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曾国荃了?
曾国荃能力一般,远不如陈玉成、李秀成,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一、太平军战略失误,装备落后1858年,三河之战、桐城之战,陈玉成、李秀成全歼湘军精锐8000余人,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八旗、绿营阵亡一万余人,被咸丰誉为“江南长城”的张国梁落水而亡。
浦口之战、三河之战、桐城之战、天京解围战,太平军都打得很精彩,让清军闻风丧胆。但是,太平天国犯下了战略错误,以及本身装备落后,最终栽在了曾国荃手里。
1860年摧毁“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的“老难题”再次出现了:究竟是东征江浙夺取赋税地区,还是全力与湘军争夺长江上游,成为争论焦点。
陈玉成建议西征上游,保卫安庆,消灭湘军主力。安庆是陈玉成的大本营,也是拱卫天京的门户,陈玉成势必要保护,李秀成则正好相反。
李秀成则认为,长江上游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资源,且湘军水师优势明显,根本就打不赢。想要重振太平天国,必须夺取江浙,凭借强大的财力支撑,组建近代化军队,方能消灭湘军。
从战略眼光角度考虑,李秀成甩开陈玉成几条街。原因很简单,太平军装备太落后,且没有强大的水师,要想跟湘军在上游决战,谈何容易?
胡林翼重组后的湘军,以“龟壳战术”进行“围点打援”,依靠强大水师力量掌握长江控制权,凭借清朝的国力,耗死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全部在长江沿岸,而太平军又没有水师,拿什么来跟湘军决战呢?杨秀清时代,以“民船”为基础的太平军水师,已经被湘军消灭干净。
如果决战获胜,能一举灭了湘军,杨秀清为何不去做?太平军不怕野外决战,不怕正面硬拼,而是怕“围点打援”,没办法拼消耗。湘军躲在营垒里面,吃着从各地运来的粮食,还有丰厚的饷银,太平军只有“饥肠辘辘”,这仗怎么打?
武昌陷落、九江陷落、湖口陷落,湘军都是拼消耗,太平军不是战败而亡,而是被饿死,最终城池陷落。可以说,如果全力保卫安庆,结果跟武昌、九江、湖口没啥区别,李秀成自然不愿意这么做。
没有水师,火器装备也不足,拿着一堆土炮去打湘军水师、攻打坚固营垒,岂不是找死吗?为了扭转局势,李秀成需要东征江浙,既能增强经济实力,又可以与列强直接联系,从而组建一支近代化军队,力压湘军。
陈玉成、李秀成争论不休,结果是分道扬镳。陈玉成回去救援安庆,李秀成不配合,而是锐意经营江浙,太平军继续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结果,陈玉成搞不定湘军,安庆陷落,所部精锐损失殆尽;李秀成东征受阻,没能拿下上海,给了清朝与列强勾结的时间。
二、曾国荃背后资源雄厚,拼消耗获胜从带兵打仗角度看,陈玉成、李秀成可以甩开曾国荃几条街。如果不依靠背后的资源,自己招兵、练兵,然后决战,曾国荃毫无招架之力。要知道,曾国藩和胡林翼眼中的陈玉成、李秀成,是“千年未有的强悍贼寇”。
湘军阵营中,曾国荃出道最晚,却是成绩最好,原因何在?曾国藩不惜得罪湘军将领,全力栽培弟弟,给他雄厚的资源,这是他能成名的关键。即便如此,曾国荃的成就以及影响力,也不如李鸿章、左宗棠。
曾国荃带兵打仗,始于吉安之战,故而所部叫“吉字营”。吉安之战,曾国荃表现十分抢眼,不是因为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而是喜欢挖掘壕沟,修筑坚固的堡垒,坚守不退,为清军反击赢得时间。
1858年11月,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所部数千人殒命,曾国荃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此时,鲍超、多隆阿的名气、能力、影响力,都强于曾国荃,他们是胡林翼的绝对嫡系,但曾国荃却幸运的成为主角。
胡林翼身体不好,他不想争夺战功,也为了跟曾国藩搞好关系,便让鲍超、多隆阿、李续宜等亲信做出“牺牲”,为曾国荃服务。安庆之战,胡林翼是实际策划人,但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摘取桃子。
安庆城下的“围点打援”,曾国荃负责“围城”,他挖掘两道壕沟,躲在营垒里面监督安庆。负责“打援”的是多隆阿、鲍超、李续宜,他们任务最重,压力最大,风险也最高,但收益最小。
