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有没有人步行过十公里?

问:有没有人步行过十公里?

有没有人步行过十公里?

是速度?是远近?是一天走路的多少?是从前?是现在?

若速度,每小时是四公里,快速是六公里。

不能达到十公里。

有人计算过。

战争年代的急行军可能时速达到十公里或超过十公里,——那是特殊情况了。

倘若不计时速,问今人一天、两天、三天……共步行走过十公里不?

这许说不准了。

即便年轻人,出门坐车,不愿步行,坐办公室的,恐怕十天半月亦步行达不到十公里?

即便送快递的小哥,每日车行辛苦。

若步行亦有限的。

有车,人不愿步行。每天人步行是微乎其微的,——人的步行都为车所代替了。

这是现在。

但从前,是不能这么说的。

虽然有车,在城市、在经济发达区。

在偏僻的小山村,由于没有公路,缺少交通工具,人们出门百分之九十以上靠步行。

父母辈那一代人。六十年代初期送公粮,把公粮挑到十公里以外的区上粮管所去卖,来回二十公里。

一天两趟。

鸡叫出发。

公粮风干扬净。

男人用箩筐挑四斗(每斗谷十八斤),女人二斗或三斗。

按斗数记工分。

年纪大些的女人赶牛用款袋驮二斗、三斗。

歇上晌回来,赶忙吃了饭赶第二趟。

太阳落山回来,人亦十分疲乏了。

去是重载,回来轻松。但计一天四十公里路,空手步行亦难,况去之两趟肩负重担呢!

后来公社修了新粮库。送粮有二公里半。一天步行三趟,计十五公里。比送区粮管所麻烦减少了许多。

生产队劳力自带粮食、工具上“河工”,步行二十公里、五十公里以外不稀奇。

进山自带糢糢,去买竹子、木料,为集体建仓库步行三、四十公里用肩膀扛回来,起早摸黑,饥渴难耐不叫苦,亦平常事。

平时鞭牛犁地,一整天为农家除牛栏粪每担八、九十斤压在肩上来来回回不停地走,或亦超过十公里不止的。

即如学生时代,我们十六、七岁。

如红军打裹腿、背棉被、扛红旗、戴风镜、携闹钟,步行上北京沿京广铁路线四十日走千余公里路,风雪急进。

扩开眼界,见到周总理,见到首都风光!

尝于一日夜,迎朔风行七十余公里,又冷又饥又渴又疲劳,脚板心血泡一个连一个,一落地钻心的痛,坚持前进。

奚言十公里哉?!

铁道工人寒夜中让我们睡他的热炕,拿出热糢糢给我们吃。

七个男娃盖一床棉被,和衣而卧,数十年过去了,还记得。

一个同学寒冷的北国冬天连袜子亦没穿。

我在钟祥城关二、三块钱买的一双皮草鞋穿破了,完成了“长征”,留在了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小学西边一间屋子里了。

步行的奇迹。

比老红军,我们差的太远。

但老红军的精神,我们世代不忘!

今,少有人步行过十公里。

而创业亦如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能走向远方。

优秀作者:李廷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