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问: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万历朝的明神宗朱翊钧,是史上特别令人瞩目的皇帝,也是明朝历史上最为奇葩的一位皇帝。

朱翊钧近三十年处于怠政状态,至少有二十八年基本不上朝,这一皇帝怠政“创举”在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朱翊钧近三十年不愿意上朝,但他却能稳稳掌控皇权,这表明朱翊钧虽懒政怠政,但并非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帝王,而是有他掌控皇权的帝王秘诀的。历史上,有的皇帝一旦不在朝中,皇权就丢了,比如,三国时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便遭遇了司马懿父子搞政变,丢了皇帝位,相比较而言,明神宗朱翊钧是非常厉害的帝王。

朱翊钧十岁即皇帝位,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继位初期,他勤学勤政,举日讲,御经筵,读经史,非常勤奋;在位之初的十年,他重用能臣,特别是信任和重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他全力支持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在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年—1600年),朱翊钧主持“万历三大征”,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巩固了明朝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但也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力。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万历皇帝(剧照)

后来,朱翊钧变了,与他在位前期的治政方式大相径庭。万历十二年(1584年)八月,在张居正死去两年之后,朱翊钧便开始报复清算他的恩师、培养他成就帝业的张居正,他在都察院参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批示,斥责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管制言官,蒙蔽皇帝,欺骗主上,忘恩负义,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并说本来想对他开棺戮尸,念他效劳多年,姑且免依法追究。其实,张居正死后已被抄家,张家老弱妇孺被困于府中,饿死十多人,原本,连张居正80岁的老母也不放过,后经大学士、首辅大臣申时行的请求,才留一处空宅和10顷田地让她有个居住之地。朱翊钧清算张居正既是对之前他受张居正约束、钳制的报复,也是在他亲政后以处置张居正来树立皇帝权威。

朱翊钧年少时是一位勤奋读者的皇帝,在位前十年执着于政事,可是,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年底开始,他开始沉湎于酒色,进入了怠政时期,他重用宦官,使其监理朝政。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他派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赴各地掠夺民财,以供宫中挥霍淫乱,因而多次激起民众反抗。在他在位的晚年,因立嗣矛盾而酿成“国本”之争,致使党争加剧,留下严重后患。

朱翊钧怠政严重,致使朝政荒废,而内阁辅臣争斗不休,朝中各派党争不断,明廷财政危机,边防日弱,东北建州女真势力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廷征调精锐部队赶赴辽东想一举灭了努尔哈赤,但却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击溃,明军自此难敌女真军事势力。万历皇帝晚期使明王朝真正进入了衰败局势中。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明神宗朝服像

那么,万历皇帝为何长达二十八年不愿意上朝,但却能牢牢掌握皇权,避免自己被架空呢?

第一,万历皇帝之所以长期不愿意上朝,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朱翊钧亲政后不久,主持“万历三大征”之后,开始自傲懒政,通过谕旨处理军政大事,不上朝理政了。

朱翊钧继位之初,高拱是内阁首辅,当时主少国疑,高拱以才略自许,盛气凌人,欲专权擅政,极力想剥夺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权力,因此了被冯保视为死敌,后来,冯保当时的阁臣张居正联手,在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面前,告发高拱蔑视朱翊钧年少不能为人主,因而,在后宫陈太后等的支持下,除去高拱首辅之职,冯保得以稳掌内朝权力,而张居正成了首辅,掌管外庭。神宗帝支持张居正推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政治成就。

高拱临终前高拱写了《病榻遗言》,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以阴谋夺取首辅之位的经过,这对于促使神宗帝在张居正去世清算张居正起了重要作用,朱翊钧亲政后,开始放飞他自己,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神宗帝主持了“万历三大征”。

在“朝鲜之役”中,神宗帝先是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帮助抗击日军,之后,又以邢玠为蓟辽总督、以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集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及福建各处兵力,乘日本掌权者丰臣秀吉死时,在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等的配合下,击败日军指挥官小西行长等率领的军队,取得了援朝抗击日军的胜利。

