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孩子容易跳楼自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并不复杂,我们从几个地方去看。
第一,成年人的竞争问题。
萨沙大学毕业进入现在的公司时,公司要求本科生即可,对专业没有太多要求,当然不能是学文科的,仅此而已。
干了七八年后,发现公司招人标准大幅度提高,要求是名牌大学本科生,必须专业对口。但我们公司的大部分岗位其实技术要求不高,新人就算没基础,来了学习半年也可以上手,大专生就可以胜任。
后来就不一样了,门槛提高了名牌大学硕士生的水平,还要求专业对口。
搞笑的是,这么多年来公司的工作其实差不多,只是招人的门槛越来越高。
这说明什么?
说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别的行业不敢说,IT行业大公司的人员早已饱和,早就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明明是大专生可以干的工作,因为大量本科生、硕士生也来应聘,水涨船高为非名牌大学硕士生不收。
这客观说明,中国同世界真正的科技大国是有很大差距的,科技企业规模是有限的,根本消化不了每年毕业的大量高等人才,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后到了夸张的地步。
有人说,人家问孩子跳楼,萨沙说成年人竞争干嘛,有病吗?
就是因为成年人哪怕读了大学也不好混,才会造成孩子们有巨大的压力。
第二,升学的压力。
萨沙的时代,绝大部分初中生可以顺利升入高中,但高考录取率就比较低,一般是百分之几。
虽然这样,但孩子们最低程度可以接收高中程度的教育。即便高考失利,还可以用各种方法继续求学。
退一步说,就算不能继续求学了,好歹也是18岁的成年人,可以去社会上工作。
但是,今天的升学压力远远大于萨沙那个年代。以我们南京为例,初中升高中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升学率。
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五十的孩子,甚至没有资格去读高中。
那么大家发现一个什么问题?
对啊,上面说名牌大学本科生尚且难找工作,那么一个初中生能干什么?除了作为低端劳动力出苦力以外,恐怕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像样的工作。
而且初中的孩子仅有15岁,还是未成年人,就早早的被宣判未来的人生,是非常残忍的事情,更别说人生基本就完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家长又怎么能不拼呢?
萨沙前几天亲耳听说,我们南京一些民办小学,六年级毕业时候竟然已经将初三的很多课程都提前学完了。大家想想看,这都拼到什么地步?试问压力能够不大吗?
第三,家长的焦虑。
除了家财万贯或者权倾朝野的家长,很少家长不焦虑的。
竞争如此激烈,而且开始竞争又如此之造,现实又如此残酷,家长怎么能不焦虑呢?
焦虑的结果,就是不惜代价逼着孩子去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习,不是你逼就能逼好的。
况且初中升高中淘汰率就有百分之五十,而名牌大学录取率又只占参加高考人数的百分之五,研究生录取率又是百分之二十五。
也就是说,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从初中到研究生,只有千分之六的通过率。
也就是说,每166个孩子中(小学5个班级)才有1个成为研究生,才算有机会混的比较好。
退一步说,能够就读名牌大学本科来保证自己或许有份稳定的工作,也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概率,40个孩子中有1个(每个班的第一名)!
这难道不值得焦虑吗?
家长的焦虑,必然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这些焦虑和压力下出现心理异常又有什么稀奇。
萨沙想起蔡澜老先生,接受采访时谈躺平文化。
81岁的蔡澜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这辈子活明白了。
对于年轻人的躺平文化,蔡澜是这么回答的:嗯,本来就应该这样!
优秀作者:想吃1000的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