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一些北上广的「中产」选择回归二线城市发展,如何看待这一职业选择?

问:一些北上广的「中产」选择回归二线城市发展,如何看待这一职业选择?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真不少。

我觉得主要和以下方面有关:

一是,归属感,一线城市的户籍制度没有太大的松动。很多人在北上广有固定职业,有房有车,安家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终究还是个打工人。以上海为例,每年居转户申请的人数高达七八十万,每月审批落户的只有一两千人。

第二,家人的牵挂,从年轻人到了中年人,在外打拼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父母老了,自己也慢慢变老了。对父母的牵挂,那份愧疚,很多人也会愿意选择在合适的时候,离父母更近一点。"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父母担忧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福了。

第三,转换压力,回到二三线城市,回到家乡,可能不需要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了,再者,有一定的积蓄以后,退休养老,可能会比待在一线城市更好。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活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些北上广的「中产」选择回归二线城市发展,如何看待这一职业选择?

一些北上广的「中产」选择回归二线城市发展,如何看待这一职业选择?

一些北上广的「中产」选择回归二线城市发展,如何看待这一职业选择?

近来,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人发帖讲述自己的困惑——30岁之后,当职业发展、孩子求学、老人看病等现实问题一一浮现,他们对一线城市的生活感到倦怠,开始犹豫要不要离开。和几年前一度流行的「逃离北上广」不同,那时,想要离开的往往是在一线城市没有置业的年轻人,但如今,一些中产有了同样的念头,即使要付出比年轻人更重的代价,他们仍然渴望回到二线安置未来,以此获得生活中的「呼吸感」。一些人在彷徨后做出了决定。上周六,一位30岁的二胎妈妈收拾完所有家当,正在从北京搬到威海,她同时在观望房价市场,等到一个回暖的时机,就卖掉北京一套价值300万的「老破小」,去威海置换200多平方的大房子。一对年龄超过35岁的夫妻离开北京快一年了,他们把全家的户口迁往了海口,在那里重新找工作和买房,希望尽快与城市适配。还有一位37岁的妈妈,留下了北京户口和一套房产,带着老人和孩子转移到武汉,两个孩子已经开始在武汉上学。根据2020年《中国人口大迁移的新趋势》报告和人口统计局数据,近年北京和上海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北京近四年常住人口净流出达40万,而在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人口吸引力远远不及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这些都说明,人们对于如何安置自己的生活,已经做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人物》找到了四位从北京、上海退回二三线城市生活的人,和她们聊了聊曾经在一线城市的生活状态,以及想要离开的具体原因。有人感慨说,自己卷不动了,「来大城市追求生活,来了之后却发现生活在城门之外」;有人在经历老人生病之后,开始思考自己和父母的连接是什么,并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给父母多一些陪伴;有人带着孩子长期生活在20多平米的狭窄空间,对生活的需要变成了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而当离开的原因和新需要都变得如此具体,在退回二线城市之后,她们是否就能获得内心的渴求?以下根据她们的讲述整理——人物:中产回到二线

优秀作者:jxyfshdmj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