在“宁夏之役”中,神宗帝派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为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及浙江之兵等,会同协同总督叶梦熊、宁夏重兵麻贵,击败了哱拜主谋,以东旸自称总兵,以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的宁夏叛军。

在“播州之役”中,神宗帝派兵部右侍郎李化龙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并巡抚四川,分兵八路征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在总兵官刘綎、马孔英、吴广、童元镇、李应祥、陈璘等,以及贵州巡抚郭子章、湖广巡抚支可大的配合下,击败叛军,逼杨应龙自缢,捉捕了杨应龙之子杨朝栋。

神宗帝在朝鲜、西北、西南边疆的这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了胜利,这使他志得意满,开始变得自满自傲,渐渐地懒于处理朝政。其实,在指挥“三大征”时,他就开始通过谕旨的形式向朝中文武大臣传递命令,而逐渐减少在朝中“召对”众臣。“万历三大征”之后,朱翊钧更自傲,更懒政了,他对于大臣们奏章的批复,越来越不感兴趣。在“播州之役”结束时的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礼部主事卢洪春在奏章中就说:朱翊钧“日夜纵饮作乐”。

其次,万历朝中期,朝中党派林立,国本之争不休,使朱翊钧对朝臣非常失望,这使神宗怠政更严重。

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起,为争立皇太子,演成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早在隆庆朝末期,朝中的党争就开始了,之后,朝中党派林立,派系之争日盛一日,朝中各派互相倾轧。当时,朝野形成了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派系名目众多,党争无休无止。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明朝党争

而当万历朝立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国本之争”便使朝中的党争愈演愈烈。当时,朝中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以祖制,朝中大臣大都主张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明神宗却不喜欢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而是更宠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但却受到朝中多数重臣以及慈圣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近15年,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才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

但是,福王朱常洵却迟迟不离京去就任藩王。当时,明神宗特别偏爱贵妃郑氏,因而也特别宠爱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没有能当上太子,便坚持其王府庄田要达到四万顷,才肯出京就藩。而为了能否给足四万顷庄田,朝廷又掀起了一场长达七八年之久的福王庄田之争,直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病逝,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此比较稳固。

立储之争和福王庄田之争让明神宗对大臣非常反感,也使朝中的党争加剧,明王朝的朝中政治力量出现了半撕裂的状态,明神宗既失望、厌烦,又郁闷、慵懒,对上朝非常厌恶。

而福王出京去洛阳刚刚过了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酉时,又发生了著名的“梃击案”,使朝中的政局更乱,党争更严重了。

当日傍晚,有一个名叫张差的蓟州男子,突然在宫中出现,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起初,皇太子也以为“梃击案”幕后必有主使者,一些朝臣也怀疑是郑贵妃搞的鬼,郑贵妃却一再指天发誓,与她无关。朱翊钧见案情已涉及他所宠爱的郑贵妃,而且,长期以来,朝中大臣一直议论神宗不善待皇太子,感到事情重大,怕最后涉及到他自己,于是,他亲自为“梃击案”定性,判张差为“疯癫奸徒”,下旨毋株连无辜,致伤天和,将张差处斩,并杀了与案情有关的太监庞保、刘成二人。五月月二十八日,明神宗一反常态,在他怠政二十五年之后,首次召见大臣,宣布其定案指令,草草将案情结了。可是,“梃击案”所存在的质疑一直未能解,后来,“梃击案”与“红丸案”“移宫案”成了万历、泰昌年间的三大疑案。

“梃击案”引起了朝局的争论,而且,大臣们一直有疑问,各派系也借机打击对方,案情差点儿就波及至郑贵妃和明神宗,有造成明神宗与皇太子矛盾的趋势,这让明神宗非常烦恼,对朝中大臣更失望了,因而,也使他更不愿意上朝。

