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破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其实并没有那么邪乎,其破阵之法,古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答案。
说到马其顿方阵,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谁呢?正是当年横扫欧洲大陆,先后统一希腊、征服埃及以及灭亡波斯,甚至一度南征至印度河流域的亚历山大大帝。
正是因为所向披靡,亚历山大大帝才会在公元前4世纪末,建立起一个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而亚历山大帝所向披靡的一个核心利器, 便是马其顿方阵。
靠着这个方阵,亚历山大大帝几乎可以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用了13年的时间,足足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那么,这个曾经让不少人闻风丧胆的马其顿方阵,究竟厉害在哪里呢?又有没有破解该阵的方法呢?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分析破阵之法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所谓的马其顿方阵,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简单来说,马其顿方阵,属于一种改良升级版的重型步兵方阵。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早期欧洲步兵那种一窝蜂似的杂乱无章打法,而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作战。
具体的阵法,是由常备兵(即重装步兵)、轻装步兵以及轻装骑兵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小部分远程辅助兵。
这几个兵种,最主要,人数也最多的,便是常备兵。
按照资料上的记载,常备兵每人会携带马其顿长矛,其长度为4米到6米之间,以16人乘16人的阵型,组成一个初级方阵。
若是遇到大型战争,就会以多个初级方阵再次组合成一个大型方阵。
而方阵之间,横向位置上的士兵与士兵之间,距离很小,仅留出可以小部分空隙,以供长矛通过。
到了进行战斗时,方阵前三排或者四排的士兵,手中长矛会正对向敌人,而四排之后的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总之就是越往后,长矛举的越高。
一旦正式开战,这些手握长矛的士兵,就会根据号令前进,而这种方阵的精髓就在于,士兵与士兵之间空隙很小,加上统一听从号令,以及数米长的长矛,就像是一个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朝着对方压迫而来。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遭遇到敌人,导致第一排的士兵倒下,那么第二排的士兵就会迅速补上来,确保方阵能继续前进。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方阵,肯定不是单一兵种,除了手握长矛的重装步兵之外,马其顿方阵还有轻装步兵和游骑兵。
先说轻装步兵,此兵种配备的武器是短矛或者短刀,并配有盾牌,其主要作用,就是协同重装步兵作战,同时在必要时候,替补重装骑兵。
而游骑兵,则是主要保护方阵侧翼,确保主力步兵不受干扰。
此外,前文的辅助兵,基本上都是使用标枪和弓箭之类的远程攻击兵种,不过相比之下数量并不多。
这便是马其顿方阵的整体兵种,以及其大致的作战方式,说的简单点,就是靠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加上众多长矛,组成一堵矛的墙,就如同刺猬一样,让敌人无从下手,最终被撕裂。
正是靠着这种方阵,亚历山大所向披靡,横扫了中东、波斯等地,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北至锡尔河的大帝国。
那么话说回来,这种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挡的方阵,有没有破解办法呢?答案是当然有。
马其顿方阵虽说厉害,但要知道,没有任何阵法是无懈可击的,同样,马其顿方阵的弱点也十分明显。
第一,其主力,也就是手持长矛的重装步兵,行动十分缓慢,因此,这就导致整个方阵的机动性很差。
第二,方阵的侧翼以及后方比较薄弱。
毕竟这些重装步兵因为受到长矛的限制,就不可能兼顾到侧翼和后方,因此,全仰仗游骑兵的保护。
而一旦游骑兵被击垮,那么方阵就陷入了极大危险之中。
还有,也是马其顿方阵最大的缺陷之一,即其受地形的限制很大,如果放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方阵确实能发挥出极大的威力,但是如果赶上河流、丘陵等地带,那么方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后,便是更致命的一点,马其顿方阵中的重装步兵,配备的有盾牌不假,但是为了方便他们更好的用双手操控长矛,因此都是配的那种小圆盾。
这么一来,如果遇到了对方远程的密集型攻击,除了硬抗别无他法。
当然,在马其顿方阵刚刚成型的时候,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能想到,也正因为如此,亚历山大才靠着这个方阵大杀四方。
而说完了马其顿方阵的弱点,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个方阵呢?其实,发生在公元前 168 年皮德纳战役,就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
此战,是亚历山大所在的马其顿王国对阵罗马,不过此时亚历山大已死,因此出征的,是亚历山大的继任者珀尔修斯。
当时双方的兵力,为41000人(马其顿)对30000人(罗马),从这个兵力对比上来看,马其顿王国还是占据优势的。
战争是在一处河边的平原打响,当时罗马军首先发动猛烈攻击, 而马其顿军这边,一如既往的摆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马其顿方阵。
而在刚开始,虽说罗马人玩了命的冲锋,试图用人命换取打开对方方阵的缺口,但奈何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之所以没有起到作用,正如前文所说,马其顿方阵的长矛实在是太密集了,罗马人根本无法靠近这堵长矛墙。
因此,随着马其顿方阵的持续推进,罗马人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折损了不少人。
由于死的人太多,直接导致罗马人崩溃了,从其军团右翼首先开始溃散,一个两个,到后来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掉头往后方的山上跑。
原本想着这一跑,罗马人就彻底完了,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居然跑出了奇效。
跑到山上后,马其顿方阵尾随而来,但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即被地形限制,因此就无法再继续保持整齐划一的阵型,而为了追击罗马人,指挥官珀尔修斯居然下令让方阵散开。
而这一散开,就完了。
要知道,马其顿方阵的精髓就在于整齐划一和持续推进,一旦散开,这种优势就荡然无存,而罗马人看到此情此景后,迅速组织小队在散成一个又一个团伙的马其顿阵型中来回冲杀。
单是冲杀还没什么,关键是在当时,已经散成一个又一个小团队的马其顿士兵,依然仅仅挨在一起。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人挨人,那不就是找死吗?
