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问: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两宋是一个多事之秋,周边强敌环伺,辽、西夏、金、蒙古无不是强绝一时,纵观320载风云,两宋备受欺凌,在屈辱和不甘中苟延残喘,辽国兵峰强盛,北宋无奈媾和,终于联金灭辽了,却爆发了靖康之耻,北宋被金攻灭。金自此取代了辽,同样是嚣张狂妄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出狼窝又入虎穴,百多年的时光,南宋称臣纳贡,割地赔款,极尽屈辱之能事,风云再起,此时的大草原上蒙古部落崛起,挑战金的权威,金胜少败多,元气大伤,终究南宋联蒙古,在孟珙等将领的指挥下,灭亡了不可一世的金朝,可是唇亡齿寒,江南半壁暴露在了蒙古铁蹄之下,这一次是近半个世纪的宋蒙大战,终究南宋还是难逃最终的宿命。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两宋风云到蒙古建立大元王朝,结束了最终的征伐,华夏再次一统,这是一段战乱不止的历史,却也是现今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说到当年的这段史实,有一些地方着实令人迷糊,蒙古自成吉思汗始,连续三代大汗为何灭金之后不乘胜追击灭亡残喘的南宋政权,却反而去西征呢?

话说,蒙古有三次西征,成吉思汗,窝阔台和蒙哥,这段时间中,正是金、南宋接连被攻伐的关键,是什么令得这几位大汗腾出手去开辟新的战场而不顾近在咫尺的南征呢?

伊儿汗国没有征服北非的原因都说得很好了,主要是后来的阿八哈汗、合赞汗都没有能够打败马穆鲁克王朝,北面又有金帐汗国入侵,东面还有察合台汗国牵制,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金帐汗国没能够征服西欧的原因:当时的中欧、东欧并不富裕,人口稀少,匈牙利和波兰已经抢过一票了,油水不多,没啥兴趣。还是伊儿汗国繁荣的大不里士和肥沃的阿塞拜疆草原油水足。

蒙古人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很早就知道,欧洲天主教各国王室普遍互相联姻,还有罗马教皇作为教会的领袖。虽然彼此之间有一些矛盾,但是一旦蒙古大举入侵,很快英法德各国的联军就会开过来,胜负难料。蒙古人的势力范围很明智地维持在东正教世界,对于天主教世界,不再大规模入侵。当时的蒙古人已经把地图都探路探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亚欧大陆的基本情况都已经了解了。再往西面,黑海沿岸,从第聂伯河下游到多瑙河下游有大片的沼泽,北面一点是道路险峻又荒凉贫瘠的喀尔巴阡山山脉和特兰斯瓦尼亚高原。再往北面一点是普里皮亚季沼泽地,再往北从今天的白俄罗斯到诺夫哥罗德,到处是黑森林,夹杂着沼泽地,骑兵实在难以通行。

拔都西征和旭烈兀西征的时候,蒙古人还保持着团结,一致对外,蒙哥汗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战,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也与伊儿汗国撕破脸皮开战了,彼此都把其他蒙古人当做最大的敌人,大规模的西征是不可能的了。到了后来帖木儿帝国崛起,钦察汗国被重创一蹶不振、早就陷入内乱的伊儿汗国被灭亡。

成吉思汗是蒙古的定鼎者,他攻伐西夏、大金,却并没有征南宋,因为金是蒙古的大敌,也是其服压南宋进军路上的阻挡,要灭南宋,先得灭金。成吉思汗大军在野狐岭斩杀金朝30万精锐,这令得天下震恐,前前后后西夏以及金朝与其僵持了20多年,蒙古仍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实在是两国实力不弱,且知道相互依存,在面对成吉思汗大军的压力下,两国自然走到了一起,共同御敌,这令成吉思汗感到了压力,为了不让西夏和大金加强联盟,且放松对蒙古的警惕;再者,蒙古此时还有着一个不得不除去的内忧大患,那就是逃亡到了西辽的草原乃蛮部,权衡利弊之下,成吉思汗就腾出手大战西辽和乃蛮部,最终消除了祸患;如此一来强大的蒙古打通了丝绸之路,不过西征并未就此落下序幕,因为西域强国花拉子模诛杀了蒙古的一个大商队,且还杀了成吉思汗派去的使团长以及将使团其他人剃光了头而赶了回来,如此羞辱之意已是很显然,成吉思汗大怒,第一次西征的高了上演,蒙古军西征花拉子模,大战一触即发,最终于1220年花拉子模都城被攻克,国王西逃,没曾想蒙古军并未就此收手,而是长驱直入,以国王和太子逃跑路线进攻,因此蒙古军便西越里海、黑还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打败钦察和俄罗斯联军,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蒙古军的战力成为了这一路上西征国家的恐惧。