“梃击案”前,初入内阁的廷臣根本就不知道皇帝长相是怎样的,当时,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四位重臣对朝中政事忧心如焚,但他们见不到皇帝,无计可施,只能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时间。朝臣不见皇帝上朝,也无心于朝政。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朝中各部司空虚,诸正式荒废,皇上深居二十余年,未曾一次召见大臣,天下有陆沉之忧。”(参看[清]张廷玉:《明史·神宗本纪》)

明神宗被朝中党争弄烦了,被立储之争弄得很失望,对立朱常洛为太子不满意,他对朝政越来越不感兴趣,索性不上朝了。

再次,明神宗沉溺于酒色,贪恋财货,身体越来越差,这让他更不愿意上朝。

立储之争后,明神宗近三十年不上朝,他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遊,不祭祀祖庙,不召见大臣,基经常不批阅奏章,他身居于深宫,迷恋于淫乐,以酒解忧解烦。此外,朱翊钧特别贪财,可能是由于贪权贪财,想满足挥霍需要,他是明朝皇帝中,最酷爱聚财敛财的一位皇帝。其实,在他亲政后不久,他便查抄了张居正、冯保、张居正等的家产,而没有将所抄查的财物放入国库,而是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他自己支配;此外,他还特令他的亲信宦官,到外面去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刮民财,将掠夺钱财收入宫中。

朝鲜使臣李恒福曾认为神宗穷奢极欲,评价他说:“穷极侈靡,以龙脑沉檀屑杂以椒末涂屋壁,又督珠市,尽纳其珠,择其大颗,络为障子。又遣太监采珠于外,南方贡以珠,其重四两,天下所贡无于此。此外大者不过三四钱,取之不遗余力,长安市上龙脑。”([韩]李恒福《燕行录全集》卷8《朝天纪闻》)

如此用心于酒色淫乐,敛财挥霍的皇帝,当然不喜欢上朝去面对那些忙着党争的朝臣,加上他身体越来越差,更没有精力上朝了。

明神宗酒色过度,致使身体极为虚弱,万历十四年(1586年),当时才二十四岁的明神宗,曾传谕内阁说他“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礼部主事卢洪春为此特地上疏,大胆指出其“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初一,神宗又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曾因为病情加剧,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不难看出,神宗的身体状况确实是每况愈下。这也是他长期不上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说,认为神宗皇帝有肌肉萎缩的腿疾,怕经常上朝让朝中众臣轻视他,所以,长期不上朝。

第二,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却能稳稳地掌控权力,没有被架空,这是由当时的朝局和他的善于使帝王权术所决定的。

首先,张居正死后,朝中再无强势的权臣,无法对明神宗行使皇权进行牵制。

高拱、张居正之后,万历朝有了十位内阁首辅,但都没有能出现像张居正那样强势的首辅,张四维任首辅不到一年,便丁忧去了;申时行任首辅八年左右的时间;王家屏在首辅位置上只待了半年多; 赵志皋任首辅不不到一年;王锡爵也差不多,当首辅就一年多时间;赵志皋在首辅位置上时间稍长点,但也当了六年多的时间就去世了;沈一贯当了近五年的首辅,算是干得比较久的;朱赓只当了两年的首辅;李廷机在首辅任上待了近四年;叶向高在首辅任上待了不到两年;方从哲在首辅任上待的时间较长,达八年时间。从万历朝十位首辅的任期时间来看,便能明白,张居正之后,只有申时行和方从哲在首辅任上待了八年左右的时间,其他大臣当首辅的时间都不长。万历朝频繁换内阁首辅,这也是明神宗为牢牢掌控朝权而采用的帝王权谋。走马灯式地更换首辅,使每一任的首辅都没有机会在朝中强大的势力圈子,自然也就无力架空明神宗。