因此,当罗马人冲到面前时,这些马其顿士兵小团队,想应战,手里长矛施展不开,而想拔刀,却又因为人挨的太紧一时半会拔不出来,而想跑,因为自己是重装步兵行动缓慢。
所以最终,马其顿这边死了两万多人,而罗马人满打满算,才死了一千人左右。
而通过此战,我们就明显看到了一种克制马其顿方阵的办法,也就是将其引至非开阔地带,比如丘陵、山坡之类。
一旦把他们引到这里,那么马其顿方阵在平原上的优势便不复存在,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击杀和围殴。
另外,那就是马其顿方阵过于密集的阵型,导致了整体灵活性极差,这也是其弱点之一,只要能利用好这个弱点,同样也可以将其破解。
当然,此战的失败,也有主帅的责任,若是亚历山大活着,他必然不会让重装步兵进行追击,而是会利用方阵中的轻装步兵或者游骑兵,如果这样的话,罗马人根本打不赢。
那么,如果亚历山大带着马其顿方阵到了同时期的的中国,以当时中国的兵力以及作战方式,又该如何将其击败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首先知道亚历山大风光的时候,古老的中国是什么年代。
按照时间对比,在亚历山大打至印度河流域的时候(公元前327年前后),当时的中国,正值战国时期。
更准确的说,是秦国的秦惠文王嬴驷在位时期。
此时的嬴驷,刚刚车裂了商鞅,同时正在发兵攻打魏国,而按照路线方向来看,若是当时亚历山大东进,第一个遇到的,便是嬴驷。
所以,咱们就以秦国为例,来探讨一下,以当时秦国的军事综合能力,是如何应对马其顿方阵的。
个人认为,秦惠文王嬴驷,会使用三种大杀器,来对付马其顿方阵。
首先就是战车兵,所谓战车兵,就是士卒乘坐马匹所拉的战车进行攻击的兵种,这种兵种历史非常悠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极为成熟,因此也就大量应用于各类战争之中。
并且,战车兵的武器,恰好也是长矛。
因此,利用战车的冲锋速度,加上战车兵手里的长矛左冲右突,在高度撞击下,很容易对马其顿方阵造成冲击。
而一旦将其冲散,那么就成功了一大半。
再者,还有一个杀器为弓弩,弓弩就不用细说了,这种远程攻击方式,是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的王者。
并且我们也看过秦国题材的电视剧,大量的弓手齐射,形成的箭雨遮天蔽日,即便在历史上达不到这么夸张的程度,但是,集齐弓手,对马其顿方阵进行远程火力覆盖应该是能做到的。
因此,先让弓弩手进行一轮或者几轮的齐射,这样就能对马其顿方阵造成极大损伤,毕竟前文也讲过,马其顿方阵的士兵,所配备的盾牌都是那种小圆盾,根本就顶不住弓弩的几轮齐射。
然后,几轮齐射结束,趁着马其顿方阵的士兵有所损伤且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三种大杀器就可以登场了。
什么大杀器呢?自然是秦国的铁骑。
秦国能起家,就是当年给周天子养马养得好,既然能马养的好,自然骑术也了得,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秦国的铁骑,历来是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存在。
因此,在战车兵冲击、弓弩手齐射之后,秦国铁骑登场,对尚在混乱中的马其顿方阵进行冲锋,只要撕开一两个口子,那么就可以尽情收割,最终来回冲杀,彻底冲垮马其顿方阵。
仅这三样大杀器,就可以把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按在地上摩擦,而这还不说我们老祖宗惯有的各种谋略呢。
毕竟在我们的老祖宗们看来,只会正面硬刚是最低级的战斗方式,善用谋略,才是致胜之道。
所以,采取各种谋略,比如将亚历山大引至不利于其发挥的山丘,或者声东击西,再或者调虎离山,总之各种计策都给他使上。
个人认为,三十六计随便用几个,就够亚历山大喝一壶的。
总之就是,马其顿方阵在当时的欧洲,确实是一个跨时代的方阵战术,其改变了之前一窝蜂作战的混乱打法,因此在一定时间内确实所向披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弱点也愈发明显,因此克制其的办法也越来越多,而我们的老祖宗对于这种方阵,那更是不在话下。
优秀作者:史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