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方腊被韩世忠生擒,方腊的起义被童贯镇压,跟宋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说起来,方腊起义,纯粹是被北宋的当朝皇帝宋徽宗给逼的。
方腊生于1078年,又名方十三,是北宋时期的安徽歙县人。他出生普通老百姓之家,早年当过佣工,后来还做过漆园主。总之,方腊就是个普通人。
这样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宋徽宗是如何“得罪”他了呢?
要说这个宋徽宗,优点不少,但毛病也是一大堆。
先来说说优点,宋徽宗的艺术造诣极高,尤其擅长书画,他还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笔下的花鸟精细逼真,栩栩如生。
宋徽宗一门心思发展艺术,根本无心朝政,生活更是骄奢淫逸,每天不是写写画画,就是把玩各种奇花异石。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荒废朝政,底下的官员便投其所好,为了讨皇帝欢心,官员们费尽心思,在民间大量搜罗奇花异石。
于是,官员们一旦发现老百姓家有精巧别致的花木石块,他们就会破门而入,直接用黄封条一贴,拿去进贡给宋徽宗。
有的百姓家里养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官兵们就直接拆墙揭瓦。
如果这些进贡品有半点损坏,老百姓就落下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
因此,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
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宋史》卷四十七
除此之外,只要是被应奉局的看中的,不论石块重量大小,也不管石块所属地是高山还是低谷,都要迫使当地老百姓千方百计地搬运回来。
宋徽宗曾得到一块太湖石,有四丈高,光拉船的就有数千人。所到之处,桥挡拆桥,房挡拆房。
为了保障"花石纲"的运输,关系国家民生之重的漕运都被挤在一边。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强征来运送花石。
全国上下,费百万役夫之工,不惜破屋坏墙,践田毁墓,致使天下萧然,民不聊生。
民怨载道之下,各地开始不断出现农民起义。
公元1119年,也就是方腊起义的前一年,江南适逢大旱,地皮被晒得地裂叶枯,稻谷颗粒不收。
老百姓饿殍遍野,连树皮草根都没得吃,可官府却仍然派人上门讨税讨费。为了一点谷物钱粮,还闹出了很多人命官司。
这一下,42岁的方腊彻底被激怒了,他奋起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公然与朝廷唱起了对台戏。
在方腊发动起义之前,宋江也在梁山泊发动了起义。
当时朝廷强令将梁山泊归公,还要求那些依靠梁山泊打鱼为生的人们必须缴纳沉重的赋税。
宋江对朝廷的做法十分不满,于是便揭竿而起,在梁山落草为寇,很多渔民和村民都加入了宋江的队伍。
短短一年时间,宋江的队伍连克青州,济州、濮州、郓州等地,将势力范围从山东扩大到河北,跨越距离达到数百里。
宋徽宗多次派兵征讨,但由于宋兵军队松弛,朝廷都以失败告终。
有了宋江在前面做榜样,方腊的起义也显得顺势而为。
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率众起义,他自称圣公,建元永乐。
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有较强的组织才能,再加上他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方腊制定的起义规划,讲究的是一个“快”字。
为了迅速扩充势力,起义军也有一些负面动作,他们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很多老百姓还没搞明白状况,被起义军的擂鼓呐喊所震慑,不明就里地加入到起义军之中。
不到十天,方腊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了数万人。
当时北宋朝廷守内虚外,重北轻南。因此,朝廷将精锐军力全部集中在了西北和华北,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不仅驻军数量少的可怜,战斗力还十分薄弱。
因此,趁官军没反应过来前,方腊起义军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们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占领了包括现在浙江全境,以及东北部地区,人数规模也从几千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不得不说,方腊十分有远见卓识,他管理军队的水平也很高明。
在起义军内部,方腊讲究人人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经济上钱财物一概公共使用,没有你我之分。
同时,方腊还参与传教,吸收了大批教徒,这些人后来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