其次,明神宗贪色、贪酒、贪财,但他更贪权,始终“魁柄独持”。

明神宗是明朝皇帝中最是操权有术的帝王,他后期虽怠政昏暗,但并非昏庸,他虽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但在使用帝王权术方面,他并不与朱元璋、朱棣逊色。

万历中期之后,明神宗虽然不上朝,但是,他把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内朝,他绝不允许宦官专权,也不允许后宫或外戚干政,他看似不理朝政,但却牢牢把控着政权;在外庭,他任凭朝中各派系在党争中吵闹,而他却从中制衡,牢牢控制朝局,不允许有严嵩、张居正这样权臣出现;此外,平常朝政他不理不睬,但事关军国大事,他是不会放权的,是不会让别人来替他做决策的。比如,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等,他积极做出反应,并亲自做出决策,一点儿敢忽略,他以冷静而精明的方式,控制着朝局。

再次,明神宗防止太监专权,却又能很有效地利用太监来控制朝政,他是明朝很能用太监又能抑制太监的帝王。

虽然万历不上朝,但对于朝中事务,明神宗都能通过太监了解到,太监们会将朝政政务传达给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也会通过太监们将自己的决策传达给大臣,让他们去传令给阁臣去执行。明神宗就是以这种“谕旨”的方式来掌控朝政的。他很能用太监又能抑制太监。

比如,明神宗清除了掌管内朝的太监冯保之后,便开始重用张宏、张诚与张鲸等。冯保被斥逐之后,张宏继任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张鲸任掌东厂太监,兼掌内府供用库。张宏是一位很忠诚很有责任心的太监,他见神宗左右内侍以财货蛊惑皇上心性,便绝食数日,以致饿死,他以死来劝谏神宗,神宗对他的死非常痛惜,命人把张宏安葬于阜城门外迎祥寺侧。

张宏死后,张诚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掌东厂太监张鲸名位虽在张诚之下,权力却凌驾于张诚之上,他纵容亲信邢尚智,招权纳贿,但因掌管着东厂与内府供用库,内阁辅臣对他颇为忌惮,可是,张鲸肆无忌惮,敛财太过分,这引来了谏官们的弹劾,首辅申时行奉旨对他训斥,张鲸不惧首辅,这让明神宗感到张鲸的权力欲太大了,因而,将其罢斥。

之后,张诚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东厂及内官监,其权力比张鲸更大,张诚权力大了,心思胆量也大了,他向皇上规谏,引经据典,或暗地讥骂,无所顾忌,他自以为查抄张居正家产有功,得到神宗的宠爱,便肆无忌惮,他还开始培养小太监,并与外戚武清侯结为姻亲,这便超越了神宗所能容忍的界限,他因此也被神宗罢斥了。明神宗绝不允许再有像冯保那样的太监出现。

明神宗所需要的是陈矩那样的太监。陈矩是明朝少有的善心忠诚的太监。他于1598年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掌管东厂,此时,陈矩的权势很大,但他却秉持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原则,不忘祖宗法度,遵循圣贤道理,他善待犯人,避免酿成冤案。他敢于直言劝谏明神宗,尽力想让神宗避免有失德之处。

陈矩有时还会为大臣说法,劝谏明神宗,比如,大学士沈鲤上书建议修改矿税制度,这损坏神宗的利益,使神宗非常愤怒,陈矩便帮着沈鲤进言,阻止神宗对沈鲤的处置。再如,参知政事姜士昌上书谏言,指出神宗的过失,因此而触怒了神宗,神宗欲杖打姜士昌,陈矩认为姜士昌的谏言乃是尽其职责,极力劝阻神宗,神宗这才免了姜士昌的罪。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明神宗既能使用太监又能制约太监,充分利用太监来辅佐他掌控朝政,所以,自明神宗亲政之后,虽然他长期怠政,但从未出现大权旁落的状况。

《明史》评价说:“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并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是很有道理的。

优秀作者:冰镇汽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