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问: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说到皇陵,绕不过的一定有明十三陵和清东西陵,一来是这两个朝代离现代最为接近,陵墓群保护的算是比较完整,二是这两个建筑群规模宏大,不仅有一定的考古研究的价值,旅游价值也比较高。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提起明十三陵,我们都知道,明朝有16位皇帝,可是明十三陵中,只葬下了13位皇帝,那么还有3位皇帝为什么没能下葬在十三陵之内呢?

朱元璋:驾崩于南京,葬于南京

明朝起初的都城并不在北京,那是朱棣后来才迁过去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时候,都城是设在了南京,在位时虽有迁都之意,但是驾崩前也未能成行。靖难之役后,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后面的明朝皇帝也都葬在了北京,这才有了后来的明十三陵。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朱元璋的陵墓就是今天的南京玄武区的明孝陵,这座陵墓不仅安葬了朱元璋这位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其陵寝格局还开创了历史新格局,成为此后明清两朝500年20多座帝王陵墓的格局的参照标准,后人称之为“明清皇家第一陵”。

朱允炆:生前被篡位,死后不知所葬

第二位未能葬在十三陵的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了,他的情况有一点与朱元璋很像,那就是死的时候都城还在南京,但是与朱元璋不同的是,朱允炆在位四年,死后却没能享受帝王应有的礼制。

靖难之役,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或许朱允炆不愿意接受兵败的结果,宫中起了大火,朱允炆也不知所踪。篡位成功的朱棣,认定了被烧焦了的尸体,便是朱允炆,还假模假样地按礼制下葬了朱允炆,但是朱棣将建文年号,恢复成了洪武,这等于是变相地不承认朱允炆在位的这四年。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此后的几百年,直到今天,朱允炆当年到底有没有被烧死,还是逃往了什么地方,成了一个谜,当年朱棣安葬朱允炆的陵墓也成了另一个谜,没有人知道。

朱祁钰:生前临危救国,死后以王礼葬

朱祁钰与前两位不同的是,他确实是在迁都之后才驾崩的,按理来说,应该是葬入明陵的,但是却是以亲王的礼制下葬,这其中原因就要说说他生前的故事了,可以说这个皇位本来就轮不到他的头上,在一次意外中,临时被扶上了皇位。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朱瞻基驾崩后,朱祁镇继位,这位就是后来著名的大明战神。上位之后,朱祁镇并没有做什么大事,一天到晚叫嚣着要效仿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一样御驾亲征,可是吧,决心是有的,就是能力差了一些,带出去50万大军,不仅全军覆没,而且连自己都被敌人给生擒了。

正当敌人兵临北京城,想要以大明皇帝要挟大明王朝,获取一定的好处的时候,孙太后答应了于谦的奏请,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给扶上了皇位,瓦剌人眼见要挟无望,一年之后便放回了朱祁镇。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回来之后的朱祁镇,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于南宫,除了不缺吃喝之外,实际上相当于是被朱祁钰软禁。本来朱祁钰答应是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承这皇位,可是在皇位上呆的时间长了,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世袭下去。

如果真是让朱见深继位了,或许朱祁镇也不会有什么异动了,毕竟委屈了自己,皇位以后还是会在自己的后人手上,但是朱祁钰这一换太子的举动彻底让朱祁镇感到了危险,夺门之变就此发生了。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重回皇位的朱祁镇,自然是不可能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废朱祁钰为郕王,薨逝之后,也是以亲王的礼制下葬,既是亲王,自然是入不了明帝王陵了。虽说后来朱见深下诏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但是这陵墓并没有迁入十三陵。

优秀作者:下一节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