多隆阿、鲍超、李续宜跟陈玉成军团血战,阻止太平军靠近城池,保护曾国荃的人身安全,掩护“吉字营”攻城。彭玉麟、杨载福率领水师运输物资,确保曾国荃不饿死,并截断太平军粮食运输线,困死城内太平军。
安庆陷落后,曾国荃率先冲入城内,劫掠财物的同时,还立下“首功”。鲍超、多隆阿、李续宜则没啥机会,战功不显赫,也没得到好处,朝廷论功行赏时也位于曾国荃之下,非常憋屈。如此,安庆之战后,多隆阿怨恨曾氏兄弟,不再配合作战。
1860年,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节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务,曾国荃背后的资源更加雄厚。例如,雨花台之战时,若非李鸿章、左宗棠在江浙牵制李秀成的主力,曾国荃就算有“九条命”,也会被太平军打死。
雨花台之战,为何忠王李秀成不敢死磕到底?江浙不稳定,底气不足,时间也不够。湘军损失惨重,士兵厌战情绪浓厚,为何曾国荃能熬下来?李鸿章把江苏的银两运送过来,湘军顿时焕发活力。
三、列强干涉,湘军时来运转,太平天国被联合绞杀曾国荃背后资源雄厚,即便能力一般,也能死磕太平军,跟陈玉成、李秀成熬下去。此外,清朝与列强勾结,联合起来绞杀太平天国,曾国荃可谓是运气爆棚。
1860年,清朝与列强签署条约,出卖权益,换取支持。清朝许诺给列强的通商口岸,几乎都在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列强想把纸面上的协议付诸实践,就必须帮助清朝打太平天国,否则没戏。
客观看待,太平天国虽然愚昧、落后,但非常有气节,反对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也不会出卖权益,而是倡导平等往来。起初,列强想支持太平天国,但洪秀全不愿意当“国贼”,坚决捍卫权益,双方才撕破脸,兵戎相见。
列强支持,对曾国荃而言绝对是幸运的大事情。曾国荃能专心攻打南京,还得到众多火器,都是得益于列强的支持。正如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所言:“李鸿章的军队很一般,如果没有洋鬼子帮忙,可以轻易收拾他们。”
列强支持,淮军装备大量的“开花大炮”,横扫江浙各地,也拖住了李秀成军团的主力。如此,曾国荃才能一心一意攻打南京,不用考虑其他战场的情况;李秀成则一边增援天京,一边忧心江浙战局,心不在焉。
之前的安庆之战,也是列强支持,曾国荃才能享受胜利果实。陈玉成、李秀成商议西征安庆之前,太平军已经进行第一次东征,并打到上海郊外。此时,列强组建武装,支持清军,阻止太平军进入上海,双方打得很激烈。
李秀成想集中兵力拿下上海,陈玉成则希望救援安庆,导致太平军分兵,力量被削弱。李秀成担心列强反杀,这也是他不愿意西征武昌,配合陈玉成解救安庆的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列强支持,陈玉成、李秀成消灭江浙清军后,依靠雄厚的资源与湘军在上游死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是,列强的存在,让太平军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这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总之,曾国荃能打赢陈玉成、李秀成,不是本身能力有多强,而是背后可以依靠的资源太雄厚。陈玉成、李秀成的劲敌是清朝、曾国藩、胡林翼、列强,而不是“九帅”曾国荃。如果单打独斗,没有人帮忙,曾国荃不如陈玉成、李秀成。
1865年,僧格林沁败亡高楼寨后,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负责剿灭“捻军”,成就并不大,还经常被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牵着鼻子走。原因何在?曾国荃赖以成名的“龟壳战术”,不适应战局需要,“捻军”来去如风,飘忽不定,很难捕捉到主力。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1858-1860年,太平军还能歼灭李续宾、大破江北江南大营、东征大胜,似乎战斗力还在一般清军之上,连洋枪队都怕长毛三分。为啥之后从曾国荃围攻安庆开始,西线就开始打不过了,以至于一路被打到了天京。结硬寨打呆仗真的这么厉害吗?此外,曾国藩军事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我看湘军真正打得好的仗似乎大多都是曾国荃指挥的,景德镇、安庆、雨花台、天京等等
优秀作者:岩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