触怒皇帝。

真正触及到皇帝逆鳞的,他们就闭口不言,相反,还经常会为皇帝歌功颂德。

就连他们写的诗,也被称为“台阁体”,其特点是,词藻端庄,粉饰现实。三杨这么超凡的学识,却无法为当时的文坛增色。

诗文事小,国事事大。

朱瞻基爱好玩乐,导致宫廷开支庞大,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他特爱玩蛐蛐,更是造成不少百姓家破人亡。但是,三杨在这方面,从来不敢劝谏,还要经常陪着朱瞻基进行游园活动。

他们只敢在朱瞻基去世之后,以新皇的名义,把这些过于繁重的开销一一砍掉。

朱祁镇时期,王振当政,他们也不敢直接和王振对抗,只敢在暗地里给王振使一些不太明显的小绊子,导致王振的权势越来越大,直至可以左右皇帝的意见。

三杨去世之后,就彻底没有人可以约束王振了。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2、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三杨过于着眼于眼下的休养生息,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干了不少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

朱棣好不容易收复的安南,就是在杨荣和杨士奇的力主之下放弃的。他们认为,朝廷在安南的军费开支过大,不如撤军,不再经营此地。

从那以后,安南彻底独立,明朝不仅失去了东南方向的屏障,也失去了对南洋和西洋地区的威慑力。

郑和下西洋,也是在三杨的力主之下放弃的。

朱高炽继位之后,听从三杨的建议,下令停止下西洋。可是朱瞻基继位之后,又重新启用郑和,这才有了郑和的第7次下西洋。与此同时,下南洋的活动,也在进行着。

三杨虽然无法阻止朱瞻基,可是,却在朱瞻基去世之后,彻底停止了这项伟大的远航活动。从此以后,后来的明朝皇帝再想下西洋,却连图纸都找不到了。

明朝彻底失去了在海上发展的机会。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3、过于重文轻武

从朱瞻基统治后期开始,到朱祁镇登基之后,在明朝的长城之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瓦剌趁着明朝休养生息,不再北伐,统一了草原,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力量。

可是,在瓦剌坐大的同一时期,明朝不仅没有重视起来,军纪还进一步松弛,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朱瞻基活着的时候,相当关心军队的建设,10年3次巡边,3次御驾亲征,还下令彻查军队屯田事项。朱瞻基去世之后,三杨一心扑在文治上,即便有杨荣这样擅长与打仗的官员,也依然是重文轻武,专心国内的发展,而忽略了外部的威胁。

瓦剌就是在明朝的松懈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最后攻入明朝的国土,造成了“土木堡之变”。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写在最后

“三杨”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他们遇到的,是雄才大略的朱棣、宽厚仁慈的朱高炽、精明强大的朱瞻基。这几个皇帝,都是很有主意的人,又都很知人善任,三杨只要做好辅佐的工作,就可以让明朝这艘巨轮平稳地向前行驶。

朱瞻基的进一步放权,也成就了他们明朝最强内阁之一的名声。

朱瞻基时期,也是明朝历史上君臣关系最融洽的时期,三杨不用把精力耗费在应对皇帝的猜忌、和同僚勾心斗角上,而是可以全心全意地辅佐皇帝,为国家服务。

到了朱祁镇时期,小皇帝还不到10岁,年纪实在太小了,他们一跃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他们的缺陷,也暴露了出来。

如果他们一生遇到的,都是朱祁镇这样的皇帝,或者是其他能力不足,甚至像嘉靖那种乐于看到大臣党争的皇帝,三杨也未必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了。

你们觉得呢?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三杨”班底有何厉害之处?

优秀作者:金娃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