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问: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7,825 条回答。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淮海战役》要不惜血本拍摄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黄维兵团恰恰是整个战役中,唯一的变数。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淮海战役以往说是60万对80万,解放军60万,国军80万,这主要是战时的宣传。

实际上,国军在徐州地区总兵力是80万,包括大量后勤和游杂部队,真正能够作战的野战部队只有60万。

这还是 名义上的60万,如果考虑还有吃空饷等因素,实际上有多少很难说。

刘峙等国军将领明确说,徐州的国军只有40多万。那么加上黄维华中增援国军10万,也不过50多万。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解放军有多少人吗?

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将军,曾经在50年代的军事文献中回忆和说明:“淮海战役开始时,华野为36.9万人,战役结束时达到55.1万人,这中间除整补了几个地方团外,补进的主要是解放战士”。

大家注意,粟裕说的很清楚,华野即便存在不小的战争伤亡,战役结束也有55万规模。

而众所周知,刘伯承的中野也有15万以上的大军。

两者相加,解放军至少也有70万规模。

1949年2月,解放军军委作战部明确指出:“我集中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华东、中原、华北等地区之地方军一部,共100万以上的强大兵力,于1948年11月7日在徐蚌地区发动了巨大规模的淮海战役”。

当然,这100万人也包括地方部队,然而真正野战部队不会少于70万。

所以说来说去,解放军是70万对国军50多万,而且此时国军还有很多部队都是被重创后仓促补充的部队,包括黄维的12兵团也是如此,很多新兵是靠抓壮丁补充的,战斗力低劣。

简而言之,淮海战役敌我战力有不小的差距。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甚至可以这么说,淮海战役就是一场歼灭战。最初黄百韬第7兵团10万人,是被活活包围在碾庄吃掉的,黄百韬也送了命。

接着就是黄维12兵团被合围,没多久杜聿明集团也被合围,最终全军覆没。

总体来说,国军打的非常烂,而且总体战略也很烂。用杜聿明的话来说,就是群聚一团等着被解放军吃掉。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但淮海唯一的变数,就是黄维12兵团从华中增援上来。本来淮海的国军只有40多万,面对70万解放军肯定死路一条。

现在黄维突然率领10万精锐国军北上,这就为国军带了一点转败为胜的希望。

而淮海战役可以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决战,万一解放军败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国军盘踞黄河以南或者长江以南,两军长期对峙。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所以,毛泽东对淮海的黄维兵团是非常重视的:有人做过一项统计,毛主席的15种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个,其中提到陈毅188次,彭德怀108次,而黄维竟有144次。 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对黄维的印象之深。

那么,上面扯了这么多,同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镜头只有一个目的,说明黄维兵团相当精锐,以及对淮海战役全局存在的威胁。

黄维第12兵团由第18军、第10军、第14军、第85军组成。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12兵团的核心为五大主力之首,第18军。

就战斗力 来说,第18军未必是五大主力最强的,但绝对是资历最老,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军队。

第18军在1930年组建,第一任军长就是陈诚。在18军组建时,其他四大主力还都不存在。

此后长达19年,第18军都是国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之一,参加了国军历史上一系列重大战役。

抗战后期,第18军完成了美械化改编,成为一支约3万人的精锐部队,装备大量重武器,官兵素质也是国军一流的。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第10军是第18军的影子部队,在解放战争初期被歼灭以后,以18军部分官兵重新组建而成。

第14军是中央军一支主力部队,早在1933年就由卫立煌担任军长,经历了无数大战。第14军长期同18军一起行动,也有不少18军的军官,战斗力也是不错的。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第85军也是中央军主力,曾经归属赫赫有名的汤恩伯13军。但抗战中85军多次整编,仅剩原13军的第110师一直归属该军。即便如此,第85军在中央军中也属于战斗力比较强的。

说来说去,第12兵团4个军都属于中央军劲旅,总兵力大约10到12万人,并不好对付。

而第12兵团的精锐,导演则通过长镜头的行军来表现。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大家注意,最初是4队步兵行军,每队都是两列,分别在道路两边行走,中间则留下宽阔道路给两队装甲部队包括卡车运输队,和一队骑兵部队行走。

而骑兵部队走的是一条比较狭窄的土路,刚好可以提供给一队骑兵奔驰,旁边行军的步兵只有一列,而不是两列,因为道路太窄。

而两队装甲和卡车部队行驶的道路则比较宽,也能容纳两列步兵行军。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即便如此,所谓宽的道路也是相对而言。

根据黄维回忆,这一线道路非常恶劣,都是一些黄土路,狭窄泥泞,行军困难。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电影中,装甲车和卡车行驶也遇到瓶颈,被迫同步兵挤在一起慢慢前进。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关键在于,队伍却没有混乱,也没有发生你争我夺的局面。

镜头拉远以后,我们发现这4队步兵,竟然是分别从3座浮桥上走过来的。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其中2座浮桥可以清晰看到,远处的浮桥则几乎看不到。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无论从远处还是从近处走来的部队,都是严格按照自己的道路行军,并没有争抢或者混乱,各走各的路。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镜头再拉,我们看到走过浮桥的场面。浮桥并不大,由于黄维抢时间,共有3列步兵和2队装甲卡车都是通过浮桥渡河的。

桥上面是非常拥挤的,3列步兵不可避免拥挤在一起。然而让人惊叹的是,浮桥上行军时两列步兵一上桥,就自觉合成一列行军,空出中间位置留给装甲卡车部队。

而2列装甲卡车部队上桥以后,自觉合成一列。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这种行军并列是最容易出现混乱的,但桥上一切井井有条,甚至行军速度还很快。合并的行军队伍下桥后,立即自动分成原有队列,继续快速行军。

这种行军纪律和组织,让人叹为观止,像是事先彩排过一样。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然而镜头再拉,我们发现其实根本不止这么多行军队列,还有一些步兵和卡车队列,驶向镜头之外的地区,看来哪里还有别的浮桥。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同时河上可以看到有一座,正在搭建的浮桥。

由此可见,即便行军速度已经很快,工兵部队仍然全力搭桥以提高通过速度,非常专业。

随后又是长镜头拉动,一直到黄维的前线临时指挥所,镜头一共拉动了差不多1分钟。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在这1分钟内,我们看到多条行军队伍,整整齐齐,有条不紊。最牛逼的是,行军队伍除了偶尔有个别士兵小跑以外,所有官兵行走速度几乎是一样的,而且绝对不慢,是急行军的速度。

有从军经验的人应该知道,即便保持1个连能够急行军队伍不乱,都是非常困难的。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而这1分多钟内,我们看到了至少数千人行军队伍,却并没有任何混乱。

就这点来说,足可见电影表现黄维第12兵团的精锐。

只有久经战阵,经历过无数次急行军又有严格训练和科学组织的军队,才能保证这种行军。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当年的第12兵团恐怕也只有18军才能走出来,其他几个军由于补充的新兵很多,未必能够办到。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不过,这种行军也不是虚构的。根据淮海战役的老照片,国军精锐部队行军确实可以走出这种样子,只是这样的精锐部队很少罢了。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当然,实际上这是解放军在当地驻扎的1个师1万多人,协助八一电影厂拍摄的,也可以看到解放军当年训练还是过硬的。

优秀作者: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