不过成吉思汗并没有灭亡金,而是在征西夏的时候病逝,成吉思汗的逝去,引发了一场内部权力的争夺,窝阔台作为指定继承人却因为需要库里勒台议事会的批准,而汗位真空了两年,在这期间拖雷是监国,一度得到了大部分蒙古贵族支持,窝阔台好不容易才登上了汗位,一场以灭亡金的军事阴谋拉开了历史的又一进程。三峰山大战的序幕就此拉开,兵分三路,拖雷借道南宋,三万多的大军开拔,这是一场极为惊险,动辄就会全军覆没,有去无回的征途,不过结果却是难以置信的,此役金军以逸待劳的15万精锐被拖雷军全歼,自此金亡已不可挽回。

最终于公元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灭亡了金。这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再者也需要休整和消化,出兵自古讲究的是师出有名,何况蒙古和南宋此时还是盟友关系,自然不可能立刻就攻打宋,不过此役大胜,南宋想要就此据潼关、守黄河、收复三京,光复中原,端平入洛引发了蒙古的不满,由此宋蒙大战又上演了。1235年,蒙古军兵分两路攻宋,使荆襄、四川、两淮的大部分地区遭到了战火的蹂躏和荼毒,在此期间窝阔台寄予厚望的二儿子阔出在荆襄一带丢下了性命,再者南宋军民的誓死抵抗,蒙古军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战绩却也损失不小,因此权衡之下,窝阔台停止了南征。

在南征之时,窝阔台的蒙古军也同时继续着西征,第二次西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攫取财富和土地以及锻炼蒙古的第三代,让拔都、贵由、蒙哥等新一代迅速的成为蒙古统治集团的主要力量,再者受挫于南宋,接下来更多的精力就放在了西征这个路上,找回场子嘛,也出出闷气。

1241年窝阔台逝去,蒙古内部又因为争夺汗位而大打出手,整整多年的权利角逐,最终继贵由汗之后由拖雷之子蒙哥在1251年继承了汗位,蒙哥也是南征和西征一并进行,先派遣忽必烈灭亡大理,后兵分三路攻伐南宋,而自取四川,且不料在四川合州钓鱼台下受阻,最终逝去。

1242年拔都在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定都,正式建立金帐汗国。拔都的弟弟昔班(术赤的第五个儿子)西征立了大功,拔都分给了他一片领地,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与额尔齐斯河之间建立了他自己的营帐,版图最远至哈萨克的阿克托贝,称青帐汗国。拔都的兄长斡儿答让位给拔都,所以拔都将东方锡尔河一带分给哥哥,斡儿答一系建立了白帐汗国。别儿迪别死后,金帐汗绝后,汗位由马麦控制,脱脱迷失后,汗位基本上由白帐汗出任。

金帐汗国本身地位不稳,不太利于大规模远征,部队也没有成吉思汗时期庞大以及守纪律,并且因为依旧传承老式蒙古部落传统,所以没有太大野心的上级汗王在窝阔台死后没有兴趣继续西进。它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切尔克斯人、哥特人、克里米亚希腊人、克里米亚哥特人和其他人,只要他们继续表示敬意,这些附庸国的人永远不会并入汗国。在俄罗斯方面,莫斯科统治者获得征税特权。为了保持控制权,俄罗斯鞑靼军阀经常对其他公国进行惩罚性打击。在另一方面看,古米廖夫说,正是俄罗斯与金帐汗国结盟,才阻止日耳曼人入侵东方。

伊尔汗国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接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包含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部等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陆上丝绸之路)完全掌握在了他们手里,当然,还有一半掌握在察合台汗国手里。

