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问: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公元前235年,已经被罢免一切职务、回到封地洛阳的秦国相国吕不韦,收到了秦王嬴政的书信,内容只有短短三十个字:“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意思是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从这封信不难看出,秦王嬴政并没有要杀吕不韦的意思,只是明确说明把他和他的家属流放到蜀地。但是当吕不韦看完秦王的这封信后,便喝下鸩酒自杀而死。这又是何故呢?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公元前292年,吕不韦出生在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作为商人,吕不韦最擅长的就是投资,他凭借自己的经商天赋,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赚得是盆满钵满。

吕不韦传奇的一生,是从他在赵国邯郸遇到秦国质子嬴异人后开始的。长期混迹于列国商界的吕不韦,敏锐地发现,嬴异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政治筹码。

在邯郸,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嬴异人,以拉近二人的关系。之后,吕不韦又通过重金疏通关系等手段,帮助嬴异人重新回到了秦国。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在秦国,吕不韦经过一番游说,让膝下无子的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收嬴异人为嫡子,并更名子楚。在吕不韦的辅佐之下,嬴子楚最终登上秦国国君之位,即秦庄襄王。

吕不韦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并获赐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食邑。

公元前247年,在位仅三年的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承秦国王位,尊奉吕不韦为相邦,并称其为 “仲父”。此时的吕不韦总揽朝政,权倾朝野,当初的政治投资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政治投资,稍不注意,就会搭上身家性命。已经成为秦王“仲父”的吕不韦,又一次进行了人生的政治投资,只不过这一次用的是感情。

秦庄襄王去世时,王后赵姬刚刚三十岁左右,如狼似虎的年纪守寡,赵姬自然不甘寂寞,于是不可避免地和经常出入宫闱的吕不韦旧情复燃,私通在一起。

时间久了,吕不韦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心力上,已经明显吃不消。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吕不韦自然明白和王太后暗通款曲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旦被秦王嬴政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全身而退,吕不韦想到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方法。他根据赵姬的喜好,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了一位名叫嫪毐的男子来代替自己。吕不韦深信,嫪毐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完全可以满足赵姬的需求。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对于吕不韦来说,他原本只是想利用嫪毐来满足赵姬的生理需求,并让自己安全退出,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嫪毐不但得到了赵姬的宠爱和高度信任,而且还获得无数的赏赐,被封为长信侯。

赵姬不但把整个太原郡赏赐给了嫪毐,还让嫪毐开始染指政权。据《史记》记载:“事无大小,皆决于毐”。

吕不韦没有想到,赵姬在政治上竟然做出如此糊涂的决定,这犹如把整个秦国交给了嫪毐。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绝对不是吕不韦的初衷。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在当时的秦国,无论是民间的普通百姓,还是朝堂上的肱骨重臣,都在为支持吕不韦还是支持嫪毐而争论。此时的秦国朝堂,俨然已经形成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相互对立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广为人知。

吕不韦是秦国政坛上著名的主战派,他在担任秦国的相国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地致力于秦国的统一战争,继续对韩、魏、赵三国进行集中打击。

公元前242年,秦将蒙骜率军攻打魏国,此时的韩国已经被秦国所灭,其领土尽归秦国。蒙骜一举攻占了魏国酸枣(今河南延津)、桃人(今河南长垣)、雍丘(今河南杞县)等二十余城,致使魏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一战之力,于是龟缩中原,等待灭亡。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随后,秦国在占据魏国的领土上设立了东郡。第二年,秦国继续攻打魏国,相继占据了魏国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和卫国的濮阳(今河南濮阳),并把濮阳作为东郡的治所。

初建东郡,不但对魏国的国都大梁形成了扇形包围之势,而且使得秦国和齐国接壤,直接威逼山东诸国。

东郡设立后,山东各国震恐,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其功能远远不是一般的辖区所能比拟的。从此,齐国远离秦国逍遥自在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东郡的北部是赵国和燕国,南部是魏国和楚国,东部是齐国。山东五国被东郡彻底分割开来,使得五国合纵抗秦受到了致命一击。吕不韦建立如此军功,不但是他的政绩,也是他权力的基础。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吕不韦在担任相国期间,还经常巧妙的利用山东诸国之间的矛盾,施展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兵不血刃地迫使山东诸国割让土地给秦国。比如他曾派自己的门客甘罗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得到了赵国五城。

