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问: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1913年2月22日,清朝最后一任太后隆裕暴亡,终年46岁。对于这件事,袁世凯心里最清楚。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一段不祥的婚姻

大婚当晚,自己的丈夫扑在隆裕怀里大哭,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

这个大哭的男人就是清朝的第十一任帝王--光绪,为何光绪会在新婚之夜哭倒在新娘怀里,这要从他们的政治婚姻说起。

对于光绪的人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同情的,作为傀儡皇帝,一辈子被慈禧呼来喝去,没有尊严,最后还不明不白的死去,实在令人痛惜。

但慈禧手中的傀儡人物,又何止光绪一个,大清朝的第十一任皇后隆裕,也一样是她姑妈的牺牲品。

同治帝死后,因无子,慈禧为操控朝政方便,也为自己能再次垂怜,于是,便选中了醇亲王之子载恬,也就是后来的光绪。

光绪与慈禧关系也挺亲厚的,他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父亲奕譞又是咸丰的七弟,所以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可算是外甥。

虽然关系亲厚,但慈禧从来也没对他客气过。在光绪17岁时,到了大婚的年纪,慈禧经过一番挑选,为他选了五位女子,最后选择了三位,其中一位便是慈禧的侄女隆裕。

最后晋封皇后的也是隆裕,这其中的政治意味已是再明确不过了。隆裕比光绪大三岁,是副都统桂祥的女儿,是慈禧的侄女,也是光绪的表姐。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光绪与表姐隆裕比较熟,从小就在一块玩儿,对表姐有好感,但并非男女之情,突然间变成夫妻,光绪从内心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在大婚之夜才出现了上述一幕。

像这样的事情,实际隆裕也是受害者,如果她不嫁给光绪,最起码到老子孙绕膝还是有的,但由于嫁给了皇帝,不受光绪宠幸,她一生无儿无女,连做母亲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光绪未曾想过要娶她为妻,而隆裕又何曾想过会嫁给光绪,他们的结合都是慈禧乱点鸳鸯谱的结果。

但是隆裕恪守封建礼教,思想保守,性格懦弱,很多方面远不能与珍妃相比。对于既成的事实,隆裕选择了接受现实。

但由于珍妃的存在,她在光绪面前占不到任何优势。有不少人都对珍妃怀有同情心,的确她的结局很悲惨,但在清末乱世,活着的人更悲惨。

在珍妃、光绪和慈禧相继离世后,隆裕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了,慈禧一手扶持起来的袁世凯,最后成了大清的掘墓人。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没有存在感的隆裕太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末,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驾崩,慈禧在将死之时为大清又选定了一位继承人,就是宣统帝溥仪。

溥仪即位后,为隆裕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由于当时的溥仪年仅三岁,所以朝政方面由隆裕皇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宣统帝生父) 共同执掌,隆裕终于步了慈禧的后尘,走上了垂帘听政的道路。

但她的能力远远不能与慈禧相比,更何况她面对的人,除了强悍的袁世凯,摄政王载沣也很专权,她在其中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只管盖章。

载沣在“百日大孝”期间,就让袁世凯开缺回籍。虽然此时的做法流于表面,但载沣这么做也有他的底气。

清末袁世凯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北洋六镇的创建,载沣在军事上也有一些成就,比如创建禁卫军。

载沣摄政后,他就开始筹备这件事,其成员大部分都是满人。他的计划就是要建立一支以满人为主的军队,以此保证皇帝的统治权。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这支军队也确实建成了,装备精良,但问题也是百出。尽管载沣有意抬举满人,重用了一批亲贵,如载泽、载涛、载洵、善耆、毓朗等,但这些人手中无权,从地方到中央,早已被袁世凯的势力侵蚀,所以局面难以扭转。

更何况这些亲贵一身臭毛病,肆意弄钱,贿赂成风,根本不堪大任。而有能力的满人却被载沣弃用,如铁良,其军事才能不比袁世凯差,但载沣怀疑他与庆亲王奕劻有染。

隆裕垂帘听政后,也试着培养自己的政治性。在权力方面也有一些动作,比如拉拢庆亲王奕劻,以此来制衡载沣,所以载沣对奕劻没有好感。

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1903年荣禄死后,慈禧授奕劻为军机大臣,之后一人身兼数职,集财政、外交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成为皇族中辈分最高,年龄最长,资历威望最深,权位也是最高的一位亲王。

慈禧死后,皇族内部也很快就分裂成了众多派系,各个派系尽管有矛盾,但在对付奕劻时,态度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坚决打压。

之后隆裕也试图参与更多朝政大事,但很快就收到了载沣的警告,叫她不用操心具体政务,之后隆裕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培育幼帝溥仪身上,对于国家大事,她已有心无力。

载沣以为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已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于是上台之后就提出让袁世凯退出,他原本是想直接杀了袁世凯,但鉴于他的势力盘庚错节,最后选择了稳妥的方式,逼其自动退出。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被逼上绝路的隆裕太后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根本无力处理这种混乱的局面,最后只好又把袁世凯请回来。

但袁世凯回来是有条件的,他要求载沣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海陆军,节制各省督抚。

还要求成立国会,组建内阁,而且特别指出皇族成员不得担任内阁大臣和国务大臣等职,等等诸多条件。

载沣无奈,只好哑巴吃黄连全认了。最后,袁世凯如愿当选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大清的军政大权,当然,一山难容二虎,当袁世凯再度出山时,载沣只好回家了。

最后的局面就是,一对孤儿寡母被袁世凯玩弄于股掌之间。

载沣退出后,隆裕皇太后成了大清王朝最后的终极责任人。1911年12月7日,隆裕太后与袁世凯在养心殿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谈话。

袁世凯以救世主的形象回归,隆裕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由袁世凯负责与南方革命军的全权谈判。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不断,清朝结束统治已成事实。隆裕召集袁世凯等国务大臣,以及奕劻等王公贵族共商国事。

面对退位的事实,隆裕不禁放声大哭。

宣统三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被盖上御宝,大清正式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

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但不论隆裕还是长大后的溥仪,都自责地认为,大清葬送在了他们手里,他们像是大清的罪人。

事实上,对于大清的灭亡,他们都只是见证者,还谈不上是罪人。

隆裕下诏逊位后,对此难以释怀,整日郁郁寡欢,终至染病。

1913年,隆裕太后过寿时,只有袁世凯派人来祝贺,宗室王公竟无人来贺。隆裕尽管没什么政治头脑,但宗室王公对她连起码的尊敬都没有了,实则是在怪罪她下诏逊位的事。

隆裕太后看着殿上寥寥数人,不禁悲从中来,之后一病不起。1913年2月22日,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任太后,隆裕太后在长春宫薨逝,享年46岁。

综上所述,大清末代太后隆裕在1913年离世,并谈不上是暴亡?而是积劳成疾,身心长期以来都备受煎熬,早就见病了。

优秀作者:读书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