本来旭烈兀可以打得更远,不过因为蒙哥汗的死,旭烈兀终止了前进的步伐,率军东归,他只留下了大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等到旭烈兀反身回来的时候,怯的不花已经被埃及苏丹忽秃斯的军队击败,全军覆没,叙利亚失守。

旭烈兀本想重夺叙利亚,这时,已经伊斯兰化的钦察汗国居然和埃及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伊尔汗国,旭烈兀于是调转枪头,和自己的兄弟之国——钦察汗国干了起来。大致上,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因为支持阿里不哥,而和忽必烈系的伊尔汗国对立,所以,伊尔汗国也没少和察合台汗国干架(窝阔台汗国不接壤,所以想干干不起来)。

旭烈兀和他的子孙们抵挡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同时巩固了汗国内部的稳定,经过几代的发展,到合赞汗(旭烈兀的孙子)的时候,伊尔汗国达到了最强盛时期。但同时,他们也开始全面伊斯兰化,合赞汗给自己取名穆罕默德,废除“大汗”称号,改称“苏丹”。

合赞汗死后,到不赛因继位这段时间,因为内部权力斗争,伊尔汗国陷入分裂,先后建立起了多个小王国。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忙于内部战争,没空去发动对外战争。

伊儿汗国的旭烈兀为了回蒙古本土争夺汗位,从非洲撤军。最后汗位没有得到,留在非洲的2万蒙古军又全军覆灭。照理说,旭烈兀对非洲是有深仇大恨的。但是,这时候他顾不上打非洲了,因为金帐汗国的可汗别儿哥率军来打他了。原因是旭烈兀在第三次西征期间,残杀伊斯兰教徒,擅自处死伊斯兰教领袖哈里发。别儿哥皈依了伊斯兰教,他要报仇。就是想和旭烈兀争夺高加索地区(现今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

而且,别儿哥还和北非的埃及联合起来,共同夹攻旭烈兀。

这场仗打得难解难分,互有胜负,同时也是不分胜负。打了几年后,旭烈兀于1265年去世,别儿哥于1267年去世。这两位堂兄弟都死了,战争才结束。

战争结束后,这两个国家也没有精力再对外扩张。窝阔台汗国的海都联合金帐汗国的继任者忙哥帖木儿,攻打察合台汗国的八剌。接着,蒙哥的后人昔里班,又来联合忙哥帖木儿攻打忽必烈,总之是打成一团,哪里还有精力对外扩张。

伊儿汗国的旭烈兀去世后,他儿子阿八哈继位。但不久阿八哈又去世,阿八哈的弟弟和儿子为了争夺汗位,又打了起来。也就是说,伊儿汗国此后虽然没再参与汗国之间的战争,但是内部却为了争位又争斗不已。同样的,他们也没有精力去发动对非洲的扩张。

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继位者能力和魄力都不够。当旭烈兀和别儿哥去世后,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的继位者是蒙古黄金家族第四代。这一代是在温柔乡里长大的,从小娇生惯养,同时他们也离开了蒙古大草原,失去了锻炼的环境,完全没有他们的父辈、祖辈、曾祖辈那样强悍的作战能力和身体条件。同时他们也贪图享乐,不愿意再去过戎马生活。因此,就失去了继续征服世界的斗志,也就不再去想扩张的事情了。

南宋并不是容易攻克的,有高山险阻、关隘江河作为屏障,蒙古军虽然战力无敌,野战非凡,可是面对着坚固城墙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南宋军民却是吃瘪不少,他们也明白攻取南宋非一时之功,所以转而西征,而贯穿欧亚大陆又有着数万公里的平原,这简直就是蒙古铁骑的大草原,不仅仅锻炼新一代,又可以攫取财富和土地以及人口,再者还能将南宋的外贸切断,此可谓一石多鸟之策。

南宋虽然顽强,可是在最终的大潮面前,南宋的灭亡也只能是延缓而无法力挽狂澜,这一段历史的主角注定是属于蒙古的,而南征之路,攻克西夏,平定大金、剪除大理和灭亡南宋,此定鼎华夏中原,俯瞰天下的壮志凌云和西征路上的一路所向披靡,勇猛无敌被誉为上帝之鞭,这在诉说着蒙古的辉煌。

优秀作者:淡泊的鲸鱼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