当秦国再次攻打魏国时,魏国的君臣认为秦国强大而魏国弱小已成定局,与其战败割地,还不如在打仗之前就把土地送给秦国,这样不至于伤害魏国的元气。

魏国之所以要主动献地给秦国,就是想扶植当时秦国朝堂上的嫪毐势力,阻止以吕不韦为首的主战派对魏国的进攻。

在秦国,如果吕不韦是坚定的主战派,那么嫪毐在主战的态度上至少没那么坚持。嫪毐并不懂政治,他也不会去考虑如何为秦国谋取利益,他仅仅只是凭借太后赵姬的支持,疯狂地攫取权力,进而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对于秦王嬴政来说,无论是嫪毐的势力,还是吕不韦的势力,在秦国的朝堂之上都是不允许存在的,因为他要自己独揽朝纲,绝对不会容忍其他势力瓜分自己手中的权力。

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秦王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加冠之礼。嫪毐趁咸阳城空虚之际,发动叛乱。

这场叛乱的最终结局非常惨烈,嫪毐大败之后被夷三族,他和他的党羽均被五马分尸。嫪毐和太后赵姬所生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被装进麻袋活活摔死。太后赵姬虽然得以免死,但也被逐出咸阳,迁往雍城。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嫪毐作为吕不韦曾经的门客,被吕不韦送给了太后赵姬。因此,吕不韦也受到了牵连。既然嫪毐已被车裂处死,那么,作为秦国朝堂上另一大政治势力的吕不韦集团也不能留,吕不韦必须得死。

吕不韦手中的权力,不仅仅是来自秦国相邦本身,还来自于他和太后赵姬之间的特殊关系,这就使得吕不韦手中的权力远大于一般丞相的权力。

吕不韦能力超群,他不但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政治上也十分出色。他精心策划嬴异人成为秦庄襄王,他全力辅佐秦王嬴政。

但是吕不韦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有意无意之间,不自觉地超越了君权。在秦王嬴政继位之后,吕不韦不知道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换句话说,吕不韦只懂得如何获得权力,却不懂得如何放弃权力。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当一个人在政治上获得一定的权力之后,对于用权而不恋权的取舍,到位而不越位的进退,很难把握好一个尺度。对于一个政治精英来说,必须要懂得取舍和进退。

战国后期,权力逐步开始向中央集权转变,由此产生的最重大变化就是国君成为唯一的最高统治者。换言之,君权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君权。如果一个人的权力长期凌驾于君权之上,那么这个人注定会被除掉。

虽然吕不韦被秦王嬴政尊为“仲父”,但他和秦王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只不过是秦国的臣子。即便他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秦王嬴政必定会除掉自己这个政治对手。血脉之间互相杀戮的事件,在春秋战国时期屡见不鲜。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秦王嬴政在举行加冠礼掌权之后,吕不韦就应该立即还政,并及时隐退,解散门客,低调做人、韬光养晦。只有如此,才能让嬴政放心,同时才能保全自己。然而,吕不韦并没有这样做。

公元237年,秦王嬴政下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并让他离开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嬴政原本打算杀掉吕不韦,但因其辅佐先王嬴异人有功,再加上诸多宾客为其求情,所以最终还是手下留情,只是罢免官职、逐出咸阳。

吕不韦执掌秦国相位十二年,权力之大,非常罕见,虽然被罢免了相国之职,但势力仍然不小。回到封地洛阳后,吕不韦并未消停,当时山东诸国的使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吕不韦的家中,请他到自己的国家做官。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战国后期,列国的相国在卸任之后,往往会被其他诸侯国邀请去做官,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张仪从秦国相国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就去了魏国做相国。