由于朝廷迟迟没有派大军征讨,方腊的起义军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壮大。而宋江也一路打到了江苏海州,准备拿下海州作为根据地、
随后,东南地区也涌现出了大量的起义军,与方腊和宋江遥相呼应。
按这样的发展势头,不出意外的话,方腊打算用十年的时间来推翻北宋王朝。
而宋徽宗呢,他山高皇帝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以为起义军只是小打小闹。
一直到各地守将关于前线告急的奏报不断送到朝廷,宋徽宗才如梦初醒。
此时的宋徽宗可谓是左右为难。眼下,方腊已经占领了浙江和安徽,宋江也盘踞在江苏境内,朝廷没有任何优势。
硬的不行就先来软的,宋徽宗的第一步策略,便是招安。
于是,张叔夜得到宋徽宗的指令,他贴出悬赏,先对宋江下手:
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
朝廷表面上放榜招安,背地里,张叔夜四处打探宋江的踪迹,准备给宋江来了个四面包抄。
悬赏榜一经放出,宋江的起义军开始人心惶惶,再加上朝廷官兵和死士都想拿悬赏,所以作战十分英勇,起义军损失惨重,内部也逐渐瓦解。
就在宋江陷于生死困境时,他收到了张叔夜派人送来的招安文书。
思虑良久后,宋江率领众人投降。
平定宋江的消息传到皇帝耳朵里,宋徽宗龙颜大悦。
宋徽宗下令停止征缴“花石纲”,借此收买人心。同时,他从北方调兵十五万(原计划是用于平燕的),交由宦官童贯统帅,进军江南,征讨方腊。
而宋江原来的起义军,也作为朝廷的军力,被编入到童贯手下。
当时的长江还掌握在宋朝手里,所以宋军轻轻松松渡过长江。他们先灭掉了常州、苏州等地响应方腊的叛民,紧接着直抵嘉兴,与方腊起义军开战。
1121年2月,宋军包围了杭州。
不过,宋徽宗并没有对方腊起义军赶尽杀绝,而是网开一面,采取招安政策,但是被方腊果断拒绝。
长期作战之下,方腊起义军在城中缺粮,他们只得无奈撤出杭州。
撤离杭州一个月后,方腊率军再次反攻杭州,结果失利。
1121年4月,方腊起义军驻守的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守起义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
4月17日,重镇婺州失陷。
此时的起义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
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4月24日,宋军发动总攻,包围了帮源洞。方腊则躲在极为隐蔽的石洞中。
最终,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方腊等三十多人被俘。
方腊被解押后,义军残部仍在坚持斗争,但也是屡战屡败。
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起义才彻底被镇压。
算下来,整个方腊起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但以方腊被俘来算,只有短短六个月。
起义失败,方腊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方腊最终被处死,这事无可非议。但他死于谁手,争议却很大。
在《水浒传》中,方腊是被花和尚鲁智深擒拿。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
而影视剧中,方腊是与武松的交战中,断去了武松的一条臂膀,经过一番苦战,为武松单臂所擒。
正史上的方腊结局,则比艺术体裁里的结局要悲惨得多。
当时宋军围攻帮源洞时,韩世忠捉拿了躲藏在石洞里的方腊一行人。
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还有一个说法,是说韩世忠抓方腊时,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也参与其中。最后让辛兴宗领了功。
但后人一般认为,韩世忠才是抓方腊的人。辛兴宗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抢了韩世忠的功劳。
由于方腊建立了政权,称帝改元,所以,宋徽宗必须要将他杀一儆百。
除此之外,方腊的妻子邵氏以及儿子方毫被凌迟处死,弟弟方肥被斩首示众。
为了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人们将方腊当年藏身的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
客观地说,方腊确实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具有近代革命思想意识,敢于向腐朽的统治者反抗,坚持与腐败的王朝势力斗争到底。
可以说,方腊起义影响力巨大,他与宋江只不过差了一部《水浒传》而已。
只可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的这番作为,在封建王朝的胜利中得不到任何赞扬。
优秀作者:小文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