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信心何来?
中小企业在大家的认知中,基本上与民营企业的概念是重合的。民营企业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去年,我参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民营企业提振信心》课题报告,报告中有这样几个关于信心的要点,我想与众多中小企业家分享。
辩证分析当前
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问题
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可以用“三个性”来总结。首先是结构性:所谓结构性,就是说目前存在的一些信心不足的问题,不是总体现象,而是结构现象,所以更合适的讲法应该是:大体稳定与部分不足并存。
再一个是重要性:信心对于民营企业非常重要。耶鲁大学有句校训,“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虽然语言表达上有些极端,但是特别重点地强调了自信的重要。
最后是信心不足的危害性。有学者在描述一些民营企业表现的时候,用了14个“一批”,什么遭遇股灾、蒸发一批,产能过剩,出清一批……从中可以反映出信心丧失后的危害。正因为这样,我们要格外看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问题。如果放任悲观情绪蔓延,推进“六保六稳”的工作也会遇到困难。
观察、研究民营企业
发展信心问题的新视角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有多种渠道,比如说国家战略、市场空间、营商环境等等。我们过去观察、分析民营企业的信心问题,通常都比较侧重于经济行为、经济活动或者是经济景气,很少拓展到人文和精神领域。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句话语重心长,对于我们研究信心问题,实际上给了一种新方向,就是要开辟精神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于
民营企业提振信心的四个特性
为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我们探索概括出了四点:
(1)励志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励志性,“万山磅礴看主峰”,古圣先贤无一不是垂范后世。近代以来的优秀华商,他们身上呈现出来的中华精神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张謇、邵逸夫、陈嘉庚。
(2)真理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直至今日,依然具有强烈穿透性,可以直指人心,原因在于它是真理层面的宝贵精神遗产。稻盛和夫先生讲“遵循良知判断”,天理、良知,这都是真理层面上的东西。作为外国人都这么看重中华文化,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对古圣先贤的学说、见解怀有敬畏之心。
(3)可信性
今天许多企业家都在学习中华经典,感觉中华文化入情入理、循循善诱,不像过去人们以为的那样生硬僵冷,反而能够有一份感动,产生一种信任感、幸福感、信赖感,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不是说教。让人可信、可学。
(4)民族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本土的思想精华、人文精华,对国人来讲具有天然认同感,可以说是炎黄子孙的“标配”。许多国人学习中华文化,学了还想学,这种感觉就说明中华民族骨血中就有这种基因,因此与中华经典非常相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民营企业提振信心》这份报告中,我们还用了14个企业案例,比如深圳达实、江苏远东、金蝶国际、宁波方太、微医集团……用生动的实例说明了,自觉、主动、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民营企业底气足、底蕴厚、底盘硬,因为具有中国特色,所以企业辨识度也很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于民营企业提振信心主要有四大呈现,那就是:使命引领、哲学护航、战略创新、机制保障。可以说,中小企业家如果能够在企业成长之初,尽早地从内心认知上把对方向、弄准目的,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发展过程中就会少走弯路,走在能够健康发展的天理大道上,企业就能实现长远发展。
本文整理自王忠明在“信心与希望”中小企业3.0战略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优秀作者:四部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