这些络绎不绝的六国使者,最终成为了吕不韦的催命之鬼,然而吕不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一个曾经位高权重、风光无限的人来说,要想让他突然沉寂无声,是非常难做到的。

吕不韦在封地的作为,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担忧,如果吕不韦去山东诸国为相,为其他国家服务,势必对秦国非常不利。同时,嬴政还担心,吕不韦会不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内外勾结,发动叛乱。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秦王嬴政再次下令,将吕不韦及其家属迁往蜀地,企图切断吕不韦与山东诸国、自己封地以及故吏、宾客之间的联系。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秦王嬴政亲自给吕不韦写了那封意味深长的信。在信中,嬴政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此时的吕不韦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逼到了绝路。

吕不韦是看着嬴政长大的,对于嬴政的为人,他内心非常清楚。嬴政一定会对他赶尽杀绝,虽然这封信中表示将他流放蜀地,但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封书信,说不定下一封书信的内容就是赐死。与其被秦王赐死,还不如自己做个了断,最起码可以保全颜面。

面对这样无解的死局,一生精于投资,鲜有败绩的吕不韦最终选择饮鸩自尽。对吕不韦来说,这或许是保住他最后一丝尊严的唯一方法。

吕不韦无论是在商业投资上,还是在治国理政上,基本没有出现过失误;但最终却在情感上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秦王嬴政的政治手腕非常果断、残酷,他不但敢于软禁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敢于流放自己的“仲父”。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从太后、相国手中夺回属于他的政治权力。

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在流放的途中自杀,生前曾为秦国的相国,死后理应受到一定规格的待遇。但由于吕不韦是自杀,最终被他的门客匆匆埋葬在了北邙山。

吕不韦曾有三千门客,之所以养如此多的门客,主要是为秦国储备人才。他的门客中确实人才济济,后来秦国的丞相李斯,就是吕不韦的门客之一。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先秦时期形成了一股社会风气,那就是名士所养门客的人数越多,他的声誉就越高。比如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名士,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

在吕不韦看来,自己不但是强秦的相国,而且是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四公子”比下去。于是他也招贤纳士,并对跟随自己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

当时列国的名士又常以所养门客能著书立说为荣,于是吕不韦命自己的门客将各自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综合在一起,形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的著作,吕不韦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将这部著作称为《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在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吕不韦还把《吕氏春秋》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其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列国的游士宾客,如果有人能增删一个字,就给予其一千金的奖励。然而,始终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这里的“杂”并非杂乱无章的意思,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以自己的主导思想贯穿其中。

《吕氏春秋》以黄老思想为中心,糅合了儒家和墨家的思想,也集合了法家、道家的精髓,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治国思想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特别有利。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吕不韦自己的治国理念也在《吕氏春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把儒家的仁政融合到秦国的政策中,这为将要亲政的秦王嬴政提供了政治借鉴。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导致秦王嬴政对这部书的态度是弃而不用。这对秦国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当吕不韦去职秦国相国,回到封地之后,也没有遣散自己的门客。虽然吕不韦豢养门客的初衷是为秦国储备人才,但在秦王嬴政看来,即便他没有不臣之心,这些门客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他不得不防。

吕不韦自杀后,秦王嬴政下诏,凡是吕不韦的门客,无论是否参加吕不韦的吊丧仪式,一律流放。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对于参加吕不韦吊丧门客中,来自韩、魏、赵三国的人,一律驱逐出秦国;对于门客中俸禄在600石以上的秦国人,不但要被流放,而且会被夺爵,俸禄在500石以下的秦国人只流放,不夺爵。

在秦王嬴政的眼中,吕不韦的这些门客并非是秦国的人才库。相反,他认为这些门客是他政治上的威胁,因此才对他们做出了非常严厉的处罚。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从商人起家,先后辅佐两代秦王,担任秦国相国十二年,组织编撰了巨著《吕氏春秋》,对于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政治上,吕不韦绝对是精英,但他却不懂取舍进退,最终因此而丧命。

优秀作者:关中客