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债务人去世,他的两个子女均表示放弃继承遗产,该怎么追回来?

问:债务人去世,他的两个子女均表示放弃继承遗产,该怎么追回来?

当债务人去世,同时继承人放弃继承时,债权人面临的困境是:如何追回欠款。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我们将从法律、实际情况和风险等角度探讨这种情况下的相关问题。

一、法律角度

1. 债务人去世的影响

在债务人去世时,债权与债务的关系并不会自然消失,债权仍然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收到遗产后负有遗产清偿的责任,即继承人应当先清偿债务,然后再分配遗产。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这些债务则成为债权人要求遗产清偿的条件。但是,经济法学认为,债务人死亡后,对债权人的追偿权利也是有限的,即仅限于遗产范围内的债权。所以,债权人仅能在遗产中追回部分或全部款项。

2.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影响

在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情况下,该继承人不再享有债权人的权利,无法代替债务人承担债务,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义务对债务进行清偿。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追回欠款。债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如起诉或申请仲裁等方式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

3. 法律救济手段

在债务人去世、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追回欠款:

(1)请求遗产管理人履行债务清偿职责

在遗产分割过程中,债权人可以申请遗产管理人清偿已有的债务。遗产管理人是指被继承人设立并挑选的符合法定资格的遗嘱执行人。债权人必须先提供证据证明确实存在债权,并向遗产管理人提出请求进行债务清偿。一旦遗产管理人同意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直接向遗产管理人追讨欠款。

(2)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遗产管理人拒绝履行债务清偿职责,或是债务人的遗产无法清偿所有的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进行强制执行程序时,法院会对债务人的所有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最终拍卖处置用于清偿债务。注意,申请强制执行需要耗费时间和金钱,且在债务人死亡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证明遗产确实存在或者接受可能的折价处置。

(3)在合同生效期内,向担保人索赔

在债务人去世,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情况下,如果债务是通过担保人提供担保而得到的,债权人可以向担保人索赔。担保人负有保证债务清偿的责任,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则债权人可以向担保人索赔。但是,债权人需要在合同生效期内向担保人索赔,否则,担保人有可能拒绝承认债权人的要求。

二、实际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债务人去世,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债权人要追回欠款可能会面临复杂的情况。例如,继承人可能已经转移了遗产,或是继承人在某些地方居住,导致债权人难以找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需要采取更具体的行动方案。

1. 聘请专业机构寻找资产

当继承人难以找到时,债权人可以聘请专业的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取证,确认其资产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追债工作。调查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网络、公共档案、社交媒体等方式,寻找继承人的财产或涉及的资产。

2. 与继承人协商

在实际生活中,债权人与继承人之间还可以进行协商,尤其是在继承人对债务无关的财产有兴趣时。例如,债权人可以与继承人达成和解协议,以让他们支付一部分债务,并清理所有的申诉。这种方案相当于双赢,因为债权人获得一部分借款,并避免了法律程序的费用和时间成本,同时继承人可以保留剩余资产,并避免与债务纠缠。

三、风险

在寻求法律手段追回债务的过程中,债权人还必须注意到一些风险。例如:

1. 执行程序无法追回全部款项

在债务人去世、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情况下,如果债务超过遗产所涵盖的财产价值,债权人可能无法追回所有款项。在征信方面,债权人可能仍然记录未被偿还的贷款,因此,在将来申请贷款或信用产品时,债权人的信用评级可能会受到影响。

2. 追偿费用过高

债权人必须承担在追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费用,例如雇佣律师、调查机构等费用。如果被追偿的遗产未能覆盖这些费用,将会使债权人的追偿成本更高,这可能不划算。

3. 协议不能得到继承人的认可

协商解决可能性的缺点之一是,继承人可能不同意协议,从而导致债权人为找到其他追款途径而失去了机会。继承人也可能需要向其他债权人支付权益,这可能进一步增加了补偿的成本。

结语

总之,当加入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情况时,债权人追回欠款是具有挑战性的。虽然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债权人追回债务的途径,但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各种复杂情况

我妈之前前前后后借给她生意上的朋友接近60万元,后来债务人也就还了10万不到,现在还欠50万。 前段时间,听说债务人去世了,我妈就想着去找他的子女去要。去法院还有律所调查了半天,发现他有两个子女,一个定居上海了,还有一个定居国外了,目前只能联系上那个定居上海的,他说他给他父亲处理完后事之后并没有拿任何遗产,并且明确表示放弃继承遗产,还出具了书面材料。 可是债务人的遗产只有一个老房子,法官也表示,如果去拍卖的话,大概率没人要,会流拍。 目前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优秀作者:流浪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