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历史上康熙十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问:历史上康熙十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康熙十四子允禵,恐怕是清朝最后一个独当一面掌握兵权的皇帝之子。

康熙五十七年,拉藏汗被准格尔部进犯,向清廷求援。三十岁的允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康熙皇帝代表的身份出征。这也是允禵人生的高光时刻。

然而,仅仅七年后,威震一方的大将军王,就被幽禁在了河北遵化的景陵(康熙帝陵墓)。如果以这样的人生起落来看,允禵的结局,确实不好。

但是,如果与八爷党的其他阿哥对比,允禵的结局应该算是最好的。八阿哥、九阿哥,是八爷党的核心,也得到了最差待遇——死在了拘禁地,还被改名阿其那、塞思黑。

历史上康熙十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乾隆戎装照

真正可以和允禵做对比的,是八爷党的另一位成员十阿哥允䄉。

允䄉的家族背景深厚,外祖父遏必隆是康熙的辅政四大臣,遏必隆的外祖父是努尔哈赤,遏必隆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康熙,一个是皇后、一个是贵妃。允䄉就是贵妃所生。这个地位也仅次于废太子允礽。

而允禵也有子凭母贵的意思,但也因为自身受到康熙的重用,也是一时荣宠。

再有,允䄉、允禵都不算是八爷党的核心。也就是说,他们不算是雍正的主要敌人。

所以,这两个人的结局,还是有一定可比性的。

历史上康熙十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允䄉、允禵生平对比

以雍正继位为起点,允䄉、允禵的经历也大略相似。

当年,允禵从抚远大将军任上,被召回北京。在寿皇殿康熙的灵堂上,允禵因为性格原因,加之归途受到雍正猜忌引发不满,就与雍正起了冲突。这样,允禵也是最早一批被管制起来的,先是在河北遵化的景陵幽禁。等到雍正三年,真正开始清算政敌的时候,允禵才被押回北京,关在景山的寿皇殿内(也就是当年的康熙灵堂)。

在允禵被幽禁的第二年,十阿哥允䄉因为消极怠工,也被革爵圈禁。

好在,这俩人都熬过了雍正。在乾隆即位后不久,允禵、允䄉同时被释放。而在之前,允䄉的最高爵位是在康熙朝被封的敦郡王,允禵的最高爵位也是郡王。

允禵的郡王有点儿水。

因为他和雍正皇帝共同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去世,才被雍正以慰藉“皇妣皇太后之心”为名封了郡王,但未赐封号、未给予俸银,算是个挂名的郡王。不久又被剥夺。

所以,当两人被乾隆释放前,他们都是没有爵位的白身。而在被释放后,俩人得到了同样的爵位——辅国公。

四年后,允䄉去世,以固山贝子之礼殡葬,算是高出了两级的规格。此时允禵还是辅国公。

历史上康熙十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允禵是在被放之后十年,才晋级为贝勒。这中间是否有晋封,没查到。如果没有的话,那算是连升三级(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

还没算完,允禵的好结局在于死得晚。在被封为多罗贝勒之后的第二年,允禵被又被晋封为郡王——多罗恂郡王。我甚至怀疑,本来就想一步到位封允禵为郡王的,但由于跨度实在有点大,才在前一年先封了贝勒。

不过,允禵的起落,与其子嗣关系不大,这点倒是有些奇怪的。按照常理,子嗣的爵位大多来自对父亲爵位的继承,至少不会高出父亲。但允禵的儿子们,却与允禵在爵位上形成了“倒挂”。

允禵在雍正元年,由贝子晋封为郡王。雍正三年,又被革去郡王爵,改为贝子。雍正四年,又革去贝子爵位,成为白身。

允禵的长子弘春

雍正元年,封为贝子。

雍正二年,被革爵。

雍正四年,又被封为镇国公。

之后一路晋封为贝子、贝勒、郡王。也就是说,在雍正四年开始,到乾隆即位为止,弘春一直比其父允禵的爵位高得多

反而是乾隆即位后,弘春被夺爵了。夺爵原因不明,不知是弘春犯了事,还是乾隆故意的骚操作——都知道雍正对自己的兄弟狠毒,其实,乾隆却对自己的堂兄弟们也并不厚道。

四年后,弘春去世,年仅37岁。

允禵的嫡子弘明,在雍正一朝却没有封爵,是乾隆即位后才被封为贝勒。但此时被释放的允禵,也才是辅国公。比自己儿子低了三级。

弘明的儿子中,则递降为贝子一人,辅国将军一人、奉国将军两人。后代子孙直到递降为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算是走的正常程序。

允禵的另外两个儿子,则都是散秩大臣,属于皇帝的亲兵卫队长之类的官职,统领侍卫。后来,允禵家族也大多出身侍卫。

允禵后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末被迫签订《广州和约》,划出香港岛的奕山。奕山(弘春一系)也是从侍卫中提拔上来的,最后做到了御前大臣、广东督师。

所以,允禵的待遇虽然下降了,却对其子孙影响不大。

反观允䄉,六个儿子中,四个夭折,一个没活到乾隆即位。允䄉只有一个儿子活到62岁,却也没看到有任何封爵、职位。

要是把对比范围再扩大,允禵的结局也不算差。

除了当年参与夺嫡的雍正对立阵营的皇子们,以及年幼没有威胁的皇子们,还有两位年长而保持中立:康熙的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

这两位及其子孙,都是中规中矩、平平稳稳在清朝度过。算是最正规、最平常的清朝皇族发展路径。

皇五子允祺的亲弟弟是雍正的死硬敌对派皇九子允禟。允祺的生母是康熙四大妃之一的宜妃,雍正的生母是四大妃之一的德妃。允祺的抚养人是康熙嫡母孝惠皇太后,雍正的抚养人是康熙的正宫孝懿仁皇后。生母都是宠妃,抚养人也都有资历,允祺和雍正,一个排行第五、一个第四,简直半斤八两。

巧的是,他们各自都有一个亲弟弟(允祺与允禟、雍正与允禵)与自己关系不睦或阵营对立。但,允祺却没有因为亲弟弟允禟的原因被雍正打压。允祺在康熙晚年就被封为恒亲王。

允祺在雍正朝去世,其子弘晊继承爵位,仍然是亲王——按常规操作,应该降一等,继承郡王爵位。这属于是雍正的恩赐,也算是雍正对允祺的肯定。不止如此,允祺还有一子弘昇,也被晋封为贝勒。

允祺的孙辈袭爵时,才开始递降:继承一个郡王、一个贝子。重孙辈递降为一个镇国公、一个辅国公。直到第七代,也就是溥字辈,递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罔替。不过那时候清朝也没有多久了,算是终清一朝,没有遭到太大变故,一路平稳。

皇七子允祐,其生母出身不高,有残疾,也没有参与夺嫡。但也在康熙四十八年封为郡王,雍正元年封为淳亲王。其子弘景(淳郡王)、其孙永鋆(贝勒)、重孙绵清(贝子)、玄孙奕梁(镇国公),之后到清朝灭亡,一直袭爵镇国公。爵位的传承非常规矩。

但这两家与允禵家族比起来,似乎也没高出多少。

历史上康熙十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综合来看,允禵结局好,一来不是雍正主要矛盾,且是雍正帝的亲兄弟、乾隆帝的亲叔叔,二来还在于去世晚,活得足够长。

不过也要看到,雍正总给人滥杀无辜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想要维持稳定,必然就不可能做得太出格,大体上还是按照规矩、规则行事。

优秀作者:爱铲史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